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霞
摘要:內蒙古“三少民族”特指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和達斡爾族,人口分布相對集中的地理區域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鄂倫春、鄂溫克和達斡爾族自治旗——這是我國僅有的3個民族自治旗。同時,“三少民族”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其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和傳統文化靠口耳相傳的方式進行傳承,或借用蒙文、滿文和漢文記載,其在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構成我國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筆者結合征集工作實際,嘗試對三少民族檔案資源的價值進行梳理和探析。
關鍵詞:三少民族;檔案資源;作用;價值
“三少民族”檔案存在不同的區分方法。從檔案的屬性上區分,包括原始檔案與非原生檔案;從檔案產生的年代與時間上區分,包括建國前、建國后或歷史檔案與現行檔案;從檔案產生的空間上區分,包括內蒙古地區、黑龍江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等;從內容上分類,則包括的范圍和主要內容更為廣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倫理、科技宗教、哲學歷史、文學藝術、天文地理、醫藥衛生、民族關系、風俗習慣等多個方面、不一而足。以上不同角度的分類方法,如果進一步細化和分析,可繼續分化類別。這樣豐富浩繁的三少民族檔案資源,具有哪些重要作用,其價值如何界定與衡量,筆者從參與的國家檔案局科技項目一一內蒙古“三少民族”檔案資源建設與數字化共享平臺研究中的思考與體會,對此進行了探析,與行業人員進行交流探討。
一、構建人類記憶價值
世界記憶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共同記憶,它對保護各民族的文化特性,實現本民族未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世界記憶工程,其目的是實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憲章中規定的保護和保管世界文化遺產的任務。其中所指的文獻遺產具體講就是手稿、圖書館和檔案館保存的任何介質的珍貴文件,以及口述歷史的記錄等。三少民族檔案文獻遺產是世界記憶的主要部分,也是最容易遭到破壞的部分。檔案館作為傳承人類社會歷史記憶的主要文化機構,其館藏范圍涉及政治、歷史、經濟、軍事和科技等諸多方面,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作為各民族社會歷史記憶的傳承媒介,應是館藏資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檔案館傳承人類社會記憶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部分。體現檔案資源價值的內在要求。開展內蒙古“三少民族”檔案保護工作,對于優化國家綜合檔案館館藏資源有重要作用。同時,加強內蒙古“三少民族”民俗檔案保護,不僅是保護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也為研究民族歷史提供重要的依據;不僅可為利用者提供顯性知識,
還為挖掘“三少民族”民俗檔案資源中隱藏的隱性知識創造了條件。
二、維護邊疆穩定價值
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提出:“檔案作為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和人民群眾各方面情況的真實記錄,是促進我國各項事業科學發展、維護黨和國家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據。”三少民族檔案文獻遺產是三少民族在其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它傳承著悠久的民族歷史和文化。因此,將三少民族檔案文獻遺產納入檔案館資源建設范圍,可為自治區民族自治政策的進一步貫徹落實和自治區各級政府部門提供第一手原始檔案材料,作為了解三少民族及其他民族地區社會歷史發展真實狀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針政策,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穩定發展發揮重要依據作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配套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全區檔案工作的意見》。
三、開展歷史研究價值
檔案文獻是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的寶貴遺產之一。通過檔案文獻的研究可以追索人類文明發展的痕跡。三少民族檔案可追溯的形成時間較早,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作用。我國歷史學家沈兼士先生稱譽檔案為“未摻過水的史料”。三少民族檔案資源是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客觀性和真實性,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因此,三少民族檔案資源對于歷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查考、借鑒和研究價值。例如有關省區市國家綜合檔案館留存的滿文檔案文獻。滿文檔案文獻的有效整理運用,是清代北疆地區及民族歷史研究能否走向深入的關鍵。滿文在清代的官方文書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滿文檔案材料為深入研究清代各方面的歷史發展狀況提供了以往各朝代所無法比擬的豐富史料。清代北部邊疆地區,或為理藩院監管下的藩部蒙旗,或為駐防將軍統轄下的內屬部落,其歷史在內地漢文官書史志中的記載大多語焉不詳,但在當地各級衙署的舊存滿蒙文檔案中,卻往往有極為全面翔實的記載。正因如此,這一點在清代索倫(即今鄂溫克)、達呼爾(即今達斡爾)兩族歷史研究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就整個清代歷史研究而言,索倫、達呼爾史同樣具有其不容忽視的歷史研究價值和現實借鑒意義。
四、權威憑據佐證價值
三少民族檔案是歷史的原始記錄這個特點,決定了其具有的憑證價值。這是三少民族檔案與其他一般意義上檔案的共同特點和共有價值屬性。從其形成的特點來看,三少民族檔案是由當時、當地、當事人直接形成的歸檔文件材料轉化而來,非人們事后追記和編寫的第二手資料,它客觀的反映人們的歷史活動,因此具有憑據佐證價值。從其載體和內容的特征來看,三少民族檔案或由檔案形成人親筆記錄,或是蓋有機關或個人印信原本,或是反映人和事物原型及其活動的影像、照片和原聲錄音,保留的是歷史的真跡,其權威的佐證屬性毋庸置疑是,是有法定依據的。正因為三少民族具有的這一特點,它成為爭辯、處理和研究問題的根據,這是其他文獻資料不能比擬的。
五、創造經濟社會價值
內蒙古“三少民族”傳統民俗具有鮮明的地域性與民族性,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保護與傳承傳統民俗文化,提高“三少民族”地區生活水平,從而切實促進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和達斡爾族的發展和延續。當前,三少民族的民俗文化正作為一種人文資源,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于三少民族檔案資源的利用,除學術研究文化交流外,挖掘深層次的含義,提高檔案資源的公共服務意識,發揮其最大功效。挖掘三少民族檔案資源的傳統生態環境、村落規劃、藝術審美形式、手工技藝等文化方面內容的價值,能夠為現代設計、商業開發、旅游文化等提供一定的資料,同時也能為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旅游村落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基礎,在宣傳和弘揚民族特色文化有理有據,促進少數民族檔案資源得到開發利用和保護。總之,對于呼倫貝爾地區三少民族傳統文化進行建檔保護,能夠使傳統民族文化能夠得到有效的普遍認同,并通過現代方式得以留存,也為實現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開發利用提供基礎,促進呼倫貝爾地區的少數民族發展,也為華北地區以及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檔案資源建檔保護提供思路。當然,對于三少民族檔案資源建檔保護,除了要對三少民族傳統文化、生態環境、村落規劃等建立相關檔案、登記基本信息外,還需要對現存三少民族地區地域特色、整體規劃體系、街道村貌、代表建筑以及文化遺存、藝術特色等,大量零散甚至可能殘缺的信息進行搜集和整理,建立系統、完整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