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青霞
【摘 要】 在新課改大行其道的今天,培養學生的能力已經成為了廣大初中英語教師的共識,其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更是關鍵所在。對于學生來說,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于詞匯的掌握、語感的培養,更是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習中不可獲缺的一種能力。有鑒于此,教師應該針對以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找到隱藏在問題背后的原因,并有目的地制定出合適的閱讀教學策略,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促進學生的成長。
【關鍵詞】 初中英語 ?閱讀理解 ?教學策略
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英語能力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直以來都是廣大教師所關注的重點。然而,從以往教學的結果來看,閱讀教學中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可以分為心理認知障礙、知識學習障礙和文化差異障礙這三種,分別對應著學生的參與度、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英語文化的教學這三個方面。因此,想要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就必須要針對性地解決這三個問題。那么,具體到實際教學中,教師又該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學措施呢?
一、鼓勵學生參與,打破心理障礙
想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鼓勵學生勇敢地參與到文章內容的探討中來,通過思考來了解文章,從而打破對文章閱讀的恐懼。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認為學生的任務就是記住教師所講述的內容,而忽略了學生自身思考的重要性,這就使得學生逐漸對教師形成了嚴重的依賴性,獨立理解文章的能力很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對文章閱讀的恐懼。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多多地參與到文章的閱讀理解中來,讓他們認識到文章閱讀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難、十分可怕的事情,讓他們獲得足夠的信心。這樣一來,學生就打破了自己的心理障礙,學習起來就變得更加高效了。
比如,在“The changing world”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自行閱讀以下“listen, look and say”這一部分的內容,并在學生閱讀完成后找幾個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來還原以下這段對話。之后,教師還應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這一段對話主要講了一些什么內容,你認為哪些詞匯或者句子是需要重點記憶的,為什么?這樣一來,教師就將認知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而學生在經過了多次這樣的鍛煉后,也就會認識到閱讀并不可怕,并逐漸培養起閱讀理解的能力。
二、創新教學方式,打破知識障礙
想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要對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學習新課改所帶來的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教學的主要方法就是黑板板書和口頭講述,這樣的方法難免缺少了一些立體,對于學生來說缺乏直觀的體驗。因此,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好現如今現今的教學設備,開展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帶來更加有趣的課堂學習體驗,從而降低學生吸收英語知識的難度,推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China and the world”這一節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本節的內容,教師就可以結合著課本上的文章在課堂上出示一些具體的圖片或者播放一些視頻,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多種感官層面上獲取到信息,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開展一場英語辯論,說一說是中國影響了世界,還是世界成就了中國。這樣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就會給學生帶來更加良好的課堂體驗,同時也變相地降低了英語知識理解的難度,有助于學生打破知識障礙,獲得更多的學習收獲。
三、滲透文化教學,打破文化障礙
想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也要認識到不同的文化所帶來的學習障礙,并著手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英語文化教學,消除文化障礙。英語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體系,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支撐,有很多部分都與漢語體系存在差異,這就使得習慣了漢語習慣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而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文化上面的障礙就會越來越明顯,甚至成為學生的提升瓶頸。有鑒于此,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摻雜一些英語文化的內容,一點一點地讓學生對英語文化建立認知。
比如,在“English around the world”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本節的文章,給學生講一講英語文化中那些不同于漢語的習慣,并說明一下背后的原因。這樣一來,學生再遇到不符合漢語習慣的英語句子,就不會產生誤解了。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讓學生通過思考認知文章,打破心理恐懼;其次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更新,采取多種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最后還要有意識地進行英語文化的教學,幫助學生打破文化障礙。
參考文獻
[1] 王彩萍.初中英語閱讀效果課堂教學實施策略[J].學周刊,2019(32):125.
[2] 陳靜.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英語廣場,2019(1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