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fā)展,其在應用范圍上變的日益廣泛,小學生群體也逐漸加大了對互聯網的運用,同時對其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產生了較大影響。這種情況的出現使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面臨著較大挑戰(zhàn),因此教師需要在教育教學中積極進行創(chuàng)新,并且對相關教育內容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2-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62
網絡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不僅會對學生產生積極作用,也會對學生產生消極作用,這為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對教師工作的實施提出了全新要求,需要其緊跟時代腳步,做到與時俱進,積極轉變原有教育方法和策略,實現在教育觀念、內容以及方式的全方位創(chuàng)新,擺脫原有工作模式中的束縛,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改革[1]。
一、互聯網時代下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
在互聯網時代,與傳統教育相比,有著更強的參與性、自由性以及民主性,因此為了在互聯網時代實現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創(chuàng)新,需要在觀念上及時進行更新,同時需要加強在網絡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特點上的把握,互聯網時代下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豐富的教育資源。在互聯網不斷發(fā)展背景下,信息大量涌現,以碎片式、爆炸式方式呈現,在內容和形式上良莠不齊。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思想政治教學中,應該注重對資源的利用,使資源也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相符合。同時發(fā)揮電視、廣播以及錄音等的優(yōu)勢,使其在使用過程中發(fā)揮輔助教學作用,提升在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效性。
2.復雜的教學內容。在互聯網時代,在信息的來源上更為廣泛,人們在獲取信息的方式上更為豐富,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挑戰(zhàn)。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在獲取信息時變得更加自由,如果不用心篩選,很可能對小學生產生不良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掌握學生實際思維發(fā)展動向,增強其辨別是非能力,在遇到事物時不會發(fā)生迷失方向問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明顯提高。當前學生的學習與網絡之間存在緊密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共享和傳播性強的優(yōu)點,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在引導中提升學習自主性,逐漸樹立對學習的興趣[2]。并且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時間和空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自主溝通與交流,幫助學生構建學習計劃和目標,并且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自主評估。進而使教學模式的實施更符合學生實際發(fā)展特點,學生在此影響下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互聯網時代對學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1.積極影響。首先,從教育對象的能動性來講,學生可以在網絡中對知識和信息進行自由瀏覽,實現了傳統學習中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同時這樣方式的運用,也使教育灌輸教育模式得以改善。其次,在進行小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在內容上更加充實,受信息技術的影響,思想政治內容在承載形式上逐漸立體化和動態(tài)化。在網絡中,信息傳播的速度一般比較快,而在這種狀況下,學生就可以以較快速度,并且全面掌握熱點問題。同時與傳統方式相比,學生也能獲得更為豐富的學習內容,在教材中沒有出現的內容,都可以在網絡中找到。最后,在教育形式上更為民主。在互聯網時代,人人平等,學生和教師都可以在網絡中獲取資源,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不會產生過多顧慮。同時也能在網絡中自由發(fā)表見解,相互討論,發(fā)揮了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實現了民主教學。
2.消極影響。首先,在互聯網時代,學生自主能力相對缺乏,不免長時間沉溺在網絡當中,以至于學業(yè)荒廢,身體健康受到影響。同時網絡的過多使用,使學生的正常學習時間被占用,不利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甚至會使學生在不良信息的影響下,走上違反犯罪道路。其次,在網絡中的偽科學、不健康以及反動信息,很可能會使學生思想受到腐蝕,對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最后,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自我保護意識較差,很容易受騙,進而使心靈遭受創(chuàng)傷。
三、互聯網時代下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策略
1.豐富教育內容。在進行小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保證其內容具有實效性,實現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結合,進而不斷分析問題、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在思想意識上明顯比較薄弱,容易走上彎路。因此在進行小學思想政治教學中需要從實際出發(fā),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中,使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開展。而教師在此過程中除了要明確教育目的之外,也需要保證內容的豐富性,將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教學內容制定的主要依據,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在極大程度上被調動,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有所豐富[3]。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便利,運用層層遞進、逐步滲透的方式,將思想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指導,實現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充分結合,使其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發(fā)揮。教育內容的豐富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感受到學習內容的多樣性,進而在學習中取得更明顯效果。
