尹佳仙
【摘 要】 目的:分析B超診斷腹部實質性臟器損傷的效果及應用價值。方法:以2016年至2018年因車禍而入本院的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B超診斷與手術病檢診斷對腹部實質性損傷的診斷結果,分析B超診斷符合率。結果:共20例研究對象,將B超檢查結果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對比,B超診斷后確診患有腹部實質性臟器損傷的相符者16例,符合率為80.0%;漏診者為3例,漏診率為15.0%;誤診者為1例,誤診率為5.0%。結論:B超對腹部實質性臟器損傷診斷的診斷符合率高,具有快速、簡便、無創傷、可重復操作等優點,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腹部實質性臟器損傷;B超;診斷
文章編號:WHR201908181
在臨床消化科,腹部臟器損傷屬于高發性的急腹癥病癥,相關研究指出超90%的患者均判定為腹部閉合性損傷[1]。腹部實質性臟器損傷對患者身體可造成嚴重傷害,直接被作用暴力時可導致臟器出血和損傷,甚至對患者的生命產生威脅。及時干預并給予相應治療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臨床上,對于腹部實質性臟器損傷診斷手段多種多樣,B超作為最為常見的其中一種,在臨床上被普遍應用,具有方便及時、操作簡單等特點,診斷價值較高,可應用于腹部實質性臟器損傷診斷[3]。以本院2016年至2018年因車禍入院的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腹部實質性臟器損傷的B超診斷效果進行了探討,現做出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6年至2018年因車禍而入本院確診的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男12例,女8例;患者年齡14~16歲,平均年齡(38.2±1.5)歲;傷情時間30min~12h。
1.2 方法
診斷儀器為GE-500型實時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颊弑3峙P位,依順序按橫切、縱切和斜切對患者全腹行檢查。同時,需觀察盆腔、肝前、脾腎間隙和肝腎間隙是否有積液,即液性暗區。
1.3 觀察指標
對比B超診斷與手術病檢診斷對腹部實質性損傷的診斷結果,分析B超診斷符合率。
2 結果
共20例研究對象,經診斷肝損傷、脾損傷及腎部損傷分別為5例、9例、5例,誤診1例。將B超檢查結果與手術病理檢查進行對比,統計結果顯示,經B超診斷,相符者16例,符合率為80.0%;漏診者3例,漏診率為15.0%;誤診者1例,誤診率為5.0%。
3 討論
臨床治療中,于急診治療的腹部外傷患者多被診斷為實質性臟器損傷,臨床的表現一般為急腹癥征象,病情危及,嚴重時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4]。早期診斷在治療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后期治療產生直接性的影響。目前,B超作為臨床治療中被廣泛使用的疾病診斷手段,與其快速、可重復檢查、可多平面掃查等優點相關。針對腹部臟器實質性損傷,在多種多樣的診斷手段中B超已成為首選之一[5]。肝、脾及腎與其它實質性器官相比位置較淺,前面沒有空腔臟器,體積較大[6],故受傷概率較大,傷后病癥明顯。診斷時,肝、脾及腎呈現的B超圖像與其它診斷手段相比,可對病癥的種類、受傷部分和程度進行評價。診斷腹腔積液及內出血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尤其在早期可靠度明顯高于腹腔穿刺術,少量出血也可完成診斷,另外B超輔助腹腔穿刺術可顯著提高成功率。
針對肝、脾及腎的診斷,需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即臟器包膜連續性、臟器的形態和大小,包膜下是否有液性暗區[7]。診斷圖像呈現樣式多樣性,與破裂部分、時間、部分等相關。具體表現為,肝臟與脾診斷圖像相似,共三種呈現樣式:1)包膜下出現血腫型。包膜呈現完整性,早期于包膜下有均勻的液性暗區。陳舊性液性暗區出現低回聲團塊或不規則回聲;2)挫傷型。包膜呈現完整性,外形處出現增大的現象,回聲不規則可有回聲低區、增強區等;3)實質破裂型。包膜呈現不完整性,出現中斷不連續的現象,回聲紊亂。腎臟損傷診斷圖像共三種呈現樣式:1)腎實質挫傷型。可見腎臟體積變大,結構未發生明顯變化,部分區域顯示回聲減低;2)血腫型。可見腎臟體積在不同程度上變大,局限性液性暗區出現;3)腎實質破裂型。腎臟形態發生變化,腎包膜呈現斷裂不連續狀,回聲呈減低區,出現不規則液性暗區。
在本研究中,以2016年至2018年因車禍入院的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5例肝損傷患者中,右前葉破裂2例;9例脾損傷患者中,5例破裂;5例腎損傷患者中,破裂1例,均表現為其包膜線連續性中斷,實質部位呈現不規則低回聲帶或區,腹腔均發現不同程度積液,立刻進行手術治療。外傷史明顯,經B超見腹腔內有積液(積血),且肝、脾和腎都未見表面存在異常,損傷的可能性并不能經此進行診斷。在本研究3例漏診對象中,脾挫傷、肝右后葉挫傷和腎挫傷各1例,超聲未提示臟器損傷。漏診原因與局部疼痛性有關,檢查過程中無法完成全面掃描,存在干擾性。干擾性包括損傷較輕、氣體干擾、破裂處不易被發現或較小、聲速盲區等因素相關,導致超聲不易顯示和進行定位。1例脾損傷的病例中,因其病理性脾大10余年,其實質回聲點增強、增粗,于脾中部近包膜處見一橢圓形無回聲區,邊界清楚,輪廓規整,脾腎間隙及膀胱直凹均未顯示積液,患者也無明顯外傷史。保守治療12h后,復查B超見腹腔出現大量積液,立即手術而證實為脾破裂。為避免或降低漏診及誤診情況的出現,可增加凸陣探頭的使用率,多次單獨進行掃查,及時捕捉病癥特點。出現氣體較多、存在遮擋情況時可告知患者多次反復進行肺呼吸,防止肺氣遮蔽。對暫不能確診,疑似肝、脾損傷的患者可行動態觀察,應用B超隨診,大大提高診斷的正確率。對于未見明顯實質性臟器損傷但腹腔內有積血的患者,可根據患者相應部位直接受傷及受傷最重,提示相應臟器損傷可能。
綜上所述,超聲檢查能及時明確破裂的臟器、部位、程度和出血量的多少,具有廉價、無創傷、操作簡單、可隨診檢查等特點,對于臨床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的作用。B超針對腹部實質性臟器損傷的診斷,診斷符合率高,具備快速、簡便、無創傷、可重復操作等優點,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下冊)[M].第4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
[2] 許祥英.B超在腹部閉合性損傷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03(05):195-196.
[3] 賽里曼·阿不力孜.B超診斷腹部閉合性損傷的應用價值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3):113.
[4] 吳華雯.B超在腹部閉合性損傷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7,36(14):182-183,186.
[5] 毛翠艷,冷輝國,李葉青.B超在腹腔實質性臟器外傷急診檢查中的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4):236,238.
[6] 朱國強.B超在診斷腹部閉合性損傷患者中的臨床價值[J].陜西醫學雜志,2015,44(12):1615-1616.
[7] 許冬梅.B超在腹腔實質性臟器外傷急診檢查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05):664-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