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依拉·吾肯 新疆阿勒泰市自然資源局(林業和草原局)
近些年來,受自然、人為因素的綜合作用,草原生態呈現一定問題。因此,要依據黨中央的生態環境保護精神,深入落實草原生態管理戰略,通過草蓄平衡制度的完善構建,逐步改善草原生態環境與農牧民生活條件。
首先,牲畜超載現象層出不窮。就目前來講,我國出臺的各種獎勵政策只有較低的標準,牧民減畜產生的損失得不到完全彌補,且沒有及時跟進產業扶持政策,導致部分地方難以深入落實禁牧減畜政策。其次,受諸多因素綜合作用,草地退化問題依然較為嚴峻,嚴重降低了植被覆蓋率,對草地畜牧業發展造成威脅[1]。最后,通過大力建設草牧業試點等項目,促使飼草供應不足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但部分區域擁有較大的牲畜基數,飼草供應缺口較大。
(一)落實草原管理責任。要結合黨中央的方針要求,對草原生態保護、禁牧減畜等管理機制科學構建。同時,對責任會追究、考核評價制度進行完善,促使責任主體得到明確,各項責任得到深度落實。相關部門要嚴格監管、核查區域內草原生態保護、草蓄平衡的實際狀況,若在監管中發現問題,需對相關人員的責任嚴肅追究。基層部門要明確自身職責,將草原生態保護、草蓄平衡任務嚴格貫徹下去,做好草原生態保護法律法規宣傳工作,增強牧民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強化生態保護建設。針對草原退化問題,需綜合運用自然修復、工程措施,通過一系列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工程的建設和實施,促使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要將禁牧、休牧、草蓄平衡制度全面推行下去,促使草原生態系統得到保護與回復,草原休養生息需求得到滿足。要深入落實草地生態保護建設工作,對草地生態環境進行改善的基礎上,促使草地生產力得到恢復。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天然草地的可食牧草比例進行適當提高,這樣草蓄平衡區的理論載畜量能夠得到提高,草蓄平衡制度得到更好的落實。
(三)加快發展草牧業。要對有機、綠色畜產品重點發展,逐步將現代草地畜牧業產業體系完善構建起來。要從財政、技術等角度合理制定扶持政策,通過政策導向作用的發揮,鼓勵當地牧民對草畜聯動的生態產業大力發展。要積極推動草牧業的轉型升級步伐,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將退耕地、農閑田等充分利用起來,促使人工種草規模得到擴大,飼草供應、儲備等得到增加。農區要對種植結構積極調整,廣泛種植青燕麥、飼用玉米等飼草資源,對秸稈飼料化潛力深入挖掘,落實糧改飼試點工作。要通過扶持政策的推行,逐步將具有較大規模和帶動力的飼草料生產、加工等龍頭企業培育出來,為草牧業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助力。
(四)轉變畜牧業發展模式。要增加資金投入,大力建設各種草地基礎設施,如牲畜暖棚等,避免對天然草地過度依賴。要提升牧區經營的組織化、集約化程度,對新型經營主體大力扶持和培育,深入推廣各種新型經營方式,如生態牧場等。要科學整合牲畜、草場等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牲畜資源。要對草地畜牧業區域布局進行合理調整,科學保護草地,對牲畜數量合理控制,深入開展人工種草等活動,促使牲畜舍飼率得到提高[2]。要積極繁育優良品種,對生產母畜比例適當增加,促使畜群結構得到優化。要對高效養殖技術大力推廣,促使養殖效率得到提高。要將精準休牧試點經驗推廣下去,依據地區草地的實際生產力,落實休牧、補飼等制度,以便更加科學的利用草原。
(五)完善草原生態管護機制。要依據黨中央的精神方針,將草原核查監管機制完善構建起來,促使禁牧、休牧、草蓄平衡等基本制度得到深入落實,天然草地得到高效利用。要結合地方情況,對草原法律法規等進一步完善,科學建設草原服務體系,優化草原監理人員隊伍,將豐富的監理手段運用過來。要對生態管護公益崗位規模進行擴大,及時將鄉鎮、村兩級管護隊伍組建起來,充分發揮牧民的主體性作用,增強管理、保護工作的動態性和長效性。同時,要結合生態保護工作的發展要求,促進牧民的轉崗就業,促使牧民的收入水平、生活品質等得到提高。此外,要強化宣傳教育培訓工作,引導農牧民充分認識到草原保護的重要性,持續提升牧民的文化水平和技術能力,將一大批新型牧民培育出來。
(六)強化草地監測體系建設。要拓展資金來源,完善建設草地監測服務隊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對草原監測機構的辦公設施、工作條件等進行改善。針對傳統監測技術暴露的問題,要將一系列先進監測儀器設備、監測技術等應用過來,如遙感技術等,定期監測草地植被、生產力狀況,提前預警可能出現的生物災害。通過動態監測工作的深入開展,能夠幫助相關部門更加科學的制定載畜量標準,從技術角度維護草蓄平衡。
(七)推動后續產業發展。要結合實際情況,將牧區后續產業扶持基金設立起來,調動廣大牧民創業、轉業的積極性。要發揮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的主導作用,對生產要素高度整合。要深入整合二三產業,將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引入進來,促使有機綠色品牌得到塑造,產業鏈、產業范圍等得到拓展。要對新型經營主體大力培育,引導廣大牧民積極參與進來,改善牧民的生活品質。
綜上所述,目前草原退化問題較為嚴重,草蓄平衡制度得不到全面落實,不利于草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針對這種情況,要從多方面著手,完善與落實草蓄平衡制度,加強草原管理保護建設,逐漸恢復草原生態系統,提高草地生產力,發展草原畜牧業的同時,凸顯可持續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