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松 薛蓮
摘要:手機銀行是銀行以手機為終端,使客戶能夠在手機設備上使用銀行提供的各種服務的一種途徑。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發達,手機銀行服務越來越為廣大用戶接受和青睞。本文首先介紹了手機銀行的發展歷史,然后分析了手機銀行面臨的多個方面的風險,最后介紹了政府部門和手機銀行服務提供商及手機銀行使用者需要做到的風險防范機制。
關鍵詞:手機銀行;風險;防范
手機銀行是客戶使用手機終端體驗銀行提供的在線服務,在線體驗各類銀行業務或金融服務的一種方式,它通過通信網絡將移動電話與銀行系統連接,實現通過手機終端直接完成各種金融業務的一種渠道,如轉賬、查詢等業務。智能手機的普及開拓了全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同時也全面推動了手機銀行業務的迅猛發展。
一、手機銀行發展歷程
手機銀行上世紀90年代末在捷克誕生,由該國的知名銀行與通信運營商共同實現。手機銀行在誕生之初,基本是由銀行來主導,網絡通信運營商只提供通信技術服務,我國就是早期這種運行模式的代表。隨著網絡通訊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快速進步發展,該局面逐漸被打破,而出現了主要由移動運營商主導的手機銀行的現象,其中最典型的有包括肯尼亞在內的非洲國家。這種模式的出現主要原因在于人民對基本銀行業務的需求。因為非洲國家社會發展相對落后,政府和銀行提供的金融業務也十分有限,難以滿足業務辦理的基本需求,從而促使了手機銀行模式的更替[1]。這種手機銀行模式由移動運營商占據主導,其顛覆了傳統銀行的業務模式。與之同時也出現了由第三方公司控制的手機銀行,如贊比亞。這種模式與第二種模式一樣,都不屬于銀行主導,其對金融業發展的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當下隨著網絡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由哪一方或者哪幾方對該業務進行主導已經不再有明確的界限。
我國手機銀行的變革是隨著網絡技術和智能手機的發展而同步發展的,從二十一世紀初期至今20余年間,主要經歷了短信銀行、WAP銀行、APP銀行三個發展階段。手機銀行提供的服務從短信時代僅僅能進行單一的銀行轉賬、自助繳費等基本功能,逐步進步到現在的手機APP時代的賬戶管理,金融理財,跨行轉賬等[2]。
隨著我國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手機上網客戶數量也迅速增長,手機超過電腦成為上網最主要途徑,通過手機上網的人數達到78.5%,各家銀行在瞄準該發展趨勢后,紛紛推出手機客戶端以籠絡客戶資源。2013年是在線支付迅猛擴張和發展的一年,如以理財通、余額寶等為代表的新的支付形式的出現。截至2018年底,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的手機銀行用戶數分別達到3.13億戶、2.58億戶、1.45億戶和3.11億戶。2019年上半年,中國手機銀行總交易額為162萬億元,較2018年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二、手機銀行面臨的風險
在廣大用戶使用手機銀行進行業務辦理的過程中,因為技術、設備、人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手機銀行在提供服務時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第一,技術風險。包括身份確認、網絡環境安全等方面的風險[3]。在身份確認方面,手機銀行一般采用的是短信認證及預留信息驗證等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因客戶沒有較強的安全意識以及無意識的各種導致造成密碼被盜或被破解的危險。而網絡環境安全風險在手機銀行也同樣存在,比如通過釣魚在線站點、通信截取等方式非法獲取客戶資料。運營網絡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在現今顯得尤其重要,其已經成為制約運營商聲譽和業務擴展的重要指標。
第二,代理風險。在手機銀行辦理相關業務的過程中,存在有零售代理商作為第三方與客戶接觸的現象,這樣就存在代理商的誤操作、資金被盜、客戶身份被盜用、欺詐等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為手機銀行帶來了安全風險。
