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紅 谷云翠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子商務不斷發展壯大,生鮮產品也開始實施網絡營銷模式,呈現并噴式發展態勢。近年來,昭通蘋果以其獨特的味道為外界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了解,形成了產銷兩旺局面。本論文從“互聯網+”背景下,介紹昭通蘋果目前的發展現狀,分析昭通蘋果網絡銷售模式,以及推廣,并提出合理的對策,以推動當地蘋果實現網絡銷售。
關鍵詞:“互聯網+”;昭通蘋果;網絡銷售;分析
前言
昭通地處云貴川三省結合部的烏蒙山腹地。昭通蘋果最適宜種植區為525平方公里的昭魯壩子,低緯度高海拔,四季溫差小、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每年有近270天都沐浴在高原陽光之中,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昭通蘋果“土壤富含硒、早甜香脆艷”的獨特品質,使昭通成為了中國南方最大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
一、昭通蘋果的發展現狀
目前,蘋果已成為昭通市昭陽區的優勢產業。1989年,昭通市被農業部評為“中國南方優質蘋果商品生產基地”;1995年,該區的紅富士蘋果獲得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銀質獎;1996年,昭通市被評為“云南省優質蘋果生產基地”;2008年,國家的蘋果產業制度將昭通蘋果收入其中,同時建 立了云南綜合實驗區,為國家的現代蘋果產業技術模式提供幫助;2010年,昭通蘋果獲得國家農業部地理標志登記保護;2016年,昭通蘋果榮獲“2016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蘋果區域公用品牌”;2017年,昭通蘋果榮獲“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9月26-30日成功舉辦昭通蘋果展銷會,大力宣傳昭通蘋果,樹立昭通蘋果品牌形象,昭通蘋果知名度得到不斷擴大。根據規劃,昭陽區對蘋果種植規模將進一步進行拓展,截至2018年4月,全區蘋果種植規模達2.53萬hm,投產果園1.87萬hn,總產量48.6萬t,總產值28.7億元。[1]
二、昭通市昭通蘋果網絡銷售的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
1.實現果農利潤的最大化
在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中,果農只扮演著生產者的身份,只能把蘋果賣給來收購的商家、企業和工廠,讓他們去做二次加工,包裝,批發,或者零售。因次,利潤層層疊加后,果農身上的實際盈利遠不 如銷售者。而互聯網平臺的建立可以讓果農擁有銷售者的身份,進一步實現可得利潤的最大化 。
2.實現信息的快速反饋
互聯網的快速化、數據化,可以讓信息反饋及時有效。昭通蘋果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網站:http://www.ztapple.com,在網站中詳細的介紹昭通蘋果的品牌、蘋果基本常識、營養價值、發展歷史以及供求信息。
3.提升果農的生產效率
互聯網可以幫助依靠經驗種植的農戶在提升生產效率。果農們憑借互聯網對昭通市蘋果生產信息進行整合,統一生產與管理,以實現從個體經驗種植經營向有規模有秩序有標準的集約化經營轉型。
(二)劣勢分析
1.生產模式傳統化
昭通市目前的農業生產體制是以家庭承包土地為經濟基礎的小規模 生產模式。而這種按家庭承包型的體制獨立性強,規模性弱,分散性大,在客觀上阻斷了蘋果產業鏈的有效銜接,使蘋果生產產業鏈在一定程度上囿于低水平生產模式上,延緩了昭通蘋果的集約化進度,并且,使目前的果業生產仍處于以家庭為基礎的改革初期狀態,負面影響了優良科學的現代種植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
2.互聯網知識普及率低
農民的知識儲備有限,對互聯網了解不夠,這對“互聯網+蘋果 ”
營銷模式的推廣造成阻礙。
(三)機會分析
1.政府對“互聯網+蘋果 ”的大力扶持與宣傳
2019年9月下旬,昭通市委、市政府專門舉辦了2019年昭通蘋果展銷會暨“昭陽紅”品牌發布會,提出了把昭通蘋果打造成為全國蘋果產業“塔尖”上的10%目標,通過壯大昭通高原特色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目前,昭通市正著力擴大規模,堅持“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模式,以昭魯壩子為核心,嚴格落實“三個全覆蓋”,同步推進新建標準化基地和提質改造老果園,用3年時間,新建基地27萬畝和改造老果園45萬畝次,實現100萬畝規模、400萬噸產量、綜合產值100億元的目標。
2.嘗試新的“互聯網+”營銷模式
在積極招引知名電商平臺落戶昭通的同時嘗試新的“互聯網+”營銷模式。
(四)威脅分析
