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琛
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任,如何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成了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首要問題。稅收作為財務人員必備的專業技能,在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擔任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無論是工作崗位要求還是會計考證需求,學好稅收都是專業學習必須完成的任務。
然而據學生普遍反映,稅收已成為他們學習會計道路上的攔路虎,究其原因,稅收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難題。第一,高職稅收課程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如何提高學生考試的通過率上,學生學習時重計算輕原理輕應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忽略國家制定稅收政策的經濟環境和歷史背景,忽視稅收的市場作用和企業地位,無法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第二,我國稅收政策變更頻繁,僅“十三五”期間,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三大主體稅種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教材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導致學生學習時無法使用完全適配現行政策的教材,對學習的準確性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考慮到以上問題,在稅收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實施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部分知識的獲取由線下轉移至線上,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的教學困境。
簡單來說,混合式教學混合的是線上與線下這兩種不同的教學環境,而從本質上來講,混合式教學還混合了教師、教材、教學目標、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對象等,是對傳統課堂的有機整合。細數不同學者對于混合式教學的實踐研究,多利用了MOOC、SPOC 以及不同類型的移動技術和云技術,顛覆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方法,使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性更強、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主性更強,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思考、探索、協作能力。
本文基于筆者的前期研究和教學實踐,從教學資源、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等方面對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具體應用加以分析。
《稅費計算與籌劃》是高職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筆者于2018年秋季學期承擔了學校18 會計對口3、4 班(班級人數105 人,以下簡稱大班)以及18 會計信管對口1 班(班級人數23 人,以下簡稱小班)兩個班級的教學任務,鑒于對口升學的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興趣高于其他班級更易推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且兩個班班級規模不同可對實施結果進行對比,最終選定在這兩個班級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關鍵在于多樣、及時、完善的教學資源,從構思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以來,筆者先后主持了學院慕課、智慧教材及教學資源庫等項目的研究與建設,通過近五年的努力已建成了集智慧教材、課件、試題庫、慕課、微課為一體的教學資源庫,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儲備。
為順利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所有的教學資源均提前上傳至智慧職教平臺上供學生線上學習。課堂教學平臺選用了云課堂APP,其優勢在于可與智慧職教實現資源共享,便于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此外,教師還可隨時查看學生對于所布置的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任務的完成度,上手容易、使用方便。
為詳細說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以“增值稅稅率”的講解為例進行闡述。我國增值稅稅率自2017 年以來先后經歷了合并、下調等多次變革,學生對此內容存在諸多疑點,特別是兩個試點班級的學生以前參加過初級會計師的考試,稅法的變革對其知識體系的整合帶來了一定阻礙,是一個典型的教學難點。
1.課前。在課堂教學前,教師通過云課堂向學生布置課前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觀看增值稅稅率的慕課視頻及有關增值稅稅率調整的社會新聞視頻等并完成課前測驗。
2.課中。課堂上,隨機抽取學生進行學習成果展示,考核其自學效果。在隨后的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討論或頭腦風暴等,例如營改增為何設置了不同檔次的稅率、零稅率與免稅及是否存在區別等;并通過隨機設置課堂測驗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能保持集中在課堂上。
3.課后。完成課堂教學后,由學生在云課堂上對教師和自己進行評價,并完成課后拓展任務,思考增值稅稅率調整會對納稅人的日常稅務處理產生哪些影響。若學生對課堂內容仍有疑問,可通過觀看微課視頻查漏補缺或直接與教師聯系解決。
通過以上教學過程的實施,發現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的提高有顯著成效。兩個班級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時各教學環節的參與數據如表1 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課前環節中,學生對社會新聞的興趣大大高于課程慕課,即使兩個班均有80%以上的學生進行了慕課學習,但后臺數據顯示超過60%的學生學習進度停留在前50%,這也導致學生課前測驗的準確率較低。對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教授自主學習的方法,提供趣味性更強的課前學習資源;此外,還可通過設立學習小組互相督促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表1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各班各教學環節的參與度統計表
課中環節中,由于教師直接介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的參與度明顯高于課前環節,且經過教師講授后,學生完成測驗的準確率大幅提升,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很好。不過從以上數據也可發現兩個不同班級的實施效果存在略微差別,整體來看小班學生的參與度要明顯高于大班學生,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小班的應用效果要優于大班,這與傳統課堂并無二致,可見推行小班制教學仍然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舉措之一。
相較于課前和課中環節,課后環節的實施效果顯得差強人意,由于課后任務的完成情況不計入學生的平時成績,導致兩個班級的課后任務完成度都不高,表明學生在完成相關學習任務時仍需要一定的助推力。如何提升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依然是教師在日后教學過程中應致力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