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教育業對于中職學校的教育工作也提出了諸多的要求,以為學生帶來更好的教育為主,全面培養學生的美育素養,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所需的全方位人才,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發揮出更為有效的奠基作用。而在語文教學中,合理地滲透美育教育,則是培養學生美育素養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還需對自己的教學計劃進行合理的設計,本文也將對此展開分析。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美育教育;滲透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2-00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05
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滲透美育教育,最為主要的目標就是通過教學帶給學生更加全面的培養。這不僅能傳授給學生相關的語文知識,更能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為其今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還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好教學計劃,以最為合適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學習美育教育的知識,吸收美育教育的精髓,讓學生在將來步入社會時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中職語文教學現狀
為了更有效地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合理滲透美育教育,在正式開展教學之前,我們要先對中職語文教學現狀進行觀察和分析,找出其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以便更為有序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活動。當前時期的中職語文教學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兩方面問題,需要教師及時解決。
(一)學生學習水平較低,學習能力較弱
在當前的中職語文學科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中職學校的部分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在學習時難以集中注意力積極地參與到教學課堂當中。另外,雖然一部分學生很認真地在進行學習,但是學習能力卻較為薄弱,因此,也難以實現理想的學習效果,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工作的開展。
在進行分析后,我發現出現這樣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當中語文基礎較為薄弱,導致其在當前中職階段的語文學習中難以掌握正確的學習思路,無法順利地展開學習。并且,語文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如果在學習前面的語文知識時學生未能完全掌握,那么在后面的學習中也就很難理解語文教學內容。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會越來越低,學習語文知識也變得愈加困難,進而難以達到理想的學習水平。
(二)學生學習興趣低,語文教學內容陳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各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這句話都很有道理,尤其是中職學生,推動其對某種事物積極探索的主要因素便是興趣。但是語文教學本身便存在著一定的枯燥性,學生很難提起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這樣的教學困境使得當前的語文教學受到很大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一旦失去了學習興趣,也就難以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難以得到高質量的學習效果。
除此之外,當前階段的中職學校語文教學內容還存在著一定的陳舊性,教師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展開教學,就使得學生感覺語文教學模式單一,缺乏趣味,從而不愿意進行如此被動的學習。并且,固有的語文教材當中的知識也難以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在學生進行學習時難以獲得有趣的學習感受,這也是抑制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學習當中很難產生學習欲望,難以融入語文教學中開展有效學習,進一步抑制了其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
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掌握了當前階段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之后,我們對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設計相應的教學計劃、將美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展開分析。通過全面的分析,能進一步正確地認識到美育教育與語文教學之間存在的關系,以及美育教育為開展高質量的語文教學帶來的積極幫助。
(一)提高學生認知水平,增強學生學習能力
語文教師的主要教學工作便是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形成較高的語文素養。而美育教育則能有效地幫助教師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帶給學生更多的幫助。在中職教學當中,教師可以以滲透美育教育展開教學,對教材當中的一些散文、詩詞的教學形式進行更為巧妙的設計。并且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美育教育能帶領學生掌握課文當中更深層次的情感和精神,使得學生的認知也超過原有的水平,對課文產生更為深入的理解。在此過程當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也能得到提升,其美育素養也隨之增強,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提升學生審美素養,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中職語文教材當中的很多課文都具有極大的審美價值,當教師結合美育教育來開展語文教學時,能更加有效地發揮出這些優秀文章的教學輔助作用,對學生的審美素養有著極大的幫助。尤其是文章本身便是作者對其內心情感的表述,教師結合美育教育對文章進行講解,也能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文章之間的距離,進而使文章更好地感染學生。并且,滲透美育教育來開展語文教學,能使得原本枯燥的語文教學形式變得有趣起來,學生能夠感受到新語文教學形式當中的新鮮感,從而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借由學習興趣獲取到更多的語文知識。
