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夢杰
摘 要:近年來,數字人文逐漸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本文分析了檔案館開展數字人文的現狀及障礙,并從樹立數字人文理念、培養數字人文館員等角度提出可行性研究策略,以期對我國檔案館深化數字人文服務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檔案館;數字人文;策略
一、國內外檔案館數字人文服務及現狀研究
國外數字人文開展的時間普遍較早,主要依賴高校數字人文中心,研究主體集中,研究人員多樣,與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藝術館等聯系緊密,如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數字歷史研究中心1993年啟動的以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平民生活檔案為主題的“影谷項目”(The Valley of Shadow ),約有82人參與其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字人文中心提供的“莎士比亞書店”項目,哈弗大學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漫步伊甸園”項目等都是依托高校數字人文中心開展并以具體的數字人文項目進行命名,分辨度較高。在研究主題方面也呈現出多樣化,有歷史研究、檔案與文獻研究、語言與文學研究和數字人文技術開發研究,其中以前三者為主要的研究主題,數字人文技術開發研究側重于技術的開發與具體應用方面,前三個方面的研究主題與我國數字人文研究的主題差別不大,而數字人文技術開發方面國外要更為先進。數字人文技術可有專門性技術和通用性技術。檔案館在參與數字人文項目的時候,可以利用文本挖掘技術、用戶畫像技術等通用性技術來分析用戶的偏好與取向,依此進行檔案編研,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檔案的宣傳與利用。
我國的數字人文項目開始較晚,武漢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內地數字人文中心的起步,此后開始涌現一批數字人文中心,開展系列數字人文項目。我國數字人文研究主體比較分散,未形成明顯的核心力量,主要集中于全國各大高等院校的數字人文中心、圖博檔等領域,其中以高等院校數字人文中心最為突出,此外與多部門開展合作是我國數字人文開展的重要模式。中國國家圖書館的“中國記憶”項目,青島市檔案館的“老青島”項目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北京記憶”項目等都是多機構合作參與完成的。檔案館參與數字人文研究的時間晚,成果少,但不能否認檔案館在數字人文研究中的作用,數字人文研究以數字技術為手段,但出發點和歸宿都在于人文研究,而檔案館擁有豐富數字化資源和數字資源為數字人文的開展提供大量的原生信息,權威性較高,除此之外,檔案館館員擁有文史知識和專業知識,可在研究中提供相關知識,因此檔案館在數字人文研究方面不可缺位。我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歷史檔案文獻、古籍資料的研究,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研究者也比較注重歷史資源的保存與開發,研究成果豐富。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北京記憶”項目是一個北京文化大型數字平臺,融合北京城市多維文化的檔案資源,囊括了鐵路、飲食、建筑、藝術等專題,對京城文化進行數字化展示與傳播,滿足北京文化研究者資料獲取和信息查詢需求。在技術運用層面,國內多采用通用性技術工作來開展研究,運用數字化技術、關聯數據整合檔案信息資源、運用可視化技術來開展檔案的展覽與宣傳,優化展覽效果,更新用戶的體驗方式。
二、我國檔案館開展數字人文服務存在的障礙
1.檔案館對數字人文認知及自身角色定位缺失
檔案館作為人類記憶的保存場所,擁有大量原始信息,數字時代,檔案館保存的信息載體形式更為多元化,數字化檔案和原生數字檔案不斷增多,數字人文浪潮席卷全世界,可檔案部門對數字人文的敏感度并不強,很多檔案館依舊進行常規工作,即使有少數檔案館參與了數字人文項目,所處的角色地位存在感低,僅提供一些所需資料,并無深入研究。檔案實踐部門有些工作人員沒聽過數字人文,即使聽說過也并不太了解數字人文究竟為何物,還有不少館內工作人員認為數字人文研究就是計算機信息部門的事情,自己又不懂技術,與自身無關,開展數字人文研究就是越俎代庖的事情;還有人認為開展數字人文研究是一項費時費力費資金的大工程,開展數字人文研究會是檔案館內的正常工作秩序受到影響,以上這些誤區主要來自于缺乏數字人文理念、對自身定位的缺失。
2.檔案館開展數字人文服務相關技術能力不足
