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同課異構這項戰略性計劃應用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促進高中物理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意識的更新。采用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讓教師了解自己在教學方面的不足,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來展開教學,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對同課異構的高中物理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同課異構;高中;物理教學;分析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0-0048-02
引 言
相同的教學內容經過不同教師的講解,會產生不同的教學風格及教學效果,而且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存在著明顯不同。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同課異構的教學方式,這將對學生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有積極作用。
一、同課異構的概念及意義
1.同課異構的概念
目前,我國還沒有對同課異構的概念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并且沒有專業化的詞語可以對其進行翻譯。人們通常會將同課異構解釋為:不同的教師,對同一堂教學內容進行授課時,會根據自己的教學方式對教學重難點進行講解,還會設計不同的教學設計環節,以此開展完整的課堂教學活動。
2.同課異構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意義
相同的教學內容經過不同教師的講解,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同課異構教學計劃的重點是尋找教師之間教學方法的差異,對不同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比較,以此形成良性的競爭,便于教師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從而使教師不斷學習,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學素質[1]。
(1)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
將同課異構運用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給廣大物理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教師們可以互相交流教學心得、分享教學經驗,給廣大教師們帶來了獨特的體驗感受。同課異構也是教師進行自我提升的平臺。在同課異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揚長避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要通過不斷學習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設計能力。
(2)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高中物理相較于初中物理,學習難度有了明顯的提升,因此,高中物理學科成為很多學生的學習難點。在開展同課異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研究與分析,使教學結構得以優化,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進而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
(3)促進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
在傳統高中物理教學中,通常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但受教師教學經驗、教學方式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常常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開展同課異構活動,就會有多名教師講解課程,而且教師也會參與到課程研究活動中。此外,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幫助,汲取對方的優點以彌補自身的不足。同時,多位教師可以討論同一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方式。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能力能得到逐步提高。
二、當前高中物理教學呈現的特點
1.注重基礎性知識的掌握
學生掌握了牢固的基礎知識,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獲得更好的發展,使自己的能力和素養得到逐步提升。新課程改革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高中物理重難點知識較多,很多學生不能完全掌握這些知識,再加上如果學生在后期的學習中缺乏一定的邏輯性、體系性,就會進一步加大學生的學習難度,進而影響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有的學生會產生放棄學習物理的想法。
2.重視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
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區別在于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雖然物理學習與數學學習有相似之處,都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和生產的聯系更緊密,對學生的運用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將物理知識應用在現實生活中,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意識[2]。
3.重視實驗的探究
在高中物理課堂上,如果學生僅學習物理理論知識,是很難發現物理現象及其內在規律的,因為大部分物理現象是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的,這也有助于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因此,教師要重視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使學生在掌握實驗技巧的同時能夠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高中物理教學同課異構的主要策略
1.將現代技術與物理教學的同課異構相融合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教育技術也獲得了良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講解和寫板書的方式來傳授物理內容。在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很多教師會利用多媒體設備來輔助教學,使學生可以直觀、清晰、動態地觀察一些物理實驗,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效率。
2.提高物理教師的專業素養
高中物理學科涉及的知識內容較為廣泛,對物理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還必須具備優秀的教學能力,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3]。
另外,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也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優秀的教學設計,包括設計方案和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教師需要將生活經驗融入教學
現實生活中很多問題需要用物理知識來進行解答,因此,教師可以將書本上的知識科學、合理地融入日常生活中,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4]。例如,在教學高中物理“電”的相關內容時,教師需要對電容、電功率、磁場等重難點知識進行詳細講解。首先,教師可以先從生活引入,如電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電燈、電視、電話等都離不開電;其次,在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后,教師可以采用同課異構的教學方式,結合自身的教學方法,開展不同風格的課堂教育活動。
再如,在講解“動量定理”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列舉生活實例來輔助講解,如通過“同樣的一個杯子,掉在地上會摔碎,但是為什么掉在沙子里不會摔碎呢?將紙片放在裝滿水的杯子底下,快速抽出紙片時,為什么杯子不會移動呢?”等問題,引出本文的學習重點——動量定理(Ft=mv′-mv=p'-p)。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而且采用提問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消除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畏懼心理,也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課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物理學科的學習中。
4.將物理實驗引入課堂教學當中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中,借助實驗能夠使學生更直觀地學習和理解知識點,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開展同課異構教學,教師可以設計有針對性的實驗來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5]。
例如,在教學關于摩擦力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進行以下實驗: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用1N的力去推一張桌子,桌子不會動;但是,如果用3N的力去推,桌子就會開始移動,會一直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然后再用5N的力去推桌子,桌子開始出現快速移動現象,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得出物體的靜摩擦力是多少;當所用的力大于或等于摩擦力時,物體便會移動;當所用的力小于摩擦力時,物體會一直保持靜止狀態。根據這些結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摩擦力的概念。當學生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提問:“什么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趨勢?”通過該問題來進一步引出摩擦力的種類,從而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掌握這部分知識。結合上述所言,教師通過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及教學策略,能夠活躍物理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同課異構教學要重視學生科學探究過程
教師通過開展科學的、合理的物理探究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學習物質知識。因此,教師在同課異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探究方式,以此提高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做功”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兩個物理現象:現象一,學生抱著一沓書向前勻速直線移動,此時搬書的力對書不做工;現象二,學生拖著一箱書勻速爬樓梯,此時搬書的力對書做功。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這兩個現象:“為什么前者不做功,而后者做功呢?”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引導,并得出做功的兩個條件:力和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功的計算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如“假如一位同學搬著一沓書爬樓梯,做功時力的方向跟運動方向形成一個夾角,此時該怎樣計算功的大小?”通過該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相互結合,以此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結 語
綜上所述,同課異構在高中物理教學策略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它不僅為教師提供可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平臺,也為學生創造了更加高效的物理課堂;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提高了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劉建存.“同課異構”用于優化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的策略探討[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龍月鳳.“同課異構”用于優化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的策略探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殷勝.同課異構用于優化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的策略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23):67-73.
徐長林.我對“同課異構”和“微課”的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6,55(25):50-51.
魏金麗.“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對青年教師教學設計的影響[J].內蒙古教育,2017(08):12-13.
作者簡介:肖國龍(1967.6—),男,內蒙古赤峰人,中學高級教師,無錫市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