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麗 張燦
摘要: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當今的社會是信息化的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傳統的學生管理方式和手段已經不能滿足高校學生的需求,在學生管理中要做的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完善學生管理教學策略。本文旨在探索在信息時代下新的高校學生管理方式和策略,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作出一定的貢獻和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學生管理;策略
一、引言
在信息化時代下,高校學生能夠通過各式各樣的途徑了解外界知識和信息,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的手段更加多元化,外界大量的信息涌入學生的視野中,如果高校學生不能有效的甄別信息,會受到網絡上不良信息影響身心健康,高校學生正處于人格發(fā)展和思想品德的關鍵階段,高校加強自身學生管理手段,合理利用學生管理制度約束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和思想道德準則,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信息提升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思想道德。
二、目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高校學生管理制度臃腫,缺乏效率
隨著高校的不斷發(fā)展,不斷擴招生源,直接會導致原有的學生管理制度不能夠有效的解決當下學生問題,學生管理所涉及學生的背景、專業(yè)、需求、性格及行為特點、價值取向等變得更加復雜而多樣。學生管理制度不能隨著高校學生的變化而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和手段,針對學生的動態(tài)變化,一味的增加制度條約用來約束學生,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校管理制度越來越臃腫,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有效的管理高效學生。似的學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2學生管理手段落后,模式單一
高校學生管理的理念是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用學生來塑造校園文化帶動高校戰(zhàn)略發(fā)展在目前高校學生管理中,管理手段落實,不能有效的結合當前學生背景、學生的需求對進行高效管理,在學生管理中單一用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班級制度來管理學生,這種管理模式下只能管理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在學生思想上不能給予有效管理,思想是學生的根本,過分的行為約束只能使得學生對高校管理制度產生厭惡感和抵觸心理。這樣落后的學生管理手段不能有效的管理高校學生。
2.3學生管理制度不能踐行“以為人本”的管理理念
在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的構建和實際管理中,學生管理者不能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管理中過分重視制度來進行管理工作,忽視了學生的主觀思想和行為。學生管理手段過于制度化和呆板化,讓學生只能盲目的遵守學生管理制度,而不能明白學生管理制度給學生帶來的幫助。無法實質性提高學生思想水平。
三、信息時代下新型學生管理策略
3.1貫徹"以人為本"管理模式
改革高校學生管理制度時解決當前學生管理問題的根本,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了解學生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生活情況和學習情況制定學生管理制度,讓學生體會到高校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只有學生管理制度合理化,人性化的對待學生,學生才能更好的遵循管理制度,從而使得學生管理制度有效的在高校中展開,通過用以人為本的理念來約束學生,讓學生明白學生管理工作給他們帶來的幫助。
3.2加強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
在高校中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關系最為密切,輔導員是培養(yǎng)學生的關鍵,加強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yǎng)。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主要在班文化建設和班委培養(yǎng)來進行。一是班級文化建設,在輔導員開展學生管理工作中,要注重班級文化建設,利用良好的班級文化來管理學生,在班級中開展教學活動,通過日常文化學習成績和思想品質等綜合方面評比優(yōu)秀學生,在班集體中樹立優(yōu)秀學生模范,利用榜樣的力量來引導學生和管理學生,讓學生走在正確的發(fā)展道路上,二是班級班委培養(yǎng),班干部是輔導員管理學生中的左右手,通過積極開展班干部培養(yǎng),提高思想教育水平的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建立嚴格的班干部選拔標準、全面進行班干部培訓、對班干部成員進行心理疏導。第一進行班干部選舉的過程中,要采取全班投票,公正,公開的的選舉方式,對班干部的選拔要嚴格,選舉思想道德素養(yǎng)高,學習能力強、組織紀律強、有責任心的學生構成班委。這樣在今后輔導員通過班委來管理學生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不然容易出現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班級局面,從而不能有效的對學生進行管理。第二,在班干部集體建立起來之后,要通過集體培訓、工作經驗交流等形式對班干部進行培訓,樹立他們良好的思想與價值觀;第三,輔導員要在工作中及時對班干部成員進行心理疏導,幫助班干部處理好自身能力發(fā)展、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保證班干部工作的高效率進行。
3.3借助信息化網絡構建學生管理新模式
