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晏萍 張家雨 張銀玲
摘要:語言磨蝕指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運用某種語言的能力在不斷減弱與倒退。磨蝕現象在語言學習中十分常見與普遍,在國內外都受到廣泛關注。
關鍵詞:語言磨蝕;英語語言;對策研究
一,研究現狀
(一)國內外對外語磨蝕的研究
1980年,國外就已將語言磨蝕作為一門學科進行研究和教授,確立了其在語言學習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從1980到1988年是國外語言磨蝕研究的興起階段,在此期間,國外對語言磨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我國對外語磨蝕的研究真正開始是在21世紀,2003年鐘書能介紹了Tomiyama的語言損耗實證研究使得國內相關學者逐漸意識到語言磨蝕研究的重要性。中國對于外語磨蝕的研究不到20年,經驗甚少,與國外相比,起步較晚。從2003 年至今國內對語言磨蝕的研究仍處于發展階段,但對此現象的研究越來越廣泛和深入。從研究類型上看, 既有綜述性理論介紹,也有結合具體教學現象的實證研究;從研究范圍上看,既有側重共性特征的語言技能磨蝕研究和語言體系磨蝕研究,也有側重個性差異的英語磨蝕認知層面研究和英語磨蝕社會心理層面研究。
(二)我國對英語磨蝕研究的局限
我國對外語磨蝕的研究時間不長,所以在這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其一,就時間跨度而言, 我國英語磨蝕研究的實驗調查跨度多為幾個月,至多不超過兩年時間。這與國外語蝕研究的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跨度相比較,就顯得相形見絀。毫無疑問,時間跨度是影響語蝕研究信效度的重要因素。其二,就學科跨度而言,英語磨蝕研究需要與心理學、神經語言學、社會語言學等學科結合起來進行跨學科研究。其三,就研究深度而言,英語磨蝕存在多層面研究,包括語言技能和語言體系的磨蝕研究,而我國大部分研究停留在英語語言技能的磨蝕研究,對英語磨蝕的深度研究還缺乏體系層面的進一步探究。
二,研究過程和數據分析
(一)研究設計
主要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隨機收集江蘇大學英語專業以及非英語專業共203人在英語能力方面的情況。問題設置的出發點在于從學生自身的角度更具體量化地探究英語磨蝕的前因后果,以便切實地從英語磨蝕現象中尋找提高英語學習能力的方案。問卷的內容則涉及學生對自身英語能力的了解,對英語磨蝕現象的知情程度,以及對英語學習環境的評價等主要方面。
(二)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江蘇大學英語專業以及非英語專業的203名學生,這203人中,大一學生占24.63%,大二學生占64.04%,大三學生占9.36%,大四學生占1.92%。英語專業學生占33.5%,非英語專業學生占66.5%。由于英語語言磨蝕現象不僅在非英語專業學生身上普遍存在,在英語專業學生身上也時有發生(特別是長假過后),所以研究者認為有必要抽取一部分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對照研究。
(三)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工具有兩種:一個是在問卷星平臺上制作的問卷,一個是問卷星平臺提供的交叉數據分析技術。通過問卷我們能大致了解這203名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情況;使用交叉數據分析技術則可以讓我們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一個比較詳細精準地分析。
(四)結果分析
1,相當數量的英語學習者能夠察覺到英語磨蝕現象,但積極應對的卻比較少。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者認為,以往的外語磨蝕現象研究的研究者多數是站在一個第三方的角度,客觀地研究探討語言磨蝕現象的本質,成因以及應對策略等,而較少地從語言學習者自身的感受出發進行研究??紤]到這一研究現狀,并結合研究者自身的身份特征,我們從英語學習者對英語語言能力變化的感知出發進行了調查分析。
從203名被試的反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39.71%的英語專業學生以及56.3%的非英語專業學生都在長假過后明顯地感受到了自身英語技能的退步,并且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都認識到了這一現象對于英語技能保持的重要影響。盡管如此,卻有42.96%的非英語專業學生除了完成假期的英語專業之外不會進行額外的英語學習,英語專業也占到了16.18%。
以長假作為時間節點,我們不難發現,英語語言能力的磨蝕是一個比較外顯的語言學習現象,大部分學生都對這一現象有比較清晰地認識。但對此做出積極應對的比較少。
2,英語學習者語言學習的氛圍比較濃厚,但第二課堂的發展仍存在進步空間。
從我們的調查可以看到,不論是英語專業還是非英語專業,在課堂上接觸英語的頻率都比較高,且課后學習英語的人數也比較多。但只有大約40%的學生反映學校對于英語第二課堂的發展比較重視。所以不難發現,盡管學校在課堂教學方面比較重視學生對英語的接觸機會,但在第二課堂方面還需要更進一步地改善。
綜上,研究者從英語學習者對英語語言能力磨蝕現象的認識,學習英語的意愿以及英語學習的文化氛圍這三個大的方面具體地進行了調查與分析。通過對江蘇大學這203名學生的調查,我們能夠看到,不管是在學生層面還是在學校層面都存在著一些不足,這些都不利于延緩甚至避免英語語言能力的磨蝕。
三,應對策略
外語磨蝕對外語學習者語言能力的保持有著極大地影響,如果不采取正確合理的應對策略,它將成為廣大英語學習者語言能力提高甚至保持的絆腳石。所以研究者結合調查結果,從英語學習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這兩個大的方面提出以下應對方法。
(一)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語蝕意識
廣大英語學習者應該更加重視語蝕現象,增強語蝕意識,了解語言磨蝕的產生原因與影響因素,并積極地克服語言磨蝕,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應在學習中保持端正的學習態度,增強自己的學習主動性,采取正確合理的學習策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學前預習學后復習,并不斷練習。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應注意合理安排學習內容,重視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在詞匯學習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英語詞匯、語言所傳載的文化,使自己加深對英語語言文化的理解。
(二)完善大學英語第二課堂
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是對第一課堂的補充與延續,大力建設第二課堂,向學生推薦積極有益的影視劇歌曲等。鼓勵學生創辦多種多樣的大學英語社團,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交流活動,開展各種形式的英語競賽,創設更多的英語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增加英語接觸,從而減少語言磨蝕的影響,使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梅亞隔.外語磨蝕現象對英語學習者的啟示[J] 211100.
作者簡介:
呂晏萍(2000.02-),女,漢族,廣西桂林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英語師范專業。
張家雨(1999.12-),女,漢族,安徽六安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英語師范專業。
張銀玲(2001.01-),女,漢族,河南駐馬店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英語師范專業。
基金項目:
江蘇大學第18批大學生科研課題立項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8C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