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永珍
【摘 要】 小學是學生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由于他們年齡還小,正是發展思想品德和塑造行為能力的重要時期,班主任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加強班級管理的質量,促進學生各科學習成績提升的同時,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此,本文就簡要分析了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該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以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班主任 ?班級管理 ?道德素質
引言:班主任是班級管理工作的實施者、組織者,應該重視班集體的建設,特別是在素質教育實施的背景下,要在班級管理中重視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班級管理的新模式,提高班級管理的整體水平。
一、教師的自身建設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認知能力不足,但他們有著較強的模仿能力。小學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班主任要正確認識到自身建設在培養學生道德素質中的重要性,這樣才能讓班主任可以從內心上規劃與約束自己的行為。同時,也應該清楚認識到小學生還處于認知初級階段,很多事物對他們都會有比較大的吸引力,他們在學習與模仿的時候是沒有選擇性的,很多時候都是有什么學什么,如果班主任自身的言行存在錯誤的導向,就會影響到學生道德素質培養的效果。所以班主任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嚴格要求自己,這樣才能切實做好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工作。
二、尊重和信任學生
現代教育理念下,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班級管理中要求班主任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真誠地愛護和關心學生。一方面,班主任本身就具有示范作用,對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其實也在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讓學生能夠從班主任的行為中感受到尊重別人的價值。另一方面,學生在得到尊重與信任后,也會更加積極配合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在生活與學習中體現出更多積極向上、自信的品質。當學生感受到尊重與信任,也會尊重和愛戴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才會更加順暢,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班主任在體現對學生尊重與信任的時候,可以從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開始,勤于、善于和學生交流,去充分了解學生的想法、興趣、心情,這樣更有利于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
三、構建立體的道德培養環境
班級就是學生的另一個家,也是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場所,所以班主任在培養學生道德素質的時候,要充分利用好這個教育主陣地,這對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培養小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思想時,班主任就可以通過班級的集體活動來引導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同時,班主任可以開放學生的思想,給予他們充分的空間,讓他們也能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如座位排序、值日安排、紀律檢查等。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通過一些其他活動來開展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如節慶活動、演講比賽、公益活動等,讓學生既可以得到道德素質的培養,也有利于他們集體意識、責任意識的形成,促進其健康成長。在構建立體的道德培養環境中,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確保構建的環境符合學生的成長需求,能夠讓小學生在德育氛圍濃厚的立體空間中健康成長。
四、注重師生間及家校溝通交流
在培養學生道德素質的過程中,班主任要重視與學生的一對一交流,一方面是保護學生的自尊、隱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道德素質培養的針對性。在談話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方式與方法,可以在談話的內容、形式上進行一些設計,讓學生愿意吐露心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開展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既要重視在校的教育工作,也應該與家長建立有效的溝通,通過家長來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同時,可以保證家長與班主任教育理念的統一,如果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就會影響到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因此,班主任要重視與家長的交流,除了每學期的家長會以外,還應該建立QQ群、微信群,以及與家長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這樣才能切實提高道德素質培養的有效性。
結束語:總之,班級管理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現代教育理念下,小學班主任既要在班級管理中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培養,還應該重視學生的道德素質提升,使他們可以得到全面的發展,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對此,小學班主任要先重視自身的建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時要充分尊重與信任學生,注重班級環境的建設和家校的有效互動,進而實現對小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田曉春.淺談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649(29):54.
[2] 沈頌娟.淺談德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J].新課程(小學),2017(6).
[3] 董寒冰.淺談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C].2019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