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龍華
摘 要:在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常態”一詞,受此影響,不僅要求職業院校培養具有多層次高級專業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而且也要適應新常態下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要求,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新常態作為創新教育方法的一種新理念,致力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政教育工作在高職院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及“提質培優”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教育新常態的概念,隨后分析了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特征,最后從五個方面分析了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創新策略,以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 新常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
引言: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環境下,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加快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必須加強校企深度融合,努力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專業精神和技術技能。培養滿足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需求的高質量技術技能應用人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應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努力建立綜合教育和“三全”育人新體系新格局,推進職業院校思政工作改革創新。
1 教育新常態的概念
“新常態”是當前教育概念和模型的新思想。新教育范式的重點已經從單純的知識教學轉移到了學習者的學習,轉變為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學生完美人格的形成。以人為本、以道德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個是新的標準教育目標,新的標準教育目標旨在強調“德育為先”的教育目標,實現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其二是在教育和培訓目標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定位標準,并將其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其三,新的教育標準,創新的課堂教育向學生灌輸知識改變專注于創新的教學模式,同時確保學生的專業水準[1]。
2 新常態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征分析
2.1固化特征
在大多數情況下,很多高職院校都是在過去的中職學校或是成人大專學校基礎上合并而來,學校的辦學基礎與條件不夠,教師隊伍并沒有多大變化,教師思想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教學改革措施不能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教師教學能力、方式、方法、水平質量都不適應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需要,使得思政教育工作難以有效進行。
2.2復雜特征
高職院校的學生來源差異很大,其知識基礎、思想覺悟、道德水準、能力差異很大。對于性格各異,思想認識差別巨大的高職學生,采用相同的方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會使大多數的學生感到內容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它將引起學生的反叛心理并導致不良后果[2]。
2.3缺乏系統性
如今,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理論仍然浮于表面,學校只有兩到三門有關思政教育的課程,通常只需要兩個學年就可以學完。學校課程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教學內容缺少更新創新,一些教師沒有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經歷和教育教學經驗,所以教學方式還沒有完全成熟,從正確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能力是當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主要絆腳石。
3 新常態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創新策略
3.1順應新常態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教事業的不開缺少的組成部分,對培養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具有不可取代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發展以思想政治為根本的教育工作,全面發展道德、知識、政治素養和身體素質,要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后繼者”。從教育治理現代化的要求來看,高職教育既要傳播知識,培養技術技能,而且要透徹地遵循時代精神,傳播思想,培養時代新人,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當前,我國正處于關鍵性改革時期,關鍵性發展時期,由于各種利益和價值取向的不同,存在著明顯的矛盾。高職院校必須對思政教育工作者、專業教師、學生、企業在思政教育方面重要作用提高認識。教師隊伍的教學理念還沒有完全適應“新常態”的要求,面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及高質量發展的新常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也要適應新變化,服務新時代,成為先進思想的引領者和先進文化傳播者,這樣才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3]。
3.2提高意識形態工作
大學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前沿,面對西方各種錯誤思想文化與價值觀的滲透、交融和對抗,社會矛盾的多樣性非常直觀反映了大學思想領域,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對學生的觀念、行為和思想品德有著較大的影響,學生缺乏分析判斷復雜問題的能力,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不相同,文化選擇差異顯著,也對意識形態的復雜性無法及時發現。因此,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在高校的領導地位,才能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完成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根本任務。高職院校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突出位置,著重加強思政工作中的主體責任、政治責任、領導責任、監督責任,以提高人才培養的效果。確定思想教育項目的主要內容,創新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加強理論武器,突出學校各部門協同育人作用。充實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政教育內容,使中國夢成為大家的共同夢想,讓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成為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和自覺行動。加強對各種宣傳思想文化立場的管理,加強互聯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好學校思政類公眾號,加強校園新媒體輿論來源監督,創造健康的輿論環境,增強大學生對政治的敏銳性。遵守課堂教育,講座,研討,學術講座的政治紀律與政治規矩,定期開展思想工作調查。加強對輿論的引導以及協調機制以及應對突發網絡輿情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將思想政治工作與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管理權、發言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共產黨手里。
3.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
根據培養一線實踐和技術人才的需要,結合學生的思想價值行為特征,要健全完善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體制機制。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提高黨對教育工作的有效領導,建立具有優秀能力的教師隊伍,與學校各部門緊密合作建立一種合作育人機制,服務和教育員工的工作機制可確保所有員工都受到充分的教育。學校的黨組織要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主要的地位,作為主業抓緊抓好,增強主體責任意識,積極完善科學有效的考評機制。加強規章制度設計,以及對計劃的組織和協調,將大學生思政教育納入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計劃中做到“德育為本”、“德技并修”。將思政教育與管理、科研、組織、服務緊密結合,并通過向全體員工提供教育,普及針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全過程教育,為學生提供全面的人才和健康[4]。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今的職業教育改革中,高職院校必須適應職業教育現代化的新要求新變化,營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與環境,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以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更好的支持我國經濟現代化的進程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服務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張鋼鋼, 張亞琦, 汪子倩. 新常態下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 現代交際, 2019, 000(006):150,149.
[2]袁昌寧. 探究新常態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J]. 當代教研論叢, 2018, 000(006):P.19-19.
[3]涂永忠, 羅莉. 新常態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路徑分析[J]. 東方藏品, 2018, 000(008):P.456-456.
[4]鄒新宇. 控量提質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的培養[J].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 000(003):65-67.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