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晨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的不斷深化與改革,對數學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加強對豐富學生內心學習情感的重視,努力改變以往“強制傳授——被動接受”的教育方式,注重班級中每位學生的情感。通過有效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習得相應的要點知識,而且要使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正向情感,讓學生從小就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逐步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
關鍵詞:班主任;農村;數學;情感教育
一、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情感發展水平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自身原因
1.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淡薄,缺乏求知的欲望。大部分的農村小學生對于數學這門課程沒有太大的興趣,普遍認為學數學對他們而言“太難了”,由于此學科的抽象性,讓學生產生了一種消極的心理偏向,學生越學越討厭數學,無法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此外,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加傾向于活動課,而數學是一門更加需要專注的課程,他們難免會覺得十分枯燥,再加上學生自我調節的意識還不到位,進而不喜歡學數學,內心缺少了一種求知的熱情和欲望。
2.掌握的學習方法不夠科學,學習態度不端正。農村小學生大多沒有形成科學的數學學習習慣,存在課前沒有做到充分地預習、課堂不能及時地完成相應練習、課后無法有效地完成作業等諸多不良行為,可見他們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小學生由于沒有掌握一種科學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遇到數學問題時就不會主動地去思考,也不會及時地跟教師反饋,這也導致了他們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數學成績,學生還會因此產生焦慮的情緒,更加抵觸學習數學。
(二)任課教師原因
1.農村數學教師忽視情感教育。在農村有很多教師依舊受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一味地將分數作為評判學生優劣的重要依據,這種“唯分數論”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內心情感的進一步發展。任課教師過分地注重知識教育,向學生傳授一些陳述性的知識,卻忽視了新課改所強調的情感教育,每當學生考試失利時,教師沒有發揮應有的引導作用,未能給予一些語言上的鼓勵,抑制了學生內心情感的發展。
2.農村數學教師沒有掌握情感教學理念落實的有效方法。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學校的學習環境較為封閉,而且農村的信息傳播速度也較為緩慢,大部分的農村教師沒有機會接受新的觀念以及優秀的經驗,即使任課教師想要應用一些新理念,但卻由于自身缺乏充足的經驗、相關的培訓力度不到位等原因,導致數學教師只能選擇傳統封閉式的教學理念。農村的數學教師無法掌握情感教育的相關理念以及具體實施的有效方法,因而忽視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
(三)家庭教育原因
1.農村家長過分地重視學生的成績,忽視學生的動機。農村絕大多數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他們不懂得如何依據孩子的實際特點以及心理發展的規律來引導孩子,只盲目地要求孩子取得更高的學科成績,對于興趣、性格和習慣的養成卻沒有較高的關注度。這些處于農村的父母受功利主義的影響,只重視孩子的數學成績,希望孩子能夠達到自己期望的標準,不僅增加了孩子心理方面的負擔,而且使其逐漸喪失了學習數學的動機。
2.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學習影響較大,產生消極的情緒。如果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不健全、離異的家庭中,他們就無法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由于長期缺乏安穩的成長環境,本該活潑、可愛、好動的年齡卻變得自卑和人情淡薄,家庭的原因讓其無法專心地學習,上課時思想難以高度集中,回家后更加沒有心思好好學習,從而使學生逐漸產生了自暴自棄的消極情緒。
3.農村父母進城務工出現留守兒童,缺乏指導和教育。農村的大多數父母都會外出打工,從而讓孩子成了留守兒童,這也就導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對待孩子的學習也總是采取放任不管的態度。家長由于缺乏跟孩子的溝通和交流,導致孩子找不到學數學的動力。即使有一些父母想要跟蹤孩子的學習情況,但自身的文化水平又不高,因此對于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指導不合理,不利于孩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關于豐富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情感的指導策略
(一)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多了解數學學科,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為了能夠有效地培養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班主任除了日常的管理,還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給學生提供更多了解數學學科的機會和空間,尋求恰當的時機,向學生滲透一些有趣的、獨特的方法,便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調節他們內心的情緒,逐漸轉變學生以往對待數學的消極態度。因此,作為班主任也要盡最大努力引導學生多接觸、多了解數學,平時可以設計一些與數學有關的活動或游戲,讓學生感受到學數學的樂趣,從而不斷提升他們內心的興趣。
(二)班主任要靈活地運用心理匹配原理,調動學生探索新知的熱情
為了能夠進一步調動學生內心探索數學新知的熱情,班主任要積極地學習并運用心理匹配原理來引導學生,即嚴格地遵從小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相關特征來選擇與其相匹配的指導活動,盡可能通過新穎、有趣的形式向學生滲透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從而引起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和關注,便于學生帶著更高的熱情去學習數學。因此,班主任要加強對先進情感理念的學習和應用,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有趣的小活動向學生滲透數學知識,以此來調動他們探索新知的熱情。
例如,班主任發揮了數學文化的感染作用,向學生講述了一件有趣的故事,大致內容是:蘇軾曾畫了一幅《百鳥歸巢圖》,后來清代有位大人收藏此圖,請當時的大詩人為其題詩,“歸來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學生紛紛好奇詩句中只出現了“1、1、3、4、5、6、7、8”這幾個數字,并未有一百只鳥,心中不免產生了繼續探究的欲望。最后,班主任給學生解答疑惑“1+1+3×4+5×6+7×8=100”使學生感受到學數學的樂趣,進而調動他們內心的熱情。
(三)班主任要指導父母走進孩子的內心,使其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班主任要加強對農村父母的指導,引領他們努力改變自己的觀念,逐步擺脫以往功利主義或是面子思想的束縛,注重發展孩子的情感,即使因為生活而外出打工,也要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技術來加強對孩子學習的指導,不能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共同和指導來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班主任要發揮出對家庭教育的引導作用,引領父母走進孩子的內心,從而幫助學生養成一種獨立、堅強的心理品質,使其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綜上所述,作為班主任要加強對農村學生的引導,充分地依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原有的情感認知水平,在日常的管理或教學活動中適當地引領學生多去了解數學學科,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逐漸喜歡上數學這門課,從而培養起他們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要善于運用心理匹配原理,在班級生活中向學生滲透一些與數學有關的知識,以此來調動學生內心探索新知的熱情,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和態度。
參考文獻
[1]汪小明,周欣.略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9(33):153,164.
[2]張紅梅.小學數學課堂中情感教育的滲透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9):127.
[3]張雪蘭.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開展情感教育芻議[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05):105-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