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慶娟
摘要:英語復習課該怎么上,如何把復習課的自主權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復習課煥發生命的活力?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發現如果在復習課中創設一條立意新穎的“storyline”,各項任務圍繞該“storyline”開展,就能夠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鮮活起來。
關鍵詞:復習課? 創設? storyline? 鮮活? 交融
英語新課程實施幾年來,復習課的教學方法一直是一片幾近荒蕪的土地,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也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復習課上,大多數教師選擇傳統的“滿堂灌”或題海戰術,不僅使復習課堂乏味,學生學習積極性受挫,同時也削弱了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
而新教學理念下的成功的復習課,不僅僅是教學任務得到切實落實的復習課,更應該是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索、愉快合作、心靈交融的復習課。
那么,我們該如何把新課程的復習課上得有聲有色,把復習課的自主權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復習課煥發生命的活力呢?在聽取2007年普陀區初中中考復習研討課基礎上,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發現如果在復習課中創設一條立意新穎的“storyline”,各項任務圍繞該“storyline”開展,就能夠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鮮活起來。
一、“storyline”內涵的界定
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對于課堂處理有較強的靈活性,對于課堂上出現的情況能創造性地做出回應,但是,他們也需要事先考慮好一堂課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如何達到這個目標,而圍繞教學目標所設置的一系列課堂活動過程中提綱挈領的中心線索就是我們所說的“storyline”,它是教者在反復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形成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思路。
第一次接觸“storyline”進行英語教學是在外教的口語培訓上,在為期七天“Workshop”的口語培訓上,外教采用了“storyline”開展口語教學,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在復習課中創設“storyline”的必要性
一個精彩的故事,一定會有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一堂圍繞教學目標而設置一系列活動的英語復習課同樣離不開一條精心設計的“storyline”。 那么在復習課上為何要創設“storyline”呢?總結一下,主要是因為:
(1)“storyline”讓復習課堂環環相扣。復習課中,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會設計眾多的任務,而任務之間往往缺少必要的聯系,因此就需要一條“storyline”把這些分散的任務串接起來,以連貫方式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新標準UNIT 7 travel的復習教學設計上,上課教師把Bill來北京學聲樂,假日去北京參觀名勝,了解中國歷史等看似不太相關的任務通過“奧運”載體,以“Bill要當志愿者”為“storyline”串接起來,在落實教學目標的同時,又進行了充分的發散與拓展。
(2)“storyline”讓復習課堂美麗綻放。現行的英語教材雖然給出了許多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材料,在復習課上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材料有目的地設計并串接復習任務, 達到課堂結構完整,步驟連貫,但從美感角度上看,這樣的英語復習課還欠精彩。而一條提綱挈領,立意新穎的“storyline”將會賦予一堂英語復習課以藝術美感。例如在How to fill the missing words(首字母填空)復習課的處理上,上課教師采用了以 “畢業禮物----影集”為載體,設置一系列任務,以“憶往昔, 完成畢業影集”為“storyline”,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賦以這堂復習課新穎的立意和較強的審美效果。
(3)“storyline”讓復習課堂心靈交融。在復習課中教師首先確定語言交流的主題和教學的目標,然后根據語言和學習需要設計與實施任務,包括設計任務的實施過程和決定檢測的方式與手段等。而一條主題鮮明的“storyline”將會很好地體現語言交流的主題,并引導學生有效地參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既定目標。例如在中考復習課How to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given words(選詞填空)一課處理上,上課教師在反復思索后提煉出“減壓”話題,設置了“熱線求助(一學生想離家出走)——學生日記一則(一學生深受壓力之苦)——中外中學生生活對比(中國學生壓力過大)——放松心情(分享減壓之樂)——提供減壓建議(幫助出走學生)這條“storyline”進行語篇選詞填空訓練,語言交流的主題鮮明而有意義,小組互動活動熱烈而有效,學生在語言的交流中心靈交融,既釋放了壓力,又對戰勝困難充滿了信心。
三、在復習課中創設“storyline”要把握幾個度
“storyline”就好比是一堂復習課的“靈魂”,課堂的各項活動都將圍繞它開展并通過它進行發散與拓展。因此,“storyline”清晰與否,生動與否,決定了整堂課的思路是否清晰,課堂氛圍是否生動,小組活動是否有效。一個話題、一則新聞、一個觀點、甚至一個詞匯,都可以成為“storyline”創設的來源。那么如何創設“storyline”,開展有效活動呢?筆者認為應該把握以下幾個度:
(1)把握“storyline”題材選取的精度。在透徹分析了教學目標之后,教師不應該急于設計課堂活動的各個“子任務”,而應先提煉教材內容。教師要抓住能起主導作用的關鍵詞或成語、主要句型、中心句和語言功能來設計課堂“storyline”,使教學內容清晰明確。
(2)把握“storyline”題材選取的適度?!皊toryline” 選取的題材難度必須符合學生現有的語言水平,不要拔高難度,不要偏離課程目標,否則容易引起學生的焦慮情緒甚至厭煩心理。
(3)把握“storyline” 題材選取的廣度?!皊toryline”的創設首先應該遵守真實性原則;其次,要符合趣味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另外,“storyline”的創設還應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因此,教師應該努力尋找生活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比較有趣味性有時代性的材料來創設“storyline”。比如在2007年中,學生較為熟悉的話題有“快樂男生”、“奧運志愿者”、“舟山網絡歌手”等,這些話題都可以成為我們一堂課的載體,圍繞這些載體,我們就可以組織有效的小組學習互動活動,并最終由這條“storyline”升華為一個有意義的主題。
四、感悟與啟示
本堂復習課清晰的“storyline”不僅賦予課堂以完整的結構和美妙的布局,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上課老師帶著學生和聽課老師一起思考感悟,心靈交融,這是一種內功,也是一種境界。所以說一條明晰的“storyline”就好比一條精品旅游路線,能把學生帶進一處處風光秀麗的景點,使一堂課顯得有條有理,環環相扣,而且重點突出,精彩紛呈。
復習是學習的延續,復習課教學的研究和實踐應受到每位教師的關注。為了讓我們的每一堂英語復習課更有美感,有意義,我們應該不斷努力鉆研、積極探索,尋找新穎的“storyline”。
愿“storyline”讓我們的復習課堂更鮮活,讓學生的心靈更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