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瑞瓊
愛是人類一種基本的需求,對于老師來說,愛是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教師首先要給予學生誠摯的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愛是教育的本質,教育者的愛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無私、最理智的愛。教師用心去愛學生,多給學生一份關愛,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感反饋并喚起相應的情感,這樣,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感情就會達到和諧一致,從而有利于更好滴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對于班主任來說,關愛更是第一位的品質,因為只有當學生感受到“無論他們是否引人注目,是否取得驕人成績,乃至是否遵守群體的規則,自己都會和其他同學一樣,平等地受到班主任的關注,得到班主任的關心”時,他們的向師之心才會與班主任進行真實的交往。由此而注意到班主任提出的要求和建議,并以指導自己的行動。我在教育工作中始終把這兩句話作為出發點:“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努力以一名教師的真誠尊重學生的人格,熱心服務學生,把全部愛傾注到學生身上。
我們班有一個被診斷為智力低下的孩子,平時目光呆滯,上課總是自顧自地玩耍,有時甚至對同學吐口水,傻笑,大家都不愿意跟他坐在一起,不管怎樣教育、引導,始終不見起色,而我們班剛好41人,只好讓他獨自坐一個位,時間長了,班上有什么活動也漸漸習慣將他忽略。在一次語文課上,我引導學生學習《拍手歌》的游戲,同桌互為合作伙伴,大家高聲唱歌謠。我很快發現,在:你拍一,我拍一……“的歌聲中,夾雜著他毫無美感的吼聲,口齒不清,令人生厭。我正想上前阻止,眼前的一幕讓我震驚不已,之間他用自己的雙手相互拍打著,臉上露出單純滿足的笑容。我呆住了。“智力低下有如何?他只是個孩子啊,他也有享受快樂、享受生活的權利。那一刻,我忽然驚醒,他的內心也一定和正常孩子一樣,渴望被愛,渴望大家的認同,渴望與大家溝通,甚至他的這種渴望比其他孩子還強烈。我想到這里,連忙對大家說:“誰愿意和他拍。”一位男孩子大聲說:“老師,他傻乎乎的,肯定不會。”一位女學生也說:“老師,他的手好臟,和他一起拍,會把我的手弄臟的。”聽了這些話,他臉上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雙手握緊拳頭。我才意識到,老師和同學們是怎樣帶給他一次次無情地傷害。我微笑著鼓勵他:“來,老師和你拍。”他看著我,眼神依然有些呆滯,帶著防備與懷疑。我知道,無數次打擊和傷害,已使他對周圍的人失去了信任。我伸出手,微笑著望著他,給予他勇氣和信心。終于,他慢慢的伸出小手。我毫不猶豫的把手掌迎了上去。在掌心與掌心的碰撞中,他的眼里閃現出一道奇異的光彩,動人心魄。
每次想起這節語文課,愧疚、感動、慶幸一起涌上心頭。教師是平凡的,但教育絕不平凡。用自己的真心關愛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真誠開啟每位學生的心靈,不論他的成績是否優秀,不管他的智力是否正常,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使命和職責所在。作為一名教師,一名班主任,要愛每一個學生,既不以貌取人,更不以“分”取人。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對那些在思想品德上、習慣養成上、學習成績上、心里健康上面臨困難的學生,要格外細心地扶持,關愛倍至,努力地轉化他們。作為班主任,應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合作的精神,創新的能力為目標去教育、關心每一位學生,因為愛是開啟受教育者心靈的靈丹妙藥,是教育者的要求轉化為受教育者自覺行動的催化劑。師生間要做到心里相容,必須以愛為橋梁,但是班主任的慈母之愛絕不是那種舐犢之情,也不是溺愛,而是嚴慈相濟,愛中有嚴,嚴而適時。《教育觀念的革命》一書中說:“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便學會了譴責;如果生活在敵視中,他便學會了好斗;如果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了自信;如果生活在受歡迎中,他便學會了鐘愛別人。孩子是教師、學校、社會和自己的鏡子。”愛一個學生,等于培養一個學生;討厭一個學生,可能會毀掉一個學生。關愛學生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基礎,對于成長中的學生來說,在學校能否得到老師的關愛,是能否獲得學習成功與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陶行知先生說: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巴特爾曾說過:“教師的愛是融融的春風,即使冰凍的心也會消融。”愛,可以創造奇跡,不僅可以挽救一 個墮落的靈魂,也可以讓弱者奏出強者之音。因而班主任必須對自己班的學生充滿著愛。因此,作為把班主任,必須用炙熱的情懷去溫暖孩子稚嫩的心靈,必須給孩子全部的關愛。
教育其實是一件很復習的事情,它需要我們有廣博的愛心和極大的寬容心。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我給予熱情的鼓勵;當學生遭受挫折時,我送去親切的關懷;當學生獲得成功時,我投去贊許的目光。面對一個個性格迥異的鮮活生命,我始終堅持用心對話,以情感人。學生快樂,我開心;學生傷心,我擔憂。記得有一次上課教學生查字典,當大家興高采烈地拿出字典翻來翻去時,我發現一個孩子悶悶不樂的坐在那里,低著頭一動不動。我走過去,經了解,得知他因家庭經濟困難買不起新華字典。我連忙把我剛買的新華字典送到了他的手上。只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執著的愛,才能生發出做好這一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教育之果。教師應以博大的胸懷、熾熱的情感去熱愛每一個學生。所以,班主任要想對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卻是有所啟發、有所引導,就必須做到尊重、關愛他們,理解、體諒他們,信任、接納他們,以關愛之情去感染、感化他們,逐漸建立一種體現關愛的創新教育模式。
如果我們面對犯了錯誤的孩子不冷靜,粗暴地批評他,表面上可能解決了問題,但實際上卻留下了更大的隱患,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學生甚至會“破罐子破摔”,從此走下坡路。每一個學生的家庭條件、生活環境、個人努力程度以及身心狀況都不相同,他們是不可能“齊步走”或“齊頭并進”的。要記住,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后進”只是暫時,誰能保證到終點的時候,在隊伍前面的孩子仍然在前頭,在隊伍后面的孩子依舊在最后呢?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既應該是高尚純潔的,也應該是公正公平的。有了這份無私的愛,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讓學生樂于接受教育,并受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