隨校園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強,高校教育中逐漸開始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在學生管理中也能夠有效地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來改革學生管理模式,在信息化校園的背景下,移動電子設備普及到了每一個學生和教師。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設備構建信息化學生管理平臺,將學生的移動設備與平臺相互聯系,構建生態(tài)化的學生管理平臺,在信息化平臺上可以利用信息數據。對學生當前的行為狀態(tài),思想變化、情感方面進行有效的跟蹤和分析,能夠根據學生綜合情況為學生提供針對化的約束、引導、資源輔助和精準服務給予必要的支撐。
3.4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來進行學生管理工作
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會涉及到基數龐大且不斷增加和變化的學生信息與數據,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對這些學生信息數據整合不僅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不能對這些信息數據進行有效的利用。而利用信息化技術,能夠大范圍的獲取學生信息數據,通過數據分析來對學生進行自動管理,在大數據學生管理模式下能夠有效地容納學生數據和信息,避免存儲學生信息的重復,交叉現象。通過大大數據來管理學生,不僅效率高,手段新穎,學生也更加能接收管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高校發(fā)展。
3.5利用信息化技術優(yōu)化學生管理工作流程
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做到簡單,高效。將學生實際需求為管理重點,不斷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優(yōu)化原先學生管理制度,將原來的行政化轉化為扁平化。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應聽取學生的意見,合理簡化工作流程,提升學生對高校管理服務滿意度。另外,應實行宏觀調控的管理模式,賦予學生監(jiān)督權,真正做到民主化管理。通過此種管理方式,能給予學生更大的空間,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并有效減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壓力,對學生未來發(fā)展具有積極影響。
四、信息化學生管理帶來的效果
4.1管理過程的人性化
在傳統的高校管理制度上,都是高高在上,規(guī)則制度嚴格切讓學生難以接受,對違反制度的學生進行懲罰,不能體現平等人性的學生管理原則。而經過信息化改善的學生管理制度,相對人性化,在學校管理制度中,學生管理者和學生處與平等的地位,平等的去交流溝通,互相尊重理解,了解對方的真實情況。而不是塞加給他們一些生硬的條框讓他們遵守,應該注重學生人格尊嚴的培養(yǎng),多制定一些獎勵措施,讓學生能很好的接受學校的管理并自覺去遵守。
4.2提升學生管理者隊伍能力
通過信息化制度建設,學生管理者的充分培訓,極大提高了學生管理者隊伍的綜合能力,讓學生管理者在處理學生管理工作時更加游刃有余。通過對學生管理者的輔導培訓,熟識學生在校園中的思想狀態(tài)和生活狀態(tài),讓學生管理者在開展工作是與學生發(fā)展成為亦師亦友關系,尤其是輔導員的管理工作,輔導員在生活上是學生的管家,在思想和文化上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師者。輔導員在學生管理中要懂得引導作用,在思想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在生活上引導學生規(guī)范行為,和諧發(fā)展。專業(yè)課授課教師提升道德建設,讓教師在文化知識教學中用道德素養(yǎng)感化學生,做的以德施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養(yǎng)來塑造學生,以自己為榜樣。
4.3新型的學生管理制度能給學生制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和制度意識
信息化學生管理制度,從學生角度出來制度符合學生發(fā)展的管理制度,能夠利用制度的優(yōu)勢改善學生生活環(huán)境和思想環(huán)境,讓學生更好的在高校校園生活和發(fā)展,同時高校學生道德意識和制度意識薄弱,利用信息化的學生管理平臺,對學高校學生采取措施,增加學生的制度意識和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觀念,讓學生在實際校園活動中能夠明白法律的嚴謹和制度的約束重要性。適當的在信息化學生管理平臺開設法律知識講座和思想道德培養(yǎng),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法規(guī)意識。在高校學生生活層面,學生管理多針對一些家庭困難的學生給予物資關懷和心理關懷,讓學生在校園生活中能夠自信,樂觀成長,對社會有著感恩之心,將來用自身所學回報社會,助力學校。
結語:
在高校開展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做到與時俱進,結合時代背景不斷改革學生管理方法,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學生管理理念。滿足高校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高效的開展學生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信息時代大學生的價值引領[J].詹書匯.文教資料.2019(26)
[2]信息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困境及解決對策[J].高雯蕙.智庫時代.2018(41)
[3]在班級管理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徐愛慧.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07)
[4]淺談職業(yè)學校班主任如何在班級管理上下對功夫[J].顧衛(wèi)軍.考試周刊.2017(88)
[5]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班級管理路徑[J].方小芹.教書育人.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