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基
摘 要:新課程對于小學語文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教師需要做好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以此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不僅僅要將基本的語文知識傳遞給學生,還需要注重正確的情感交流。因此,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加注重德育滲透與情感的培養。基于此,文章探討了新課程背景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并提出了幾點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策略
小學語文不僅內容較為豐富、思想也比較深刻,屬于滲透德育教育的理想學科。在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做好基礎語文知識的教育,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基本特點與實際需求,開展德育教育,以此建立高效生動的語文課堂。
一、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意義
(一)有實現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僅能為學生掌握基礎的語言、漢字做好鋪墊,還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語文課程的教學需要對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進行培養,并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對語文教材中的德育思想進行挖掘,在不斷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礎上,對學生的人文素養與愛國情懷進行培養,以此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可行性
(一)語文的人文性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字與語言來說,其中都蘊藏了一定的思想,并與語文文字進行緊密的融合。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都是以義務教育教學標準為依托,以此不斷提升民族的科學文化素養,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小學教材中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特點,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形象、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而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來說,主要就是通過學習語言,保證學生能熱愛祖國,并受到社會主義的教育,在了解我國傳統思想道德理念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社會保護精神與意識,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協作,以此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自身的一份貢獻。
(二)語文的生動性、具體性和形象性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藏的思想道德內容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其能將豐富的思想融入每一篇生動的文章、詩詞當中,其中還蘊含了較為豐富的情感內容,通過更加生動活潑、簡單易懂的文字呈現在學生面前。由于語文知識具有生動性、具體性和形象性,不僅理解起來比較容易,還能有效加深學生的印象,更加有利于滲透德育教育理念。
三、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
(一)通過學習文字詞語,進行德育滲透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明確重要的教學內容,主要就是保證學生能正確地使用與認識常用的漢字、語句。所以,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十分重要。教師需要積極地引導學生,使其能對字體、字形、字義進行研究,保證學生能對識字產生較為濃厚的興趣,還能不斷推動其漢字讀寫識記的能力。
(二)靈活運用課本文章
對于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其中選用的文章,大都具有思想性與教育意義,能滿足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必要需求。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需要結合文本的基本內容,利用課文閱讀賞析的方式,保證學生能理解其中蘊藏的教育內容,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將道德內容轉變為學生的自身修養。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有限,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需要更加注重方式方法的變化。教師可以講教材中的文章,利用講故事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對教材文章感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利用學生能理解的語言,開展對文章的討論,并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只有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進行語文知識的傳授與德育教育,才能將教材的優勢發揮出來,滲透相適應的教學內容,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道德素養。
(三)通過語文課外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由于小學語文課堂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要想將學生的德育滲透工作延伸到實際的生活中,就需要做好豐富多彩的課外語文教學活動。對于語文課堂教學來說,課外教學實踐活動屬于重要的教學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有助于做好思想道德修養的培養。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外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理解能力與實踐能力,保證其了解語文課外活動的內涵。對于低年級學生的課外活動,需要保證活動難度適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元化的形勢,激發學習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古詩詞背誦大賽、演講比賽等,在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興趣的基礎上,不斷滲透德育教育。
(四)創新教學方式,提升德育滲透水平
基于新課程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動,教師務必要轉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要對先進的教學思想進行學習,靈活地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建立生動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可以引入情境渲染的教學方式,合理地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視頻與背景音樂,保證學生能了解到文章的內涵;利用不斷創新的教學手段,達到滲透德育教育的基礎目標。由于小學教材的內容大都故事性較強,教師可以創設真實的情境、模擬表演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而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此同時,可以引入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通過自由組合的方式,形成學習的小組,并通力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在合作的過程中,對學生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進行鍛煉,并且激發其與同學、教師進行溝通,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對于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鍛煉學生學習能力,注重健全人格的培養,滲透思想教育,并且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五)教師以身作則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于教師比較敬畏、崇拜,因此教師的日常行為都會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教師。所以,對于語文教師來說,不僅要謹言慎行,還需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證遵循教師的道德,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榜樣。在提升自身綜合業務水平的基礎上,利用自身的言行,幫助學生明辨是非,以自身的言行影響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將德育教育的作用發揮出來。
綜上所述,基于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教學模式的改革不斷深入,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理念。教師需要學習全新的教學手段與措施,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并使學生能真正喜歡上語文這門學科,以便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教師在培養學生時,不能僅僅注重對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培養,而是更加注重德育工作,保證其道德水準到位,養成堅韌不拔的良好品格,樹立更加遠大的目標,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鄒曉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002(024):171.
[2]冉于平.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科學咨詢旬刊,2012(12):60-60.
[3]帥曉瑩.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2):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