(三)完善語文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
中職學生處在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在該階段中,學生的思想觀念發展仍不完善,在心理上還較為青澀。處在如此特殊階段的中職學生更需要教師對其耐心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和相應的專業技能。而通過語文教學滲透美育教育,則是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美育教育與語文學科相結合后,教師可以在講解一些教材的時候,對其中有著正確價值觀的知識點加以運用,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學習知識點時,感悟其中蘊含著的寶貴品格,以助學生形成更為正確的三觀。并且,在美育教育滲透下的語文教學,可以進一步完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積極的學習環境當中,既學習到語文知識,又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在中職教學中合理滲透美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發掘和整理教材中具有審美價值的知識點
前文我們提到了在當前階段的中職語文教材中具有有利于美育教育滲透的條件,那便是大量具有審美價值的知識點。而為了更好地實現在語文教學當中合理有效地滲透美育教育,首先,需要教師對語文教材進行深入地研讀,將蘊含著豐富美感的語文知識點發掘出來。其次,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相應的教學方案,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對于滲透美育教育的語文教學方案的設計,教師要緊抓兩點,一是符合中職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際學習水平,以便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當中。二是要順應實際教學目標,不能出現與教學目標不符的現象,以免違背了教學初衷,那樣不僅難以發揮出美育教育在教學當中的有效作用,還會使得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出現下滑。因此,教師還需對教學方案進行合理設計,以期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除此之外,對于在實際教學中的教學方式,也要進行合理設計,要引導學生將事先整理出的高美感度的文章進行細分,引導學生通過細讀來感悟其中所蘊含的巧妙之處,最終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積極地進行學習。
(二)引導學生朗讀,從文章中感受更多的審美意境
朗讀是學生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的一大有效方式,而在語言學科的語文教學當中,更是凸顯出朗讀的有效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也要運用朗讀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有效教學信息,進一步實現美育教育和語文教學的合理融合,幫助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
在語文教材當中,有著大量極具美感的文章,教師需要根據這些文章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對文章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朗讀的形式可以是單人朗讀,也可以是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朗讀,還可以是整個班級的學生集體朗讀。在有效的朗讀活動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深處展開剖析,將自己代入到文章的環境當中,想象成文章中的角色、甚至是文章的作者的身份來進行朗讀,從而感受到文章中的美與愛。在此教學過程當中,學生更好地感受到了文章中的美感,體會到文章中所蘊含的審美意境,學生的美育素養和語文素養都獲得了一定的升華。在學生學習到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形成了相應的審美能力,對其今后的發展也有著更大的幫助。
(三)將美育教育代入寫作教學,培養學生創作美
寫作教學是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環節,在該教學環節當中,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也能獲得相應的提升。而融入了美育教育的寫作教學,則能帶來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當中,不僅是要幫助學生感受美、獲得美,更要引導學生深入接觸美,并且在教師的有效培養下,學生能夠獨立創造美。因此,在寫作教學當中,教師便更要合理地滲透美育教育,以便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有效幫助。
在教學過一篇有著極強美感的課文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思路、構建以及所運用的詞匯進行深度觀察,掌握其中極具美感的點睛之處。在學生了解到文章當中的奇妙之處、感受到文章的美感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寫作學習,學生可以通過適當參考文章的寫作模式來進行創作,但是不要過于依賴教材中的課文展開寫作活動。學生要在自己的作文中融入新的思想,設計出屬于自己的美感。在這樣的教學活動當中,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有了更多的期待,就會積極地參與到寫作學習當中,最終在得到高質量作品的同時,學生也能學會創造美,并且在美中獲得更多的體驗。
四、結語
在前面我們對中職語文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后,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非常值得關注。并且,學生的美育素養以及語文素養也是教師在教學當中要格外進行培養的。因此,教師還需在教學當中不斷總結美育教育與語文學科的滲透思路,通過設計出更為合理的教學方案來增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為中職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培養做好詳細的計劃,促使其在今后步入社會時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就。
參考文獻:
[1]韓春卉.讓美育在語文教學中升華[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2).
[2]陳必山.讓美育之花盛開在語文課堂——中職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探析[J].職業教育,2013(10).
[3]張劍鋒.中職語文教學中美育滲透之淺見[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10).
[4]蔣孔陽,朱立元.美學原理:附美學自學考試大綱[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吳萬功(1980.12— ),男,漢族,甘肅武威人,講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