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倩
摘要:識字教學作為語文教育中最基礎的內容,做好對其教學工作的研究,能夠為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帶來支持。信息技術作為典型的教學輔助技術,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能夠有效的提高識字課堂教學質量。基于此,文章對信息技術下小學識字教學作了系列探討,希望能夠為更好地落實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地位帶來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識字教學
一、信息技術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信息技術作為典型的教學輔助技術,做好對其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分析,能夠讓教師更好地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地位,這對于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對學習的內容缺乏認知,在學習中極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習氛圍、學習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信息技術作為新型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識字教學中動態與靜態的有效結合,為學生創建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參與到識字教學活動當中來,為識字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增強學生識字效果。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識字課堂教學中,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識字學習效果。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而言,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有限,所以他們更喜歡簡單、具體、形象的知識。然而,漢字是具有典型抽象意義的知識,其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水平和想象能力才可以完成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想要讓學生獲得良好的識字學習效果,就必須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而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將結構復雜的漢字變得具體、形象,以學生所能夠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可有效降低學生的識字難度,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作為語文教育階段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知識內容。然而,從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來看,其所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第一,識字目標不夠明確。從小學語文當前的識字教學模式來看,其存在著識字目標不夠明確的情況。從小學語文知識教育內容來看,識字作為最基礎也最重要的教育內容,其應當有明確的識字目標來作為教學標準,例如一年級學生要掌握多少個字,二年級要掌握多少個字等。但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識字教育都是依托于課文而存在的,教師會因此出現重視課文閱讀和理解,而忽視識字教育的情況,這使得小學語文教學脫離了本質,以至于學生在識字學習方面的掌握不夠扎實,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效果,還不利于學生的語文素養構建。
第二,識字方法比較單一。識字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也是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生字都是依托于課文而存在的,所以其教學模式始終采取“學生讀課文,標生字”“教師進行生字音、意講解”“學生根據生字對課文內容進行完善,并進行生字的注音抄寫”的方式。不可否認,此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獲得進步。但教師始終如一的識字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進而導致興趣下降,識字教學也會因為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而有所降低。
三、信息技術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從當前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模式來看,想要發揮出信息技術對其課堂教學效果的輔助作用,就必須要將信息技術落實到整個課堂教學環節,為此教師必須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識字課堂趣味導入。識字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育中最基礎的內容,其想要讓學生完成對生字的認知,提高學生對生字讀、寫、記的學習效果,就必須要激發出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角度來看,興趣激發的工作多由課堂導入環節予以完成。在課堂導入環節中,為了保證信息技術在課堂導入環節中的應用有效性,教師一定要保證所設計的信息技術內容能夠符合學生認知,且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和認知沖突,由此來實現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例如我在課堂導入階段,就制作了象形字演變過程的Flash,其中包括日、月、雨、丁等漢字。在課堂導入階段,我先為學生展示太陽的圖片,讓學生回答這是什么。之后,我為學生播放太陽向“日”字演變的Flash,讓學生通過直觀、具體、形象的觀察,去發現生活中的實物與漢字之間的關系,由此來完成對學生學習漢字興趣、探究漢字奧秘的主動性激發,讓學生在良好的情感體驗和學習態度下進行識字學習,為識字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識字課堂高效教學。在小學語文漢字教學過程中,雖然信息技術在課堂導入階段就能夠有良好的應用表現,但其最佳應用價值仍然要以課堂教學模式為主,所以教師必須要做好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環節中的有效應用,為學生的識字學習效果提升帶來幫助。如在進行漢字結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左右結構”和“左中右結構”、“上下結構”和“上中下結構”以及“獨體字”和“全包圍結構”的區分有些理解困難。針對他們的這種情況,我運用PPT為他們進行了課件制作,并通過對PPT的講解來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困難。以“獅”字為例,學生在學習該生字時,就存在將其看作是左中右結構的情況。為此,我用PPT對其的注音、字體結構進行了詳細的講解,讓學生明白了“獅”是形聲字,從“師”音,因為是動物,所以在“師”字的左邊加了一個“犭”,意為動物中的“獅”,所以“獅”字是左右結構的漢字。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誤區,我專門將“獅”字拆成了“犭、師”和“犭、?和幣”兩種形式,然后讓學生進行觀察、對比并總結出兩者規律,讓學生意識到雖然“獅”字可以拆成左中右結構,但其是基于“師”字而存在的,所以“獅”字是典型的左右結構漢字,將其分為左中右結構完全是多此一舉。
綜上所述,做好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分析,不僅可以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效果,還能夠為落實信息技術的教學地位帶來支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設計者、執行者,其必須要在充分掌握學生認知能力、水平的基礎上,進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識字教學設計。由此,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促進識字課堂教學效果的進步,讓學生可以在扎實的識字學習基礎上,進一步形成語文基礎素養,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小學語文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董淑娟.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J].中國教師,2018:80.
[2]李琴琴.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類綜合性學習教學思考[J].文教資料,2018(1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