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蕾?朱瑩
摘 要:伴隨生活質量的提升,國民對食品質量高度重視。食品質量是保障國民身體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對此相關部門對食品微生物開展了檢驗工作。微生物是決定食品安全與否的重要因素,對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進行檢驗能夠有效檢測食品質量,對此文章就食品微生物檢測工作內容進行分析,并就檢測過程質量控制進行探討,以為食品微生物檢測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安全;微生物;檢測質量
在全媒體時代,各種社會現象被不斷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受到了國民的廣泛關注。食品安全與國民健康有著密切關系,為保障食品安全需要進行食品微生物檢驗。微生物檢驗是針對食品中微生物種類及含量進行分析,進而對食品是否符合國家食品標準進行驗證,以保障國民的健康發展。
1 食品微生物檢驗的主要內容
1.1 檢測食品菌落污染程度
在食品安全檢驗中,菌落總數檢測是一項重要內容。具體做法就是選擇一定量的食品或生活飲用水樣本,在特定條件下,對其進行細菌培養,完成培養工作后,再對其中包含的菌落數進行檢測,計算出具體的數據,從而根據檢測結果對食品或飲用水的污染程度進行判斷。此外,大腸菌群檢測也是比較常見的檢測項目。選取一定的食物或生活飲用水后,將其放置在37 ℃
環境中培養,培養時間為24 h。培養后,進行革蘭氏染色鑒定。其檢驗結果可用于食品糞便污染的指示菌[1]。
1.2 檢測食品致病菌落
從國家發布的相關食品安全標準中可以發現,在食品微生物檢驗問題上,都有明確的致病微生物限量范圍。在具體的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中,要嚴格按照這些標準要求進行檢測。此外,還需要對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進行檢測。
2 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有效策略
2.1 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策略
在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中,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內容比較多,常見的如空白實驗、樣本選擇、儀器檢定校準等。在具體的檢驗過程中,為保證滿足檢測工作標準要求,工作人員要從事前、事中、事后3方面,對食品微生物檢測全過程進行嚴格控制,使微生物檢測數據更加準確,檢測結果更科學有效。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的重點是提高檢驗重點環節的精度,在此基礎上,再根據檢測結果制作準確的檢測工作報告。完成工作報告后,還需要專業人員分析報告可能存在的問題或偏差,并找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提出合理的改進方案,使微生物檢測的準確度不斷得到提升[2]。
2.2 檢測環境與設備質量控制策略
檢驗食品微生物的時候,離不開科學的流程管理和相應的監測儀器設備。工作人員要保證檢測環境各項條件達標,避免實驗室檢測環境污染等問題。實驗室應嚴格分區檢測工作區域,將其分為辦公區域和檢測區,并實行6S管理,這樣可保障微生物檢測結果的精準度。在實驗檢測工作中,不要做與檢驗工作不相關的活動,避免其對實驗結果產生不良干擾。設備在使用完畢后,要及時進行洗滌和消毒等,這些工作應當在獨立的房間開展,免得污染實驗室環境。
2.3 檢測過程質量控制策略
在食品微生物檢驗過程中,需要對檢測過程進行嚴格控制,保證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都能滿足相關條件和要求。同時,還要全程進行無菌操作,避免因細菌污染影響檢驗結果。為確保質量控制策略得到切實的貫徹執行,還要建立完善的實驗室檢驗衛生管理制度,并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予以改進和完善。在食品微生物檢驗中,為使檢測工作順利、正常開展,實現高質量的檢測,還要在實驗室設置無菌操作間,規劃好實驗室各項物品的擺放與設置,以防止污染檢驗樣本。在使用無菌操作間后,每次都要進行使用前后的滅菌和清理,保障檢驗流程符合實驗檢測要求,提高檢驗結果質量。
2.4 不斷提升檢驗人員素質
在食品微生物檢測工作中,檢驗人員的素質影響也比較大。要想保證食品微生物檢測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對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有有效提升。定期組織相關的教育培訓工作,使檢測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不斷得到更新和提高。鼓勵檢測人員積極進修,參加檢測技術交流會,掌握先進的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與方法,積極開拓眼界,不斷提高工作技能,不斷提高實驗室檢驗質量,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3 結語
食品安全問題是國民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對國民身體素質有著極大影響。微生物檢測是判斷食品質量的主要途徑。因此,要對微生物的檢測質量進行控制,以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孟柯.基于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控制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19(15):116.
[2]徐琳,張宇.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控制及細節問題分析[J].食品界,2018(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