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愛平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信息化成為不可忽視的一股潮流,網絡信息技術與新媒體技術逐漸融入到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在中小學,高效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學校教育、課堂教學的發展,成為人們普遍探討的一個課題。那么,在信息化時代,如何利用各種網絡資源、新媒體等等現代信息來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改變?怎樣構建一個新的、與時代發展相協調的教學模式?有哪些可供借鑒的有益嘗試?這將是本文探討的問題重點。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學模式
信息化時代,新媒體所帶來的一些信息、資訊和產品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新媒體,顧名思義,指的是與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相區別的媒介傳播方式,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吸引著各個年齡、各行各業的人從事于新媒體的研究利用工作。在教育教學領域,使用新媒體等信息化手段來改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和效率,既是時代進步與發展的要求,也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需要。
一、如何理解信息化時代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1.時代進步與發展的要求。在時代前進與發展的進程中,信息化逐漸成為潮流,伴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教學有必要也有責任緊跟時代步伐,利用科技的便利提高教學效率。在如今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信息與科技在進入我們的生活之后,逐漸融人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在為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悄然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因此,適應時代發展所提出的要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更靈活的教學內容,采用豐富多元的教學方式,構建更加多樣新穎的教學模式,是對教育工作者們提出的一個時代要求。
2.學生現實情況的需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人信息化技術,除了是時代進步與發展的要求之外,也是學生現實情況的需要。社會的發展在于組成社會的每一個個體的發展,學生是國家與社會的未來,對他們進行培育是我們的工作重點。讓個體在學生時代起就能夠更好的掌握信息的使用,利用信息技術、新媒體技術的便利發展智力、增長見識、培育道德品質與法治意識,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然接觸到信息網絡,這也成為他們學習生活、社會交往的一部分,在這樣的實際情況與現實背景下,圍繞著學生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關切到他們成長的需要,開展有效的教學,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展科學的邏輯思維方式,是我們在進行教學教學工作時應加以注意的。
二、信息化時代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1.使用信息化教學的能力不高,效率低下。面對信息化的時代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出現的首先問題就是教學手段的落后。在如今這樣一個科技產品更新迭代迅速、技術層出不窮的環境里,教師可供選擇的信息化手段是非常繁多的,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傳統授課方式、固有授課手段和教學模式仍然占據著教學的主導地位。這就使得教學呈現出信息化水平不高,效率低下的現象。例如,盡管很多教師會制作PPT,會利用課件進行教學,但僅僅是把PPT當作是教學過程中的工具來輔助教學,而缺乏對于課件與教學融合的探索,使得教學與現代化手段相分離,投影幻燈片與課件僅僅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而不能使整個課堂教學融為一體,學生也是以一個觀賞者的角色坐在課堂里,而沒有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情境中。
2.教師不知如何將新的教育思潮、理念和教學手段融入課堂。信息化的環境,使得新的思潮、新的理念和手段,可以及時、方便、快捷地在世界范圍傳播流動,教師可以吸收到更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比如MOOC、微課以及翻轉課堂等新穎的手段,一些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也能夠進入中國教育者的視野中。但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此,而在于我國的教師往往僅能了解,卻很少有人能夠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進行大膽創新,靈活融入課堂,足夠高效地使用這些新鮮的方式,讓教學變得更具有挑戰性或者更具有效率。
3.學生信息化環境不足,學習條件受限制。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除了課堂短短的時間外,融入語言環境和生活場景的教學才更能使學生有切身的體會、牢固的掌握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可以觀看更多的法治資料,必要時家長從旁予以輔導和協助。但反觀我國中學生的實際,一方面拓展知識所需要的資源條件有限,很多家庭不能實現;另一方面學生家長素質能力水平參差不齊,信息素養高低不一,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學生接觸到的新媒體多為移動終端提供的信息網絡技術,如手機、平板等,接觸的信息良莠不齊,中學生自制能力較弱,很容易打破學習的氛圍,如此等等,這就使得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條件受到限制。
三、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嘗試
面對著信息化時代的潮流和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際,我們需要不斷思考一些能夠真正對教學有益的、融合信息技術的新的模式,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1.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新媒體技術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在大眾的生活中普及,并逐漸深化。針對生活中常見的新媒體,比如移動終端手機、計算機網絡、投影幻燈片、PPT技術、移動APP等等,教師在平時的教學設計時應充分思考如何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不僅把新媒體技術“帶到”課堂上吸引學生注意力,更是要真正“融人”課堂教學與師生互動、學生探究任務與課后作業的布置中去,真正把信息化技術、新媒體手段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合為一體??晒┻x擇的新媒體技術手段種類多樣、花樣百出,教師應選擇那些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的、最能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技術手段來讓教學發揮出更生動的力量。
2.轉變教學方式,形成信息化教學。選擇、開發、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是教師可以思考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轉變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模式,形成信息化教學。以手機為例,教師可以課前布置作業,讓學生利用手機與家長一起在網絡上搜索、瀏覽將要學習的課題知識,收集資料,準備課堂發言素材;教師備課時可以制作微課視頻,引導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動畫,思考關鍵信息;自學結束后,教師利用手機APP軟件檢測學生學習成果,及時進行分析。在課后作業中,教師還可以提出探究任務,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利用好手機軟件和網頁搜索功能,整合信息和資源完成探究任務。
三、結論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育要緊跟時代趨勢,利用好新媒體技術的便利,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信息化之路,需要教師們主動迎接新媒體時代的挑戰,積極思考、探究新的教育模式,靈活課堂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好的吸收道德與法治知識,有效促進學生心智發展,真正使學生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