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中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是培養新時代祖國建設接班人的重要標準之一。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有助于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是培養積極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導學生形成愛國主義理念、集體主義精神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有必要分析音樂教育中審美能力的具體培養途徑。
【關鍵詞】音樂教育;審美能力;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9-0103-02
【本文著錄格式】唐曉.淺談音樂教育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20,05(09):103-104.
中學音樂審美教育能夠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中學生轉變精神面貌。通過音樂藝術的特有審美特質提高中學生的審美心理、審美創作力和整體綜合素質。音樂審美能力是以審美方式感受音樂的重要能力,這是對音樂的審美感知力、審美感受力、審美記憶力、審美判斷力、審美創造力等,音樂審美可以讓人獲得美感享受,在音樂美中感受到愉悅與陶冶,獲得情感升華,心靈凈化,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審美能力是培養中學生心理結構完善、高尚情操、個性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一、音樂教育中審美能力的價值
音樂審美教育一方面可以激發中學生潛力,提升思維能力與音樂創造力等,通過音樂審美教育活動的開展,能夠提升中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音樂創造力。另一方面,音樂審美教育作為一種素質教育,能夠積極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有利于對他們進行積極有效的情感教育。作為中學生來說,他們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需要有正能量的內容來引導他們,在音樂審美培養中,中學生不僅可以切身感受到音樂美,還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情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
二、音樂教育中審美能力的具體培養途徑
中學階段是重要的學習階段,這個過程培養中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有助于他們全面、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因此,有必要探究如何培養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
(一)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與知識的教授者,在教學中時刻樹立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學理念
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與知識的教授者,這就要求他們時刻研究教材,認真發現教材中的知識點,設計教學目標,并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上做出努力,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教學過程。《音樂課程標準》也主張,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教學任務,不是為了讓學生成為專業的音樂人才,而是讓全體學生獲得音樂素養的提升。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在音樂學習中感受音樂樂趣,參與到音樂教學實踐中,在音樂學習中抒發個人情感,獲得情感上的愉悅與心理上的放松。有經驗的教師,在上課前都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與和學生實際,創造出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樣式,教學設計也很有層次感,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這就是教師心中裝著學生,了解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方法、已有的音樂水平,結合實際學習能力,安排適當的教學內容,確保整體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貝多芬曾說音樂是多樣的,但從本質上是感官和精神的中介,音樂可以反映出整個社會面貌,也可以作用于個人。可見,音樂能夠讓中學生產生審美感知,實現情感共鳴。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時刻引導和鼓勵學生,感受音樂的核心力量,為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提升提供積極引導。在音樂審美能力培養中,學生可以獲得高尚品德的熏陶,獲得情感釋放,感受人世間真善美的力量。雖然目前中學生學習任務很重,傳統應試教育還有很大影響,中學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是不可忽視的,在具體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以審美為核心的審美能力。為實現此目標,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嚴格遵守教學體制改革要求,改革傳統教學理念,創新現有教學形式,構建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為核心的全新教育教學理念,在學校內營造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校園音樂文化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校園音樂實踐,為審美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二)注重課堂教學在審美教育中的價值
教師應該結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實際音樂水平、教材內容等,積極調整教學方法。只有讓學生了解了課程的知識結構,才能更有效地發揮中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合乎時宜地引導他們學會欣賞音樂作品,感受音樂美,并鼓勵他們熱愛音樂藝術,讓審美理念在他們的內心生根發芽。在音樂課堂上,教師應該適當拓寬教學內容,把文學、舞蹈、美術、影視等內容加入到音樂課中。這樣可以讓孩子們站在更寬更廣的視野來認識音樂,如此,中學生們便會對音樂產生更深的了解。
