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誼芬 余弦 趙珺
摘 要: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在獨立學院的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本研究從獨立學院實際出發,結合我國目前醫學教育發展的規律和醫學生自身的特點,從全局的角度探究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模式的觀點和方法,達到醫學專業教育和醫學人文教育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獨立學院;醫學生;人文素養
基金項目:1.南通大學杏林學院教育教學研究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獨立學院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立體化培養模式的探討,項目批準號為2017J32;2.南通市社科基金項目課題,項目名稱:思政教育視域下高校研究生紅色基因傳承研究,項目批準號為2020BNT001。
人文,原指人類的人性與人的情感,人的文化修養與教育培訓。人文在古希臘文中是指對社會理想人性的培養,對優雅藝術的教育和培訓。醫學人文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它反映的是當時歷史背景下人們的道德觀、健康觀、價值觀和時代精神。醫生的人文素養包括:良好的學風和學習意識、終身學習的觀念、嚴謹求實的學術道德、高尚的醫學道德、高雅的職業氣質與儀表風度、正確的職業理想、科學的職業態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職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等。2004年孫寶志教授主編的《臨床醫學專業教學基本要求》中對醫生職業的基本要求是,臨床醫學畢業生應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及醫學人文精神,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樹立為醫學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掌握醫學倫理學原則,同情病人,尊重病人,救死扶傷,實行醫學人道主義。因此,醫學院校作為培養未來醫生的搖籃,要加強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醫學人文教育提倡以人為本,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其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在當今醫學教育尤其是獨立學院的教育中,“重技術、輕人文”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這種只重視專業技術的培養模式,背離了醫學人文教育的本質,導致培養出來的醫學畢業生人文素養積淀少,對生命、健康以及醫學的認識不深刻,在臨床工作中缺乏醫患溝通技巧,缺乏對患者的人文關懷。隨著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的發展要求醫學生在掌握醫學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更富有人文素養,在這樣的新形勢下,獨立學院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方面面臨不少新的問題和挑戰。
一、重視人文素質教育,構建立體化教學
在新的醫學形勢下,醫學院校要轉變教育理念,對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從根本上促進獨立學院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然而,獨立學院與其依托的“母體”相比,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等資源相對匱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開展。因此,如何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抓好課堂教學,以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效果,已經成為獨立學院開展人文教育必須解決的難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立體化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關注,該模式主要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實現立體化,構建集理論和實踐、傳統教學和現代化網絡、現實和模擬等多層次的立體化教學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一) 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由1名教師和10名左右的學生組成討論小組,圍繞疾病診治等問題進行討論,使學生面對具體的臨床案例時,通過查詢資料、相互討論以及自我反思等方式將各學科知識點融會貫通來解決問題。教師在PBL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支持小組間的良性互動,起到示范和引領的作用。此教學方法主要強調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二)巴林特小組教學法
該方法是一種訓練醫務人員處理醫患關系的方法。由1名教師和10名左右學生組成小組,共同探討醫患問題,針對典型案例,通過角色互換、共情等方式分析醫務人員和患者的情緒,體驗當事人的心理過程,感受當事人的情感變化,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患者及其家屬,更加包容患者的情緒,有效地緩解醫患關系。教師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將評論的主題集中在醫患關系問題上,鼓勵學生對聽到的案例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防止進行不友好的批評,并解釋和表述在討論中出現的狀況和現象,使學生對醫患問題形成新的看法。此教學方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和共情能力,還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人文醫學素養。
(三)網絡化現代教學法
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呈現立體化教學模式。該方法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教學資源從內容和形式上完善電子課件,提高學生課堂上的主動性和互動性,提升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同時實現網上輔助教學,利用現代化技術促進網絡教學,構建立體化的移動學習模式。
二、重視師資隊伍培養,建設人文環境
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是范”,教師的教態、思想境界以及人文素養都對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獨立學院缺乏一定的人文教育平臺,在師資力量、課程體系設置、實踐能力教學等方面受到資源的限制。因此,重視現有師資的培養,建設一支富有人文水平的教師隊伍,才能將人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同時,學校還可以利用校內的文化資源營造校園人文環境,潛移默化中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精神,從而提高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教學效果。具體方法如下。
(一)加強師資隊伍培養
學校要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鼓勵教師通過學術交流、培訓學習、增加閱讀量等方式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同時,要求教師在專業課程講授過程中,融入人文思想,達到教與學相結合,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人文素養,這樣有利于全面充實學生的人文知識。
(二)完善人文課程體系
雖然目前國內已有一系列的醫學人文教育教材,但仍存在教材標準不統一、內容長短不一、使用范圍不一致等問題,因此針對獨立學院醫學生的獨特性編寫一套體系完整、合理適用的醫學人文教育教材勢在必行。同時,學校要全程滲透人文教育,以《醫學倫理學》《臨床醫學導論》為主線課程,以《醫學心理學》《臨終關懷》《醫患溝通學》《醫學史》等為輔修課程,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人文課程體系。
(三)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陣地,因此校園氛圍對學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獨立學院應根據自身的文化資源,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醫學人文學術、藝術、體育以及娛樂活動,營造濃郁的人文氛圍,逐步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與格調。同時,獨立學院還可以鼓勵醫學生通過大學生社團、志愿者服務隊等團體參加具有人文素質教育功能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培養醫學人文精神,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
(四)構建信息化的人文平臺
學??梢岳醚该桶l展的現代教育技術構建信息化的人文平臺,在學院網站上開設人文教育板塊,宣傳人文知識,并通過通信軟件引導和推動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此開拓醫學人文教育的新領域,實現立體化的醫學人文素質教育。
“人民醫生為人民”是醫務工作者的天職,承擔著救死扶傷的使命,醫生的人文素養高低對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醫學院校所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人文素養的培養。本文探討了在醫學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新形勢下,選擇科學、合理的符合獨立學院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模式,旨在推動獨立學院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發展,爭取培養出專業知識過硬、職業道德高尚的醫務工作者。
參考文獻
[1]杜琴. 獨立學院護理本科教學中以提高“人文素養”為目標的教學改革研究[J]. 人生十六七,2017(36):119.
[2]沈昌海. 醫學類高職院校醫學生人文素養培養途徑探究[J]. 法制與社會,2018(26):212-213.
[3]夏旭婷,葛曉舒,曾曉進,等. 醫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路徑研究[J]. 西部素質教育,2018,4(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