2.拓展教育載體。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實際發(fā)展過程中變得更加多元化,因此在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拓展載體是其進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通過在此背景下,也能實現對優(yōu)秀思想政治內容的繼承與弘揚。從某種程度上講,數字化的使用使思想政治工作在開展過程中,不斷進行著創(chuàng)新,實現了對數字教育體系的構建,也實現了對新軟件的開發(fā)與利用。通過這種相互結合的方式,不僅能夠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還能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內容的學習熱情,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實施做到與時俱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利用校園載體的積極作用,如校刊、廣播等進行相關思想政治內容的宣傳。同時也可以在學校長廊中設置多媒體,使思想政治宣傳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形成影響,學生在此影響下逐漸樹立正確思想政治理念。教育載體的拓展,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實施中范圍更加廣泛,也能為學生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3.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在進行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為了實現有效創(chuàng)新,需要積極轉變傳統教育方式,在方式上積極創(chuàng)新,發(fā)揮互聯網優(yōu)勢,為學生構建和諧、科學、愉悅、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進入到相應學習情境中,實現傳統教育方式與現代教育方式之間的融合[4]。在校園網站中,可以建立與思想政治相關的圖像、文字、數據、表格等,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使學生強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識與理解,整體教學內容更具趣味性,相關內容對學生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學生在學習中主動運用自身思維,不斷進行發(fā)現和探索,實現自我的不斷發(fā)展。
4.構建教育平臺。學校是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發(fā)揮學校的陣地作用。因此在互聯網時代,教師需要注重對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建設,占領網絡陣地。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首先,在教育網站中應該開設更多與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網站以及網頁,同時也需要使網站、網頁找那個的內容具有趣味性,實現未成年人的文明上網和健康上網,形成綠色網絡工程。其次,學校需要增加網絡建設投入,做好校園網站建設,構建學校德育網頁,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得以豐富,并且將其與現代資源充分整合在一起,進而用積極、正確、健康的內容占領網絡,以生動形象增強對學生的實際吸引力,為學生構建健康、進步、文明的網絡環(huán)境,使學生的實際精神需求在此過程中得到充分滿足。
5.提升教育水平。總體來講,小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習中的水平和教師的專業(yè)程度緊密相關,為了使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注重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增強,實現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而小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告誡與引導,使學生能夠形成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好的網絡教育環(huán)境。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嚴格遵守教學規(guī)范,制定和學生年齡需要相符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如在教學中可以使用探究式教學方式,將學生視為課堂中的主體,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主動分析、思考,并且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探究,將自身對學習內容的觀點和想法充分表達出來。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實踐教學運用其中,使學生在實踐中加強對思想價值理念的領悟,使教學內容能夠靈活運用在實踐中,使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更具實效性。
6.結合家庭教育。互聯網時代,不僅對學校教育造成了影響,也對家庭教育造成了影響,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該積極運用家校聯合方式,使小學生做到文明上網。這就需要家長緊跟時代發(fā)展腳步,正視在網絡時代的種種問題,加強對孩子的引導,使學生在使用網絡時,保持其正確性。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家長應該運用管制與引導相互結合的方式,做好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同時家長也需要和孩子之間共同成長,不斷學習網絡知識,提高自身網絡素養(yǎng),這樣才能在教育時實施有效策略,有效應對網絡帶給孩子的影響,如當學生瀏覽一些不健康網站時,家長應該向其講授網站的不良影響,并且對學生的上網行為做出規(guī)定,利用網站中的安全系統對孩子進行管理,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取得更好效果。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結合,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得以充分凸顯。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小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既面臨著挑戰(zhàn),也面臨著機遇,互聯網的使用使學生獲得了更廣闊的知識獲取平臺,教育的開展更具針對性、實效性,促進了學生正確思想意識的形成和更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侯婷婷.建立激勵機制,優(yōu)化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6):105.
[2]吳林龍,王立仁.論創(chuàng)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的根據[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4):15.
[3]吳林龍.試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理關系[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1):15.
[4]黃寶國.“差點教育”理念下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3):63.
作者簡介:鐘全祿(1965.3— ),漢族,甘肅武威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思品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