第三,電子貨幣的信譽風險。對于電子貨幣,若其加密系統一旦被破解,虛假的非法的電子貨幣就會流向市場,此時互聯網市場上就將出現一種甚至是多種非法的電子貨幣,這樣必然導致電子貨幣的信任度大大降低[4]。同時電子貨幣還會影響銀行對貨幣的控制能力,進而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再次,電子貨幣在流動過程中還存在風險,有可能會出現非銀行主體的第三方挪用客戶資金,導致流動性不足,此時客戶的利益將受到極大的損害。
三、手機銀行風險防范
面對手機銀行存在的巨大的安全風險,作為手機銀行服務提供的銀行主體及政府監管部門,需要做好足夠的風險防范措施,保證手機銀行客戶的信息安全、財產安全,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第一,公共監管部門應制定明確的手機銀行安全技術標準,如身份認證、轉賬、數字加密等手機銀行技術,以及一系列手機銀行必須達到的安全標準需要做好規范要求[5]。第二,必須加強國家監管機構之間的合作。面對飛速移動電話銀行的發展趨勢,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應加強合作,共同治理,避免出現“三不管”的真空地帶的尷尬局面。“對通過移動電話實施銀行犯罪的罪犯分子,公安機關應當完善追蹤手段。與此同時,應當在立法中更明確地界定這類刑事犯罪的量刑和定罪標準,以達到大力打擊這種犯罪行為的目的。第三,加強手機用戶風險教育,提高用戶風險意識和識別技能,減少用戶使用手機軟件時的各種不安全行為。第四,對移動網絡運行代理商制定行為標準和從業規范。不同國家需要根據不同的國情和技術現狀制定符合本國的監督規則。第五,對手機銀行服務供應商有較完善的監管措施,隨時監控其可用資金,以保證其有足夠數量的資金來滿足客戶的索賠,盡可能減少或杜絕各類風險給客戶帶來的損失。
各個手機銀行服務在上線前,一般都經過了嚴格的運行測試,在必要時,在運行過程中還會對銀行業務軟件進行升級。但是由于手機銀行在運行中涉及多個環節,客戶在使用手機銀行時,仍然不可掉以輕心,也需要從多個方面做好風險防范。
第一,不要使用他人的或不安全的手機登錄操作個人的手機銀行賬戶。確保個人的手機是安全可靠的,在操作個人賬戶之前,個人手機一定安裝了專業的殺毒軟件并及時更新。并及時對手機進行安全掃描,防止木馬程序等病毒。不用訪問一些來路不明的不安全的網址,常用的網上銀行的網址需要牢記。第二,個人賬戶的密碼設置要謹慎,不用易破解的如個人生日,個人姓名的拼音等單一密碼,不用與其他社交工具相同的密碼。第三,要注意個人信息的安全,防止泄露,個人信息如身份信息等與銀行賬戶安全息息相關,一定要加強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不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四、結語
通信技術和互聯網經濟的飛速發展,給傳統銀行的業務模式和組織管理,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調整。在這個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一切的改變都意味著挑戰,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機遇。銀行在這個變化日新月異的時代,如果能夠主動出擊,開發出更惠民,更便捷,更安全的手機銀行業務[6],必將成為商業銀行未來更廣闊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李維華.智能手機風險分析與安全防護[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5(9).
[2]胡璐.互聯網金融時代手機銀行發展分析[J].金融經濟:下半月,2018(12).
[3]沈中華,等.手機銀行業務對商業銀行盈利與信用風險影響探析——以中國上市銀行為例[J].上海經濟,2018(3).
[4]康承東.我國手機銀行的發展歷程、主要趨勢及發展策略[J].國際金融,2018(8).
[5]胡劼.淺析手機銀行業務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3).
[6]曾剛.移動互聯勢不可擋 手機銀行漸成風口[J].企業觀察家,2019(1).
基金項目: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劃指導性項目“多級互聯訪問控制的移動證券信任風險評價與規避機制研究”(B201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