首先,農村互聯網雖發展迅速,但城鄉信息差異化仍然存在。與此同時,手機電話功能是農民接觸網絡的頻率最高應用。但是,農民使用 手機電話功能的人數規模少。其次,昭通蘋果向“互聯網十”模式轉型起點晚于同類型品牌蘋果。此外,“互聯網+蘋果”營銷模式中的專項物流體系尚未完善。冷鏈物流對運輸果蔬過程中的信息、監控、控溫、完好保存等環節起到關鍵作用。
三、“互聯網+”背景下昭通蘋果網絡銷售與推廣模式分析
(一)昭通蘋果網絡銷售與推廣模式
1.“互聯網+營銷”模式,主要是研究通過互聯網實現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程追溯。
2.“互聯網 +農產品”品牌模式,主要是研究在農產品電商化的過程中建立優質品牌,提高品牌影響力,進而實現口碑營銷。
3.“互聯網 +農業眾籌”模式,主要是通過互聯網開展農業眾籌模式,使農業企業獲得更為靈活、更為多元的引資方式。
4.“互聯網 +農產品”銷售模式,即本項目將要選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利用各類互聯網平臺進行農產品的營銷,以此拓寬農產品的銷售途徑,進而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
(二)昭通蘋果網絡銷售與推廣的建議
1.昭通蘋果網絡銷售是加大農產品網絡信息設施的建設
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通過政策導向、財政投入、資金支持,改善農產品的網絡環境。在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安全溯源監管系統包括食品安全溯源、預警與應急處理等,用戶可以通過查詢機、手機、網絡等多種客戶端進行查詢,連接生產、銷售、消費等流通各個環節,保障消費權益。
2.嚴格質量標準并打造知名品牌
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發展農業科技,加強對農業生產者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培訓力度,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優化產業架構。
3.提高農業生產者的品牌意識
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農業生產者的品牌意識,使規范生產變為常規操作,在根源上保障產品質量,并且要加強品牌保護意識,對假冒產品予以打擊。
3.重視農業互聯網人才的培養
充分發揮高校與科研院所的優勢,鼓勵高校開設農業互聯網相關專業,或在高校開設農產品互聯網相關的課程,引導科研院所加大對農業互聯網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加大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力度,利用走出去的方式,組織人員學習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業互聯網人才的培養和開發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四、結論
綜上所述 ,昭通市蘋果的“互聯網+”之路上的困難,在果園生產經營權得到良性流轉 、“互聯網 +蘋果 ”營銷模式多元化、人才優勢增長、營銷體系完整化的科學方法指導下,也必將有序地得以解決。
“互聯網 +”農產品網絡銷售模式頗具優勢,不僅僅促進了互聯網和農業的融合,也在農業的生產環節、運營環節、銷售環節中運用到了互聯網先進技術,促進了農業的信息化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孝敏.昭通市昭陽區蘋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9年第6期.
[1]李云國,蔡兆翔等.昭通高原蘋果產業發展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5):69-73.
[2]趙家學.昭通蘋果產業發展與展望[J].云南農業,2007(8):13-14.
[3]楊順強,吳銀梅,陳屏昭.昭通蘋果生產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技服務農,2010(1).
[4]趙家學.昭陽區2010年蘋果產業發展成效顯著[EB/OL].(2010-11-29).
[5]肖明.社區水果店經營模式創新研究[J].現代商業,2017,0(23):14-15.
[6]曲春明.水果店經營指南[J].農家參謀,2016,0(5):58-58.
作者介紹:
楊艷紅,女,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專職輔導員,講師。
谷云翠,女,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學生。
項目名稱:《昭通蘋果》,立項編號:2018XJ5312,項目類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創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