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海
摘要: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口語教學中,由于教師沒有真正發揮口語教學作用,以及未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使得總是陷入口語教學誤區當中。那么,為了可以合理地改進教學措施,這就需要教師在互動性、創新性上思考,使得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提升口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教學;誤區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口語教學,主要是針對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單元展開的教學方式,這就需要教師采取課堂游戲互動、改進情境教學等措施,帶動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中,依據口語交際主題展開激烈探討,使得可以達到口語教學目的。
一、口語教學沒有達到實際的教學效果
所謂語文口語教學,主要是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口語帶動,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意識。但是,就目前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口語教學而言,并沒有達到可以帶動小學生的教學效果。因為,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僅僅是將語文口語教學認成教學任務,僅理解口語教學的皮毛,但沒有深入理解其實質內容。比如,當有些教師想讓小學生與自己產生互動時,總是會說“同學們,請你們跟老師一起來念,好不好?”,教師僅認為這種提問式的口語就算已完成口語教學任務,于是就會自顧自地繼續教課,而這樣其實并不符合提升學生自主參與意識的要求。并且,從互動形式上來看,這種方式總是教師單一式地進行互動,小學生是“一應一答”式的回復互動,這就不利于提升口語教學效果。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口語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很容易會陷入到“公式教學”中,即按照計劃好的步驟一步步執行,但恰恰忽略了小學生的主觀反應,口語教學效果反而較差。
那么,針對該類教學誤區,語文教師可以從課堂游戲活動中抓取教學時機。因為,課堂游戲活動是一種交互性、娛樂性較強的課堂活動,一方面小學生在課堂游戲活動中,會自主積極地配合同學、教師的游戲活動,并且每個學生都有較高的參與興趣,這就為展開有效的語文口語教學提供較為充分的教學基礎。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游戲活動中,在學生的眼中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而逐漸成為寓教于樂的“游戲朋友”,這就可以讓教師更多的口語教學成果落實在小學生的身上。
比如,當小學語文教師在給學生教學“父母之愛”口語交際單元時,一方面,教師可以將“詞語接龍”游戲帶入到語文課堂中。其中,教師規定每個學生需要至少講出2到4個字的詞語或成語,然后才可以順利地傳遞到下一個同學,并且按照從前到后、從后到前的順序依次講出。但是,如果某個同學沒有在限定的時間內說出相關詞語,就必須要為所有同學表演節目,如唱歌、朗誦詩歌等。同時,教師也需要參與到該課堂游戲活動中,與學生們融為一體,這樣就可以達到寓樂于教的口語教學效果。比如,當小學生A說出“慈祥”,小學生B接著說出“無私的愛”,小學生c跟著說出“奉獻”,然后教師說出“寸草春暉”,然后依次循環。所以,這樣慢慢地就使得小學生逐漸將教師認可為自己的同伴,增進師生情感,從而口語教學建立情感基礎。另一方面,由于本章口語教育單元的主題為“父母之愛”,所以教師在剩余的課堂時間內,讓小學生以“最喜歡的父母”為主題展開兩人或四人間的討論,然后討論時間結束后,指定一名小組代表上臺演講,可以在語文課堂中形成良好的口語互動效果,并且在之前游戲課堂活動的帶動下,所有小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都已蠢蠢欲動,所以對于“父母之愛”的交際話題會層出不窮,從而提升語文口語教學效果。
二、口語教學情境創造能力較弱
在小學語文口語教學中,營造合適的口語交際情境是較為重要的教學措施,將小學生引入交際主題展開討論。但是,從當前諸多語文教師使用情境教學方法的教學成果來看,似乎并不太理想。一方面,有些語文教師對于口語情景教學存在理解偏差,認為僅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就可以達到營造口語教學情境的效果,所以不太重視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方式,這就不利于提升小學生參與口語交際情境的主動性。另一方面,有些語文教師僅注重教材內容的教學,但并沒有注重在營造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學生表現出的態度、肢體問題,這也會影響最終的口語教學效果。比如,有些小學生在口語交際的時候,總是習慣以強勢的態度面對其他同學,其他同學膽怯或不想與該名同學進行溝通,這就不利于展開有效的口語教學工作。
那么,針對該兩方面問題,教師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改善問題,同樣從以下兩方面著手教學。一方面,教師需要拓展多媒體口語情境教學的思維,不僅需要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呈現圖文、視頻、音頻形式的教學內容,而且需要從自身出發積極引導小學生參與到口語情境課堂教學中。比如,當教學“將歷史人物故事”的口語交際主題時,教師可以預先準備若干歷史人物的圖片,如李白、杜甫等,以供小學生觀看和了解。并且,語文教師還需要在小學生觀看結束后,既要讓小學生對此展開討論,也需要讓小學生油然而生出對歷史人物的敬畏感。還有,教師可以在小學生觀看圖片的同時,為小學生播放一些優雅的古典輕音樂,在音樂熏陶的作用下將小學生引入歷史情境,如《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等,帶動小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
另一方面,教師需要糾正和引導小學生正確的口語交際方式。當小學生初步了解歷史人物后,就以“我對歷史人物的看法”為主題展開討論,然后需要關注每個小學生在討論中表現出的態度,比如,如果發現有些學生的態度較為強勢,那么教師可以主動接近該討論小組,然后說道“老師看你們討論的好熱烈呀,小A同學你也要讓其他同學說說話呀”,這樣就可以為其它小組成員爭取到一定的口語交流空間。同時,在展開口語交際討論的時候,教師依然可以借助于古典輕音樂營造的教學氛圍,逐漸提升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另外,為了可以提升口語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采用搶答式的小組競賽,使得提升小學生的競爭意識,這樣就可以從“為討論而交流”轉變為“為勝利而交流”,既會提升學生進行口語交流的積極性,又會增強課堂內的學生互動效果,從而有利于展開有效的語文口語教學工作。
三、結論
綜上所述,當前小學語文口語教學的誤區,一方面表現在有些語文教師并未真正理解口語教學的深意,另一方面表現在對于口語教學情境創造能力較弱,這兩者都會限制最終的口語教學效果。那么,教師可以采用課堂游戲活動、小組競賽、多媒體等措施改善這些問題,從而提升小學語文口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