數字人文強調依托先進信息技術,開展數字化資源整合與可視化服務,實現知識挖掘,提升數據資源的利用價值。就目前國內檔案館的人員結構來看,工作人員多數為歷史學、檔案學專業出身,計算機專業的人員寥寥無幾,即使有懂些數字人文也大多數停留在理論層面,對技術的操作應用更是力不從心,從事數字人文工作往往要求館員掌握文化編碼、文本挖掘、可視化等技術,可就我國檔案館的人員素質結構來說,能勝任的人員少之又少。在參與數字人文研究時,如果檔案人員僅能提供一些資料素材,勢必會被邊緣化,因此提升自身的數字人文技術素養勢在必行。目前,國內高校圖情專業的課程結構有待及時更新,對可視化、GIS等數字人文技術要增加學習課時。除此之外,國內缺乏進行數字人文技術培訓的機構、協會和專業的數字人文信息技術公司,檔案館開展數字人文服務的技能嚴重不足,阻礙了檔案館進行數字人文研究的機會。
3.檔案館數字人文服務開發主體單一
縱觀國內外數字人文項目都是在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的,開發主體涉及高校、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公司企業等,類型多樣,為數字人文項目的開展提供了人才和資金的支持。國內檔案館參與開展數字人文主要從“城市記憶”、“鄉村記憶”的角度出發,依賴自身檔案機構,基于自身館藏進行檔案編研、展覽,進行專題數據庫的建設,保存本地區的歷史文化記憶,與其他文化遺產機構合作較少。目前,“城市記憶”、“鄉村記憶”類的項目主要以數字化開發為主,數字化是進行數字人文研究的前提,在數字化的基礎上還要進行信息的數據化處理,實現機器的可理解,進而實現機器的可處理,僅僅實現數字化不能深入持久的進行數字人文研究。數字人文項目的開展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程,需要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依靠國家財政撥款的檔案館在開展數字人文項目時往往捉襟見肘、進度緩慢。
三、我國檔案館開展數字人文服務的相關策略
1.更新觀念,樹立數字人文理念
數字人文作為一個跨領域、跨學科的領域,可以為人文社科的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目前跨學科、跨界研究是大勢所趨,檔案部門要抓住機遇,主動作為,國家機構改革后,檔案局館分離,檔案館變成了公共文化事業單位,檔案館更要積極參與數字人文服務,大力開發館藏資源,傳播檔案文化,提高社會檔案意識。檔案館要認識到數字人文在未來發展中的重要性,借鑒學習國內外優秀實踐案例,宣傳數字人文理念,讓數字人文觀念成為檔案領域共識。只有思想上得到重視,才會有相應的實踐措施。檔案館主管領導更是要以身作則,積極學習數字人文知識,多參觀學習圖書館的數字人文項目,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和開展相應的數字人文學習培訓,提升館員的數字人文素養。
2.優化人力資源,培養數字人文館員
傳統的檔案工作者致力于檔案的維護與保存,數字人文的興起促使我們思考檔案工作者的新轉型,檔案工作者要緊緊抓住數字時代的機遇,不斷調整自身的角色定位,檔案館在未來發展中才有立身之地。數字人文下的檔案工作者除了要具備自身的檔案文史知識,還要對語言編碼、軟件研究、新媒體應用等有基礎的了解,檔案工作者在此基礎上要不斷提高運用數據挖掘、文本分析、可視化與數據設計等數字技術及工具的能力,使自身成為一名復合型才人。檔案館要加強與培訓機構的合作,普及數字人文知識,向用戶提供數字人文咨詢服務,向檔案工作人員提供專業的培訓,培養專門型數字人文人才。除此之外,各大高等院校也應該開設相應的課程,在課堂上普及數字人文知識,重點培養專門型學術人才來推動我國檔案領域數字人文的進步。
3.跨界融合,開展多領域合作
數字人文雖然通過數字或計算機技術進行人文科學研究,但究其本質還是為人文社會科學服務,檔案館在參與數字人文服務時,要明確自身使命,不可本末倒置。數字人文工具種類繁多,檔案館由于自身技術能力的不足,可以與數字人文中心合作,研發適合的數字人文工具來支持項目的開展。在數字人文服務方面,我國起步比較晚,數圖書館和高校成果比較突出,檔案館可以與兩者進行合作交流,學習長處,共同推進我國數字人文的進步?!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數字人文的開展需要資金的支持,一般來說數字人文項目任務量大、跨時間久,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財力,檔案部門可以多渠道獲取企業、基金會的贊助和支持,來維持項目的順利開展,此外還可以通過與社會公眾的參與來處理一些基礎性工作,如上海市圖書館的盛宣懷檔案就通過眾包,公眾積極參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 婧.威尼斯的時光機[J].IT經理世界,2016
[2]劉晉如.中美檔案數字人文項目比較研究[J].檔案管理,2019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