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雯
摘要:目前,我國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處在初步發展階段,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統一思想認識,凝聚社會共識的迫切要求,也是提升基層媒體傳播力的現實途徑。縣級融媒體最貼近基層,服務群眾有天然優勢。那么,在融媒體語境下,如何才能做強做精主題報道,在服務群眾中吸引群眾、引導群眾、贏得群眾?本文從當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主要問題入手,分析了當前縣級融媒體中心成立后的新聞走向,隨后提出了今后縣級融媒體中心如何做好新時代的新聞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融媒體中心;新媒體;新聞走向
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有助于深度整合縣級媒體資源實現宣傳合力,有助于打通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同時也是繼大型傳媒集團“中央廚房”模式改造之后的新一輪媒體融合進程。
近一年的時間,新疆各地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進程加快,多地縣級融媒體中心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模式,建成的融媒體中心,已經開始發揮積極作用。
一、存在的問題
但需要注意到,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進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與障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縣級融媒體中心制度轉化難度較大。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必須打破人浮于事的舊體制,轉變吃“大鍋飯”的舊機制,這樣才能有力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各項工作高效開展,但這樣的轉化觸動了一部分團體的利益,現實阻礙較多。
2.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帶來的財政壓力較大。縣級融媒體中心建立需要較大的資金支持,后期維護、運行和服務成本也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而現有大部分地縣級媒體運營屬于虧損狀態,復制大型傳媒集團“中央廚房”式的媒體融合方式,單純依靠財政投入來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難度較大。
3.縣級融媒體中心人才隊伍建設存在困難。縣級融媒體中心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更高,一方面要下大力氣精簡人員、淘汰冗雜并提高效率,推動地縣級地媒體人進行轉型的難度不小。另一方面還需要探索出全新的手段和途徑,培養、引進和合作等辦法解決新媒體人才問題,特別是互聯網技術人才和新媒體運營人才。
4.縣級融媒體中心傳播內容創新力度不夠。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盲目跟進新媒體傳播,但在內容方面新瓶裝舊酒,在形式上與新媒體傳播不匹配,轉發、轉載較多,原創、原作較少。很多內容不接地氣,難以和基層實際發展結合起來,難以和廣大群眾的日常工作生活結合起來。
二、基本原則與重點方向
今后一段時期是縣級融媒體建設的高峰時段和關鍵時期,應按照“提高認識、把握規律、統籌協調、全程創新”的原則,把握住以下幾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進程中的重點方向:
1.突出移動傳播,增強群眾引導力。在媒體深度融合過程中,加大改革力度,優化改革實效,適應發展趨勢,夯實基層思想輿論陣地成為媒體改革不容回避的問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實際上是媒體深度融合形勢下做強做優做實黨的媒體,同鄉鎮要緊密聯系,及時將最新的政策宣傳到位,并及時反應群眾的心聲,鞏固擴大基層思想輿論陣地。
縣級融媒體平臺是站在輿論場和輿情空間的最前沿,要主動回應現實關切,積極參與社會討論并主動引導輿論。應認識到當前階段移動終端是社會輿論的第一現場,突出移動傳播,開設微博、微信、抖音短視頻公眾號等,與社會公眾直接形成面對面的溝通關系,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并在第一時間傳播真相,有效管控輿情,實現強大的群眾引導力。
2.加強內容創新,提升群眾服務力。習總書記指出:“對新聞媒體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最根本的”。因此,這就要求新聞產品要接地氣,關注本地、關注身邊人、身邊事,實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新聞產品要有群眾語言,既要貼近廣大干部群眾的語言風格,讓廣大群眾讀起來簡潔、直白、明了,面對青年群體盡量用“微語言”,面對中老年群體要用“大白話”,又要在內容表述上要突出分眾性與針對性,與此同時,在提供信息傳播的同時,提供政務信息、精準扶貧、智慧醫療、網絡教育、文化娛樂等服務。例如在融媒體產品中加入公積金、交通違章查詢、醫療掛號等政務服務和地方歷史、文化活動等文化服務,全面提升群眾服務力,用好用戶數據,提升服務的針對性精準性。
3.構建融合平臺,實施流程再造。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建設融合平臺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的經濟、人才等方面的條件,選擇合適的構建方式,包括自建平臺、合作建設平臺。同時,基于融合平臺探索流程再造,嵌入大平臺,形成區域內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廣泛連接,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維擴散、多元傳播”。原始素材由記者到達第一現場采集,再通過廣播電視新聞、新源零距離、草原明珠新聞網、醉美新源抖音、微視頻等平臺進行多元生成,多種途徑傳播。
4.要主動、行動、生動,增強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在千變萬化的傳播路徑中,不變的是主動應對。不主動,就要被淘汰出局。要在思路上主動轉,在策劃上主動謀,要把媒體融合后“人眾力量大,臺寬渠道多”的優勢,轉化為主題報道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走進基層,走進一線,走進群眾,才有發現新聞報道的能力,走得怎么樣,反映出做新聞報道的本事有沒有、強不強。新聞報道并不是刻板生硬的題材,而是有血有肉有溫度的內容,就看我們如何去生動地表達。用生動形式表現深度。
三、結論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把握住以上的重點方向。與此同時,還要突出縣級融媒體“黨媒姓黨”的原則,警惕和防范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的“資本挾持”和“技術綁架”的風險。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應當旗幟鮮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堅守社會責任,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