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嬋娟
【摘要】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強盛,人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國民的法治觀念也在逐步提升。初中生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基礎階段,正是建立其整體道德素養和法治觀念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不僅關系到他們的性格和品德的完善,也會影響其正確的三觀意識,對學生今后在社會中的順利發展具有長遠意義。因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積極響應新課改的政策號召,根據現階段初中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水平,加強落實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想方設法地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道德素養。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教學策略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中學生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作為新時期的品德教師,更應該義不容辭的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以培育學生的健康人格致使其成為新一代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然而,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部分都是依照現有教材進行照本宣科式地講解,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隨著新課改的穩步推進,教師也應當及時地從過去地教學形式中走出來,積極創設教學新模式,以達到增效肩負的教學目標,提高道德課堂的趣味性,靈活運用現有教材,巧妙引入多媒體,引導學生觀看法治宣傳方面的視頻,并積極開展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以延伸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創造有利的條件。下面,本人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一、轉變傳統教學方式,靈活運用教材
隨著新時期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深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也迎來改革的機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對教師自身來講也是有極大裨益的。因此,教師應當積極發揮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摒棄原有固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路,對現有教材進行靈活使用,適時設置課堂提問模塊,激活學生潛在的好奇心和學習能力,以增加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趣味性和粘連性,從而有效改善傳統課堂中枯燥的氣氛。例如,在學習“消費者的權益”這節課時,根據課程標準,本節課主要講述消費和消費者的概念,以及消費者享有合法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教師根據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設計,把書本中的例子進行靈活運用,在進行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先提問:“同學們,有沒有遇到過退換貨的問題?”通過提問,徹底激活了初中生潛在的好奇和探究心理,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教師引導學生集思廣益,開動腦筋想象一下正確的處理方法,接著,教師用課本中的實例進行融合性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消費者權益的根本性質,培育學生正確處理此類問題的能力。
二、巧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觀看法治視頻
信息技術時代的來臨,不僅悄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給教學工作帶來了更多的便利。然而,在部分教師眼里,多媒體設備依然是一個短板,對其使用不得其法,容易產生消極回避的心理,久而久之,多媒體教學設備成了擺設,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因而,廣大教師應當團結互助,幫助那些不會使用多媒體的教師消除抵觸的心理,積極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把多媒體技術充分地運用起來,真正把多媒體教學融入到課堂當中,認識到其發揮的教學價值,引導學生一起觀看法治視頻,創設良好的課堂意境,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探究。例如,在學習“我們崇尚公平”這節課時,教師依據教學設計,對文中的公平定義進行詳細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公平在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同時也要教會學生辨證的看待公平與不公平的現象,理解公平的相對性特征。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進行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觀看與公平相關的視頻,在觀看結束之后,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影視資料中的案例,分析公平與不公平的相對性,引導學生學會理性看待社會中不公平的事件,幫助學生樹立維護社會公平的責任意識和公平合作的意識,從而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與法治觀念,摒棄固有的錯誤意識,以培養學生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挫折和打擊時的解決能力,不僅增進了師生彼此關系的和諧發展,也提高了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開展合作探究學習,延伸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的終極目的不是教師單純地賜予知識,學生被動地聽課,而是在于教師地引領和指導,學生由學習的受體變成學習的主體,促使其沉浸在知識的世界里,自由探索。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的老師,要主動創設適合初中生心理和學習能力的教學情境,并大力開展合作探究式的小組學習活動,以引領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學習,引導學生去體會自主學習和思考的全部過程,慢慢培育其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式,以延伸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有效喚起學生的自信心和滿足感。
四、開展相關的法治教育課外活動
單純依靠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不但枯燥無味,而且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在課外的活動中讓學生主動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的意義,這才是道德法治教學的最終目的。我們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開展一些關于青少年道德法治相關的講座,在講座中通過真實的案例中,讓同學明白在法治的社會中,做一個道德高尚、遵紀守法的公民是每一個人的基本素養,進而從內心深處認同道德于社會、法治于社會起到的重要意義。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法律庭審場景,在課外讓學生組成小組調查資料,在課堂上進行模擬庭審的場景,在實踐演練中讓學生從內心感受法律的嚴肅性,明白法律既限制又保護著每一個公民,讓學生能主動去做一個遵紀守法并且能夠做到懂法用法的人。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初中階段必學的科目之一,也是重點培育學生思想品格建設不可或缺的學科。因此,廣大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積極跟隨新課標政策,依據現階段初中生的心理特質以及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和探究心理,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和教學形式,靈活使用教材案例,以增強課堂學習的氛圍,巧妙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觀看相關法治視頻,搭建和教學內容相匹配的課堂情景,并廣泛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延伸學生的思維管道,提升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為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做貢獻。
參考文獻:
[1]李一峰.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有效教學研究[J].名師在線,2018(33):44-45.
[2]唐宗隆.新課改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