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 北票市職教中心
引言:電工與電子技術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在中職學校專業當中是比較普遍的存在,但就當前社會快速發展情況來看,針對電工電子技術人才的渴求,已經不僅僅是在技術上,更加注重其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提升,而信息技術作為當前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手段,對于學生技術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的提升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強化電工電子與信息技術的相互整合,必然能夠為中職學生的發展打造一片新的天地,因此,中職院校電工電子課程教學必須重視,并以此來應對快速變化著的社會,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與電工電子課程的整合并不僅僅是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還需要教師不斷的在實踐當中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教學內容去合理的應用,以發揮信息技術的最優化教學力量,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首先,部分中職電工電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中職院校的電工電子課程主要氛圍兩部分,即理論和實踐,兩者相輔相成,任何一部分存在偏頗都會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但是就目前中職院校的生源來講,中考失利的學生占多數,在其他學生進入普高學習后,這些失利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自尊心會受到一定的沖擊,因此,在實際的學習能力水平上是比較偏低的,缺乏堅持性,最終影響了學生的學效果。同時,部分教師采取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很難在段時間內接受,加上部分教學資源的限制,使得實踐課程教學流于形式,學生缺乏實踐動手的機會,進而使得學生會持續以一種敷衍的態度進行學習,最終降低中職電工電子課程教學質量。
其次,中職院校電工電子課程教學的各項設施并不完善,存在缺陷。總體而言,任何行業想要實現長足的發展,首先需要的就是資源的投入,涵蓋資金、人力以及物力等各方面,但是就目前中職學校電工電子專業的情況來年,學校針對信息技術方面的投資是比較少的,不利于電工電子相關信息的傳遞和共享,再者部分教師針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并未形成正確的理解,使得信息技術的應用流于形式,最終不利于電工電子課程的整合。
(一)加大資源投入,建設高質量信息技術體系。加強資源投入,強化信息技術在中職電工電子課程中的應用效果,首先必須建設堅實的信息技術資源后盾,不僅僅是技術層面,還要強化資源建設,如建設健全專業的電工電子專業設備,提供物質和技術支持,并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重視和專業素養能力,發揮教師課堂引導者的作用,及時豐富和引進最新、最先進的課程教學信息以及與專業對口的職業信息,以不斷豐富教學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效果。
(二)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信息素養是當今時代發展對人才素質的必然要求。實現信息技術與電工電子專業課程相結合,還需要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加以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來切實提高人才的綜合能力素質。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指導來確保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的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逐漸融入到信息技術下的教學范圍中。再例如:以微課教學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內容的自學,預習,壓縮教學時間,更多的時間用來學生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相互印證,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等等。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對于電工電子課程興趣。首先,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采取全新的教學模式,發揮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優勢作用,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在素質教學下,需要打破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比如:將多媒體教學設備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將電工電子專業課程內容以“圖+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將教學課程與內容進行合理設置。一般情況下,中職院校學生自身的知識基礎都比較差,缺乏主動性,加上電工電子專業課程內容理論性也十分強的情況下,學生不易對專業產生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課程設置,加強實踐課程的同時,因材施教,以學生的實際特點和需求為切入點,將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相互印證,從而幫助學生具備更加專業的技能素養,并存在足夠的興趣去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其次,任何一門課程都具備其特殊性,教師也要注意在電工電子課程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并不是任何時候都是合適的,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地把握和研究,以實現新知識的再構建,發揮信息技術最優化效用。
總之,在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應用信息技術實現中職電工電子課程整合與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作為教師必須加以足夠的重視,在實踐中不斷的發展問題,因材施教,學校則要給予大力的支持,加大資源投入和支持,實現信息技術在電工電子課程中的最優化使用,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