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清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實踐教學則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體系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它對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結合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與高職學生的特點,探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分析影響實踐教學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實踐教學;實效性;問題;對策
高職教育培養目標決定了其辦學特色重在突出實踐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占有極其重要地位。如何培養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較強的職業能力的合格人才是當前高職教育的目標和要求。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實踐環節是促進學生實現由“知”到“行”轉變的中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單純的理論灌輸而應當側重實踐。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當成為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指導思想。
一、明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實踐教學既包括社會實踐教學,也包括課堂實踐教學和校園實踐教學,狹義的實踐教學僅指社會實踐教學。因此,筆者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外延不能太窄,如果僅僅把實踐教學界定為社會實踐教學,那就極大地限制了實踐教學的范圍和渠道,據了解,目前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由于時間、經費、交通、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經常組織走出去,大規模的實踐教學形式大多高職院校很難做到的。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思路探析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與一般高校之間既有共性目標,也具有個性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環節應遵循自身教育規律,體現共性與個性的有機統一。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基本理念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和高職學生的特點,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應明確“讓學生喜歡、讓學生受益、讓學生成才”的基本理念和思路。
1.“讓學生喜歡”,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組織的根本立足點。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尤其是對于高職學生群體,其大多缺乏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熱情,缺乏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要性的客觀認識,甚至缺乏參與集體活動的自覺性,因此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是實踐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必須從高職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從當代學生感興趣的課題入手,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設計實踐內容,使其樂于實踐、想著實踐,最終勤于實踐、善于實踐。
2.“讓學生成才”,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終極目標。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要授人以魚,更應該授人以漁,通過實踐,促進高職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推動高職學生在活動中形成終身受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科學的方法論,保持身心的健康發展,并獲得人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最終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1.主體性原則,即“以學生為主體”。教育是為學生服務的,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的枯燥性和當前社會環境的復雜性不可避免的會引發大學生的逆反心理,實踐教學只有堅持學生的主體性,才能沖破這一障礙。主體性原則一方面要求以學生為本,立足于學生實際、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實踐教學的整體設計,以此增加課程的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則要求以學生為主,在實踐教學中必須讓位于學生,充分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
2.職業性原則,即“以專業為依托”高職教育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它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面向第一線的技能應用型人才,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服從和服務于這一人才培養要求。實踐教學不能脫離實際,應以學生的專業為依托,突出職業性,在實踐教學中努力構建思想教育和專業教育互通的平臺。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均將實踐環節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也總結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和實踐教學方式方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除了師生比嚴重失調、師資隊伍良莠不齊等共性問題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問題可以簡單歸納為“兩缺乏”和“兩脫節”:“兩缺乏”即缺乏資金保障、缺乏評價體系。缺少資金保障,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少完整有效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則監管缺失、教學活動處于“無政府狀態”,這種缺乏必然導致多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環節雷聲大、雨點少,實踐教學無法普及、無以持續,只能成為個別學生的個別行為,甚至形同虛設,使得實踐性教學環節無法發揮應有的效果。“兩脫節”即與理論內容脫節、與人才培養目標脫節。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的路徑分析
以學生評價為手段,將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形成將實踐過程和結果有機結合的有效評價體系。有效的評價體系是引導學生重視和參與實踐教學,保障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不少院校的實踐教學忽略了評價手段的運用,有的是讓學生交一篇調查報告或體會、教師打個分數草草了事,有的是教師僅憑模糊的映象直接給學生打分,有的索性不納入課程評價體系或者只占很小比例,評價方式的忽視很容易導致高職學生心理上的輕視,最終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效果。
四、結束語
實踐是寶貴的。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實踐出真知。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讓學生真正將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更好實效。實踐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在重視理論教育的同時,必須重視實踐教育,使思政課實踐教學步入正軌,日益規范化、有序化、常態化。使二者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共同發揮作用,才能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選編[C].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9.
[2]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Z].中青聯發[2016]3號,2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