音樂藝術的欣賞與學習需要聽覺來獲得,通過聽覺可以獲得藝術形象感知與藝術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才能以情帶聲、以聲傳情,實現情感與音樂的和諧統一,達到情感共鳴。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特點就是情感審美,通過情感體驗獲得審美提高——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在音樂教學中,學生是審美主體,是教師教授音樂活動的“觀眾”,教師教學活動作為審美對象必須具備審美內涵,是實現審美教育價值的關鍵。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考慮到音樂特性,從教育學與心理學角度去探究、發現音樂教育的特有規律,結合直接體驗、直觀感知、興趣引導、啟發討論等,形成特有的音樂審美施教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掌握好情感調動,通過自己的激情講授引導學生學習,實現情景交流,情感共鳴,如體態語言、示范演唱、指揮等都是表現情感的重要手段,以此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美。教師的這種審美表現力越強,學生們的音樂感受便會越強烈,教師動之以情,才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梢?,精彩的課堂,有情感的教學,可以讓學生獲得喜悅感與審美享受,學習到音樂知識,提高審美能力,反之,學習則會大打折扣,審美能力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與講授者,要實現良好教學,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中,這是教學成功的前提。教學過程應該是和諧、平等、民主的,教師要弱化自己的指導地位與組織角色,強化合作與參與職能,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建設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音樂課堂,形成新型的和諧師生關系。在音樂作品講解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音樂內容,在此基礎上進入到音樂角色中,進而探索體驗音樂節奏,感受音樂的速度與力度,感知音樂的情緒等,在音樂高潮部分,可以采取即興演唱、即興伴奏等引導孩子們感受音樂響動,體驗音樂的形式美與內容美,進而創造美,讓學生在情感共鳴中進入審美想象的境地。
(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與聽取多樣化的音樂實踐
學校應該增加一些音樂活動室、音樂欣賞室、音樂圖書室、組建合唱團、器樂合唱團等建設,通過這些內容擴展音樂教育視野;還要邀請音樂、美術、影視、文學等方面的專家定期給學生講座,讓中學生們從更高角度去理解音樂,感受音樂。音樂課不是主要課程,所以大部分中學不是很重視,甚至有占用音樂課上其他課的想象,音樂老師們應該鼓勵孩子們盡量多地利用課外時間來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如學校的合唱團可以和社會上的一些商業活動開業、養老院、福利院節目演出等相互合作,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在音樂作品欣賞時,就需要對作品仔細品味,感受音樂的全部魅力,在審視音樂作品時,獲得心靈的凈化、情感的深化、道德的提升,實現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學生在參加多樣化的音樂實踐活動之后,能夠感受到各種音樂情緒,可以更加積極地實現情感共鳴。在感受音樂和理解音樂體會作品的真情實感,這就是培養良好的樂感,在樂感基礎上培養審美能力。中學生在經過長期的音樂教育之后,便能夠培養自己高尚的藝術情操與審美鑒賞能力,促使自己形成正確的音樂觀與審美觀。
(四)增加音樂作品賞析,以此培養中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欣賞不僅可以提高中學生的音樂水平、陶冶他們的藝術情操、提升他們的文化視野,還可以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音樂鑒賞能力,最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在音樂欣賞學習中,能夠培養自己對真善美的追求,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與審美情緒,提高孩子們在生活領域和藝術領域辨別音樂好壞的能力。中學時期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關鍵期,也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與審美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此時的學生既有著濃郁的審美需求,又缺少明辨是非能力。只有進行正確的音樂作品欣賞學習,才能摒棄不健康的音樂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需要注意的是,作品欣賞不僅僅是音樂,文學影視舞蹈等藝術門類也是提高中學生音樂素養,陶冶他們音樂情操的重要手段。
(五)基于審美技巧,豐富音樂課堂教學
不同的學生對旋律、節奏等有著不同的感悟能力與審美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深入考察學生們的實際音樂水平,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搭建合適的師生交流與溝通平臺,通過培養學生音樂情操的方式,引導中學生分析并思考自己音樂學習中的問題,豐富他們的音樂閱歷,提升他們的音樂審美情操和文化藝術修養。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及時發現自身音樂學習中的問題與不足,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制定符合自己的學習技巧。中學生的音樂學習重點是提高自己的音樂審美能力與欣賞水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音樂的同時,還要拓展他們的思維,關注中學生的個性發展,豐富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實現中學生音樂鑒賞力的穩步發展。
培養審美能力本質上就是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感知,這就要求教師在音樂教學時,積極探索音樂教學突破口,讓孩子們始終處于審美感受和審美體驗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增加中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如在音樂作品欣賞時,可以采取點頭、拍手、跺腳、晃身、舞蹈等方式,讓“音樂的耳朵”和運動的身體緊密合作,讓孩子們全身心投入,盡情表現,如此,可以讓中學生們更深入的理解音樂,體驗音樂,發展藝術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三、結語
中學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需要教師和家長們的共同引導,才能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音樂教師們應該有責任、有義務帶領孩子們走進音樂殿堂,去感受音樂美、理解音樂美、體驗音樂美,從而塑造他們美好的心靈,形成健全的人格。審美教育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教師、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多方面努力,形成合力,唯如此,才能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羅瑞.淺談中學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7(2).
[2]樊學峰.音樂教育: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唐曉(1987—),女,漢族,山東淄博人,現任教于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第四中學,大學本科,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