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小東
摘要:初中生的認識水平已經有了明顯進步,他們已經具備獨立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可是,形象性思維仍然是他們思考問題的主要方式,抽象的邏輯思維仍處于發展階段,對于較為復雜的知識內容,需要通過知識轉換的方式來認識與理解。情境教學是一種將抽象具象化的最優方法之一,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形象思維,對知識進行全面的理解分析,而達到深化知識點,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本文從情境教學的優勢入手,分析了如何有效應用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境教學;課堂效率;策略探究
一、將情境教學法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優勢
(一)激發學生興趣。情境教學是通過營造特定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能身臨其境,角色轉換,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覺在玩中學習,更有積極性。通過情境教學打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良好學習氛圍的影響下,學生放松并能主動地思考教師提出的各項問題,最終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想象空間。情境教學可以通過音樂、視頻、情景表演等各種形式展開,無論哪一種表現形式,都可以創造情感共鳴的效果,留給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比如在學習蒲松齡先生的《狼》時,教師通過連環畫的方式,給學生展示出完整的故事,學生的腦海中就可以呈現出整個故事內容,隨著教學活動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生腦中不斷地浮現出細節性的畫面,讓語文學習變得更加豐富有趣。
二、現階段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情境教學的方法研究不夠深刻。通常教師往往將情境教學應用到課堂導人中,如果素材選用不當,只能是為導人而導入,導人不自然,讓課堂和教學內容顯得格格不入。情境導入素材的選擇尤為重要,如果采取過于精彩的導入素材,反而會產生喧賓奪主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阿西莫夫的短文《恐龍無處不有》時,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引入《侏羅紀公園》中的震撼視頻內容,就會產生強烈的帶人感,把學生引入侏羅紀世界中。不過為了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在學生聚精會神欣賞視頻內容時,關閉視頻內容,戛然而止帶給學生的只有“遺憾”感覺,以至于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想仍然呈現在“侏羅紀”的世界中。除了課堂導入環節,情境教學很少引用在其他教學階段,即便部分教師采取圖文配合的教學策略,把情境教學延伸到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之中,也很難達到圖文結構統一,情感意境相一致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初中語文教師對情境教學的方法研究不夠深刻。
2.情境應用目標不夠清晰。在一些語文教師看來,情境教學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性手段,根據教學進度,選擇性的應用情境教學,其目的就是把抽象的知識內容具體化,把較為復雜的知識內容以形象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增強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與認識。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方式具有較強的可行性,但是情境應用并不是教學輔助性手段,它是為語文教學目標而服務,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情境教學甚至可以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之中,而不是局部使用,把情境應用視為教學輔助性手段,其背后反映的正是情境目標不夠清晰的問題。教師要明確情境教學服務與教學目標,而不是教學輔助性手段,不能隨意地將其穿插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各環節中,只有清晰的定位教學目標,明確情境應用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才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比如在學習《故鄉》時,教師詳細收集了“我”回到故鄉時,與閏土見面前的畫面,卻簡單的準備了“我”與閏土見面的素材,其實從文章的結構設置來看,“我”與閏土的見面,是文章的高潮部分,如果采取情境教學策略,只需要準備該環節的圖片資料即可,借助圖片反映出封建禮教在“我”與閏土之間設置的屏障,而教師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注重故事開始時的導入環節,即使圖片資料精彩繽紛,也未能與教學目標產生相應關系,更不要提影響到情境教學的效果。
三、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1.開展情境表演活動,拓展學生的想象力。情境表演可以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有效地拓展想象力,讓理論與實踐結合,增強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石壕吏》時,就可以開展情境表演的活動。在表演時,就要以悲傷為主旋律,扮演官吏的學生就要演出官吏麻木不仁的樣子,扮演老婦的學生,就要演出無奈的痛苦,學生之間的表演要飽含深情,把情感融入到情境表演中,以此來達到共鳴的效果。
2.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教學情境。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多媒體技術,給教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聲音、形狀、色彩、影像等方面能全面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有很強的代入感,很容易的為語文課堂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為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下載尋找符合的多媒體素材,再整合后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比如在學習《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水滸傳的相關片段能讓學生對魯提轄的形象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再學習課文時,通過文章的描述能準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3.從文章中提煉話題,引導學生展開辯論。情境教學形式多樣,并不應該局限在多媒體技術運用和情境表演層面,還可以通過辯論活動,營造出辯論情境,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和辯證思維。比如在學習《傷仲永》之后,教師就可以圍繞“天賦”與“努力”進行討論,究竟“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通過討論,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即便天賦過人,也需要堅持努力,才可以保持自己的優勢,否則就會逐漸落后,回歸平凡。在辯論情境中,學生會使出“渾身解數”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當自己的觀點被推翻或者推翻別人觀點時,都會進一步增強對已有觀點的認識與理解,而這種認識與理解的深度要高于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因此,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容。
四、結論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而并不是輔助性的教學手段,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的研究教學策略,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