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娜
摘要:聲樂教學具有其自身獨特性,在教學過程中,需深入分析聲樂教學體系,并加強聲樂教學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從而全面提升我國高校聲樂教學質量。對此,本文將從高校聲樂教學問題出發,探討相關教學要點及措施。
關鍵詞:高校教育;聲樂教學;教學問題;教學措施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藝術教育也愈發受到社會關注,聲樂作為藝術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與我國藝術發展水平具有緊密聯系。在此過程中,教師需加強學生個性分析,并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在教學中能為學生提供專業性引導。但分析教學現狀可知,聲樂教學在課程設計、師資建設及教學理念上都需進行相關改進。
1我國高校聲樂教學問題
1.1課程設計亟需優化
在現有聲樂教學體系中,課程設計缺乏專業分析,教材內容缺乏實用性。教材作為教學引導,對教學質量影響極大[1]。聲樂具有綜合性及實踐性強的特點,但仍需一定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撐,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缺乏對聲樂理論的研究,聲樂演奏練習效率較低,從而制約了聲樂教學的發展。
1.2師資力量亟需提升
師資建設一直是我國教育發展歷程中的重點研究內容,受限于各種因素,聲樂教學的師資力量處于相對薄弱的狀態。一方面,聲樂教師培養缺乏有效途徑,另一方面,教育與社會發展并不同步。在此環境下,現有師資力量難以滿足當代教學需求。
1.3教學理念及方法亟需完善
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缺乏對聲樂教學的深入分析,對聲樂教學定位出現誤差,其教學理念也相應的影響了其教學方法的實效性。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目光聚焦于教材及教學目標,忽視了聲樂本身的教學要素,極不利于聲樂教學的發展。
2我國高校聲樂教學要素
2.1氣息支點
對于未經過專業呼吸練習的人,其在演唱時會出現調息困難,聲音缺乏質感。而在聲樂教學中,則需加強對氣息支點的研究,從而可優化學生演奏時的呼吸方法。我國男高音沈湘在其論著中提到氣息支點的關鍵--橫膈膜,即可通過調動橫膈膜調整自身氣息,從而可有效提升聲樂演奏水平。
2.2換聲區
換聲區作為聲部鑒定的重要依據,在教學過程中需加強對這一方面的研究。對此,教師需加強學生生理特點及實際演奏情況的分析,從而為其提供專業性引導,全面提升聲樂教學質量。
3我國高校聲樂教學措施
3.1 加強聲樂理論與聲樂實踐的聯系
為全面優化我國高校聲樂教學體系,需加強聲樂理論與聲樂實踐的結合。例如,在引導學生感知氣息支點時,可先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理論知識,在理論的引導下優化練習方法,提高自身練習效率。同時,教師也需加強對聲樂理論教學的研究,優化聲樂課[2]。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從學生特性、聲樂教學要素兩方面進行分析,從而最大限度內發揮聲樂教材的積極價值。如教師可記錄學生學習階段體現出的具體問題,以此為核心搜集相關資料,整理成冊,從而實現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在此基礎上,教師實時關注聲樂教學的國際發展,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優化聲樂教學理論。
3.2尊重聲樂的藝術性
無論何種專業,其兼具有藝術性,如數學,其在建筑領域中體現的藝術性是有目共睹的,哈爾莫斯曾說,數學是一種別具匠心的藝術。而聲樂的藝術性則更加明顯了,每個音符及音符組合都代表著演奏者的情感,在聲樂教學中,應尊重學生個人情感,尊重聲樂獨特的藝術美。如意大利法諾合唱團,其團員組成十分豐富,團員來自于各行各業,而他們兼顧音樂與生活,音樂中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其不僅進行音樂演奏,同時還為音樂事業在不斷努力著。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充分尊重聲樂藝術性,并促進生活與藝術的融合,對此,可加強聲樂演奏與學生情感的聯系,并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促進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如不同季節的風具有其自己獨特的節奏,也可視為一種獨特的音樂形式。對此,教師可讓學生拍攝樹葉顫動的視頻,并以此為內容進行音樂創作。在此過程中,教師需充分尊重學生個體性,注重交流,減少教學干預,解放學生藝術天性。
3.3優化聲樂練習方法
為彌補傳統教學理念的不足,教師可加強對聲樂練習方法的研究,提升教學質量。對此,教師可從氣息支點的感知、換聲區兩點出發。在聲樂演奏中,樂句不同,用氣也不同,學生需要找到一個氣息支點,才能更好的去表達歌曲,對此,可加強對呼吸練習的研究,如常用的緩吸緩呼、急吸急呼法等,同時也可在呼吸練習中感知橫膈膜的存在,如可平躺放松,試著發出“呃”的音,去感知氣息支點。在換聲區的研究中,可加強學生生理特性研究,分析學生音域,為其提供專業性指導,從而讓歌聲更加圓潤。
3.4加強教學信息化建設,全面完善聲樂教學體系
教學信息化作為當下研究重點,聲樂教學應當充分重視信息化建設。在此過程中,可從師資建設、教學方法、教學體系等各個方面進行教學信息化的研究。在師資建設上,可完善師資培養機制,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交流,從而提升教師專業素養[3]。在此基礎上,可應用信息化平臺創新教學方法,如微課、多媒體教學等等,在此過程中,教師可細化聲樂教學內容,利用微課進行主題教學,并可搜集聲樂演奏視頻,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同時,也可完善教學管理平臺,為每個學生創建一份電子檔案,記錄學生學習進度、生理特性、優勢及不足等,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分析,優化教學體系,從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3.5豐富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在聲樂教學中,應當讓學生在練習之余感知學習的樂趣,對此,教師可適當組織趣味性教學活動,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可強化學生動機,同時也可增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公益演唱,為社會送關愛,也可鼓勵學生進行即興創作,并可將作品記錄下來,為后續教學回顧做準備。在此基礎上,也可加強師生互動,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可通過教學互動提升學生德育水平。
結語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聲樂教學也亟需進行改革。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聲樂藝術性,并加強聲樂教學要素分析,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同時,需發揮時代優勢,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化教學體系。在此基礎上,可結合教學實際情況,開展趣味性教學活動,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趙靜,李文君.關于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探討[J].大眾文藝,2019(04):219-220.
[2]高冠男.從歷史角度透視高校聲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8(21):207.
[3]王香玉.芻議高校聲樂教學創新與社會需求的結合[J].藝術研究,2018(03):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