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勰 李陽洋
甘肅中醫藥大學
為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甘肅省全力推進精準扶貧進程,制定、實施包括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體育扶貧、健康扶貧等在內的一系列措施辦法,尤其針對鄉村貧困地區持續加強中小學校體育扶貧工作,積極支持貧困地區建成較完善的學校體育基礎設施,加快中小學校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改善學校體育條件,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竭力阻斷貧困的代際傳播,促進這些地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意義重大。
甘肅省學校體育扶貧的目的是通過體育、教育等部門所從事的結對幫扶貧困地區,運用體育彩票等公益基金資助的學校體育等項目,購買適合青少年、兒童等人群的體育類器材,支持貧困地區建成較完善的學校體育基礎設施,加快中小學校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改善學校體育條件,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阻斷貧困代際傳播,開發貧困地區學校的教育資源、健康資源等優勢,以學校體育扶貧助推貧困地區中小學校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以全面發展。
甘肅省鄉村學校體育扶貧具有增強青少年、兒童等人群體質,娛樂其身心健康,促進其與他人友好相處和溝通交流等作用。甘肅省鄉村貧困地區學校體育扶貧通過引進社會體育品牌贊助鄉村貧困地區校園體育活動等方式,打造鄉村貧困地區校園體育名人,激發鄉村貧困地區學校學生的活力和好勝心,促使鄉村貧困地區更多的中小學學生、老師在體育領域積極建樹,推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鄉村體育事業和健康及教育等事業的建設步伐。
1.加強學校體育扶貧等法治建設。認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甘肅省《體育法》實施辦法,加強學校體育法治建設,科學、合理規范學校體育扶貧的規范性文件。加強學校體育扶貧的法治化建設和對學校體育扶貧工作的指導,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依法監督學校體育扶貧工作開展情況,保障和維護甘肅省鄉村貧困地區中小學校師生依法享有的體育權利。
2.加大學校體育扶貧理論研究力度。組織申報國家級、省部級、地廳級等資助單位的體育社會科學研究及體育決策咨詢等科研項目,通過成熟的理論為甘肅省鄉村貧困地區中小學校體育扶貧提供實踐指導。同時,加大甘肅省體育社科研究項目的管理力度,推動學校體育扶貧等優秀成果的轉化和體育教育新型智庫的建設。
3.改善學校體育扶貧等領域的溝通協調模式。鄉村學校體育扶貧工作的主體是政府和學校,改善鄉村學校體育扶貧等領域的溝通協調模式,甘肅省鄉村貧困地區政府部門要建立專項小組,負責收集來自學校體育扶貧等方面的信息,然后開展討論、主動研究;鄉村學校也應當成立專門的組織,收集學生意見或學生自行提出的改進方法,再向上級部門一一反映,使鄉村貧困地區體育扶貧政策有效落實。
4.加快鄉村學校體育人才的培養。大力引進、培養與中小學校體育相關的具有教學素養、實踐和技術等能力的優秀人才,優化學校體育扶貧志愿者隊伍,支持、鼓勵體育教育人才前往鄉村貧困地區學校進行體育指導或任教。開展中小學體育師資再教育工程,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學歷及技能素質。實施再教育培養骨干體育教師,建立體育教師再深造制度,按步驟組織鄉村體育教師培訓。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甘肅省鄉村貧困地區中小學校師資數量問題和質量需求。
5.合理配置學校體育資源。合理配置學校體育資源,增加對鄉村貧困地區學校投入的傾斜,建立學校體育相關的公益基金,利用基金引進一批質量好、數量大的學校體育器材。同時,調配學校體育活動在其他課程中的比例,根據鄉村學校學生向老師提出的意見,整合報備,使得學校體育器材、場地得到充分的利用,縮減體育器材維護費用,推進甘肅省鄉村貧困地區中小學校體育扶貧事業。
6.轉變傳統落后的體育觀念。加強體育參與意識,重視鄉村貧困學校的參與,通過各種渠道,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傳播體育科學文化,推廣體育運動技能,引導樹立全民健身新理念。改革學校體育教學目標,構建具有甘肅省特色的體育課程體系基本框架,樹立現代中小學校體育觀;提高學校體育管理水平,擴大學校體育與社區群體體育的互動,提高學校體育效益,打破學校體育教學單一的局面,實現學校體育教學多樣化,積極推動學校體育扶貧事業的發展。
7.制定科學、規范、可行的學校體育評估標準。加強學校體育教育監督、檢查,使柔性的“彈性體育教育”轉變為“剛性”指標,從寬泛的體育教程轉變為強制性要求的授課,促進學校體育扶貧向辦學條件標準化、辦學特色多樣化等方向發展。同時,評價內核要堅持師生全面發展的價值觀,反映學生體育技能方面的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