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少為 吉林廣播電視臺
引言:當今社會,隨著網絡技術的升級,大眾傳媒的形式和內容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傳統電視媒體以其成熟的發展經驗與充滿生機活力的新媒體開始融合,人類正在大踏步的進入“整合媒體”的時代。在“媒介融合”的時代,主持人受到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方面,節目主持人要注意發揮原有的優勢立足于新媒體時代;另一方面,節目主持人還要做出相應的改變,不斷地實現創新發展。
(一)傳播形式多樣化。在融媒體時代,節目傳播的重要媒介就是媒體,科學使用融媒體的藝術是顯而易見的,它在增加傳播形式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以網絡為載體的播出平臺有很多,例如: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各類手機app等。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傳播形式的多樣化對主持人的主持形式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促使主持形式也變得多樣化起來,播音主持人擁有太多“寬容”的原因在于一個“融”字,在媒介融合的新時代,很多新穎的想法都可以充分的表達出來[1]。
(二)信息資源共享。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同形式的信息載體呈現出不斷融合的趨勢。在融媒體時代,節目的內容的來源變得豐富多彩,不再局限于節目中的相關工作人員,廣泛開闊的節目來源促使節目內容變得更加異彩紛呈。首當其沖的就是網絡,網絡信息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主持人借助網絡與觀眾進行互動,其互動內容也是主持內容的一部分。其次應該是自媒體,隨著社會的發展,移動終端已經走進每個人的生活當中了,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發布最新信息,因此,每個個體都成為了一個獨立的信息來源。這樣一來,主持人可以通過收集不同的信息,增強了節目的豐富程度,再也不需要自己想法設法的編纂內容了。
(三)受眾包容性更強。在融媒體時代,各種網絡節目和電視節目紛紛走上熒屏,其中也包括了很多形式新穎、內容有趣、頗受觀眾喜愛的節目。受眾接觸的節目種類越來越豐富,對于節目主持人的包容性也更強,甚至有一些傳統節目的主持人開通了抖音賬號,發布一些搞笑、輕松幽默風格的短視頻。除此之外,主持人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變得越來越緊密。觀眾可以與節目主持人通過微信、微博交流,甚至還可以通過撥打電話聯系。因此在融媒體時代,主持人接受了很多受眾的包容。因此在融媒體時代,對于大多數主持人來說是一種機遇。
(一)缺乏全局意識以及競爭意識。在網絡不發達以前,人們的信息來源渠道僅僅是通過報紙和電視廣播獲取的,形式比較單一。在傳統媒體時代,主持人是代表主流媒體進行發聲的,這是大部分人所持有的觀點,認為主持人具有更高的權威性以及話語權。但是,近年來隨著媒體事業的不斷進步,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打破了傳統的單一模式。信息的傳播越來越廣泛,獲得更高的教育機會變得越來越多了。從某個方面來說,它在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水平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融媒體時代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便捷了人們了解最新的信息,認識事物也在與不斷的加深,有利于培養人們逐漸形成了較為獨立的人生觀、價值觀。一旦受眾的思想變得更加的獨立,主持人的話語權就會呈下降趨勢。
(二)綜合素養文化結構欠缺。扎實的理論知識是主持人立足行業的重要基礎,他們的語言素養、協調能力以及應變能力都必須具有較高的水準。除此之外,開闊的視野也是必不可少的關鍵能力,只有綜合各方面能力的人,才可以立足于媒介融合的新時代,才能不斷地創作出深受觀眾青睞的優質節目。因此,主持人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工作中需要不斷地學習,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斷地得到優化自身的知識體系。在融媒體環境中的主持人一旦不學習,不積累知識,每天都只是按要播報,則很難實現節目方面的創新。這種做法不僅傷害了自身,對于受眾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總之,主持人不進行學習創新是非常危險的,甚至會致使該節目的觀眾流失[2]。
(三)專業知識能力的匱乏。新媒體發展背后必然伴隨著挑戰,然而沖擊最大的就是節目主持人,他們將會面對越來越多的新挑戰。所以,強硬的的專業技術能力是戰勝挑戰的法寶,只有具備了堅實的專業知識才可以在新媒體之中獲得一席之地,避免時代的淘汰。對于傳統媒體的主持人而言,他們的壓力更是無法言說的,需要綜合各方面因素進行考慮,自身的應變能力以及即興的能力都需要要不斷的鍛煉加強。表達失誤是最要注意的一點,主持人在語言表達上一定要做到準確。遇事時保持冷靜的頭腦是至關重要的,作為合格的主持人必須展現臨危不懼的一面,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反應能力。例如在發生突發事件時,主持人需要身兼數職,既要充當記者,又要做好編輯,靈活的在現場進行組稿,然后進行無稿播報。
觀眾是電視節目的消費者,節目的作用供觀眾娛樂觀賞的,最終呈現效果是給觀眾進行觀賞與理解的。因此,為了博得手中的眼球,獲得青睞,將電視媒體與網絡的各自優勢進行融合是大勢所趨。通過強強聯合,節目的資源得到整頓調節,內容變得更加的豐富。為了更好的實現長遠發展,主持人需要更好的認識“融媒體”時代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通過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使自己的定位能夠適時的轉變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自己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