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明

【摘要】
目的:分析護患溝通藝術在小兒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小兒外科接收治療82例患兒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以數字隨機法將其分作兩組,各組41例。甲組采取常規護理辦法,乙組引入護患溝通藝術,對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進行評價。結果:乙組患兒護理滿意度為39(95.12%),明顯高于甲組的28 (68.29%);乙組護理后的焦慮值明顯低于甲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小兒外科護理中應用護患溝通技巧藝術,有利于拉近護患關系,提高滿意度,提高患兒的配合度,該方法值得臨床推廣及使用。
【關鍵詞】護患溝通藝術;小兒外科;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821.4+2 ?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215-01
由于小兒外科中的大部分兒童發病比較突然,家長在就診期間大多比較焦慮,為避免醫患糾紛,增進護患關系,就需要充分運用好護患溝通藝術[1]。基于此,本次主要針對小兒外科護理中運用護患溝通藝術的效果進行分析,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治療的82例對象并實施詳細分組研究,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和護理方法
1.1 臨床資料
納入本次研究的82例對象均勻選自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治療的小兒外科患者中,以數字隨機法將其分作兩組,各組41例。甲組包括男性21例,女性20例,患兒年齡介于3歲-12歲之間,年齡平均在(7.21±3.19)歲,住院時間大于7d;乙組包括男性22例,女性19例,患兒年齡介于3.5歲-12.5歲之間,年齡平均在(8.15±3.26)歲,住院時間大于7d。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對比(性別、年齡、住院時間)沒有顯著的差異,可以實施進一步對比,P>0.05。
1.2 護理方法
甲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做好各項常規檢查工作、日常護理工作、為患兒營造良好的住院環境,合理調整室內溫濕度,避免噪音干擾,合理安排患兒的休息和飲食,針對外科手術患兒,注意做好生命體征的監測,合理用藥,并加強健康知識的宣教。
乙組患兒在甲組護理基礎上運用護患溝通技巧:(1)語言溝通方面:盡量使用患兒易懂的語言與之進行交流,多使用贊美的、鼓勵性的語言,通過溫和的話語讓哭鬧的患兒安靜下來。溝通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并照顧到患兒的理解能力,注意抓取患兒闡述過程中的重點,同時集合臨床癥狀來進行判斷。其次,護理人員應當注意音調的把握,多使用具有親和力的、鼓勵性的語言進行交談,語速適中,音調適宜,善于把握溝通的時間和時機,分清主次,善于結合臨床癥狀和病情有針對性的進行溝通詢問。如針對害怕吃藥打針的患兒,在適當時機岔開話題,讓患兒注意力轉移,再讓其配合治療。(2)非語言溝通方面:人的手勢、動作及表情都屬于非語言溝通,是護患溝通中比較重要的技巧和藝術方式,如治療過程中通過親膚患兒身體,達到安撫患兒情緒的效果,還可以對患兒治療過程中的表情、肢體動作等信息進行搜集,及時捕捉患兒情緒變化。另外,微笑的作用不容小覷,微笑是最好的語言,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當做到合理的運用面部表情,微笑示人,以緩解患兒及家長的焦慮感[2]。
1.3 指標觀察及效果評定
(1)對兩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包括患兒和家屬兩方面,不滿意:患兒感覺不舒適、護理人員護理不當;滿意:患兒感覺舒適,護理人員護理良好;飛鏟滿意:患兒感覺舒適,護理人員護理比較好。(2)對患兒及家長實施溝通前后的焦慮情緒進行評價,采用焦慮自評表來評估,分值高于40分則代表患兒及其家長仍然處于焦慮當中。
1.4 數據統計處理
本研究所獲的所有數據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9.0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例(%)]”表示,用“χ2”檢驗;用“(x±s)”表示計量資料,選擇“t”進行檢驗,若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情況 乙組患兒護理滿意度為39(95.12%),明顯高于甲組的28 (68.29%),P<0.05,詳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兒及家長溝通前后的焦慮改善情況
兩組患兒及家長溝通護理前的焦慮值無明顯差異,P>0.05,溝通護理后的焦慮值都有所降低,且乙組焦慮值較甲組低,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小兒外科患兒時長因疼痛難忍而哭鬧不止,導致治療配合度下降,護理人員很難開展工作,加之患兒家長在此過程中容易出現焦慮的不良情緒,若護理人員處理不當,很容易引起護患糾紛[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運用護患溝通藝術進行護理的乙組在護理滿意度和護理后患兒及家長焦慮情況改善方面的效果優于僅采用常規護理的甲組,P<0.05。護患溝通是一門藝術,核心在于實施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護理。由于小兒外科護理人員長時間需要面對的是兒童患者,因受到年齡及溝通理解能力方面的限制,加大了開展工作的難度,這就要求小兒外科護理人員具備非常高的專業技術能力,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善于運用專業的、高超的溝通技巧,緩解患兒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心理情緒,使其放松,并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其次,護理過程中注意合理拿捏自己的語氣,以親切隨和的口吻,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增進護患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患兒的心理情緒及病情,進而加以及時溝通治療。此外,除語言溝通技巧運用外,還可以借助非語言的溝通技巧,通過肢體語言、手勢、微笑、輕撫等來緩解患兒及家長的焦慮情緒,拉近護患關系的同時,增強患兒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提高患兒配合度,進而促進治療效果的提升[4]。
綜上所述,在小兒外科護理中運用護患溝通藝術,不僅可以提升患兒及家長滿意度,還能促進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減少護患糾紛,臨床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金蜜蜜,陳欣欣,黃慧雙,陳育育. 優質護理服務在小兒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01):59-60.
[2] 蒲娟. 小兒外科護理安全隱患相關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01):231-232.
[3] 古力米熱·肉孜. 護患溝通技巧在門診輸液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2):41.
[4] 孫繼紅. CICARE護患溝通模式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