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潔
摘要:最為完備的教育是學校和家庭的結合,尤其是在當代教育事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家庭教育缺失問題表現得越來越突出,家庭和學校教育脫節,也為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阻礙,自然也讓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顯現出了實施難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是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發展的重要內容,為德育開辟了堅實渠道,同時也為家校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要改變傳統思路,將重視德育成長和密切家校合作作為教學突破口,創建家校合作的良好局面,提升課程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德育;家校合作;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新課改頒布落實的背景下,學校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并通過大力推進德育來滿足學生綜合成長的要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德育平臺,要想提高德育效果,就需要把家校合作作為重要突破口。因為學生德育工作復雜而又有難度,只是依靠學校單方面努力,是無法獲得理想效果的,獲得家庭的支持與幫助會讓教師的教育教學事半功倍,為學生的德育成長提供更好的保障,體現出家校合作的獨特優勢。本文將著重就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推進家校合作,促進學生德育成長進行探究。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密切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孩子來到世界上最先接觸的是父母,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他們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在學生的身心發展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于教師而言,要想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就要關注家庭教育,發揮父母的引導作用,同時也要體現出學校在專業教育方面的獨特優勢,促進和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學校在推進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雖然要發揮學校教育的專業性優勢,但是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作用的發揮,以便在家校合作當中形成教育合力。第一,家校合作有助于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優勢互補。家庭教育對學生教育來說有著極大的影響力,為他們提供了主要的成長場所,而家長又因為第一任老師的角色而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展。學校能夠為學生提供接受正規教育的場所,同時影響學生德育成長。家庭與學校教育均在學生的一生當中發揮了突出作用,只有深化家校合作,才能夠促進教育優勢互補,綜合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其中家長可以用真心感化學生,并通過榜樣作用引領他們成長。學校則可以利用專業方法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積累,促進德育科學化發展。第二,家校合作有助于推動學生德育工作的順利推進。以往的德育以學校教育為主,但是學校時間比較有限,班級學生人數相對較多,想要全面掌控學生的實際情況,并進行針對性指導比較困難。這就需要家庭教育作為重要的輔助條件,通過家校配合的方式保證德育全面展開。家長可以向教師反饋學生在家的表現,學校可以基于理論與實踐方法引導家長有效推進德育,并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促進德育成長,保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果。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促進德育成長密切家校合作的措施
(一)明確雙方職責,實現多維互動
為確保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順利開展,利用這一課程陣地落實德育,就需要重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密切配合,發揮家庭教育優勢,進一步保持學校教育的專業度,并在二者配合當中構建良好的合作機制,產生1+1>2的效果。為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搭建職權明確和多維互動的組織平臺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在課程深化改革的大環境下,可進一步發揮家長委員會的橋梁與紐帶作用,促進學校與家庭互通,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增強家長參與道德與法治教學和合作教學的興趣,讓家長獲得成就感以及工作熱情,比方說構建家長義工制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措施。具體來說,學校可定期組織家長到學校給學生講課或者是講故事,增進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多維互動,加深彼此的了解,消除誤解與隔閡。例如,在教學《可愛可敬的家鄉人》時,教師就可以積極招募家長義工,讓他們解說家鄉可愛可敬的人,挖掘正面故事,塑造正面榜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創新合作模式,提供保障條件
家校合作是提高德育成效的重要措施,而家校合作是極具代表性的雙邊活動,要獲取良好的互動效果,就要打破傳統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思維,不再局限于設定統一性的教育目標及運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而是要讓家長和學校共同為學生的德育成長提供保障,實現深層次和體制性的教育合作。在家校合作當中完善制度是必要的保障條件,家校合作體制建設也決定著德育質量正面效能的發揮效果。一方面,要注意確定家長和教師在家校合作德育當中的各自職權范圍,在分工協作當中提高合作效果。另一方面要成立專門的組織平臺,比如家長委員會、線上溝通平臺等,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定期交流溝通,把握學生的學習現狀或者是交換教育指導意見,構建良好的家校對話協商機制。比方說教師可以建立家校微信群,除開展正常交流之外,可以分享和德育主題有關的視頻資料和知識技巧,提高家長以及學生的學習意識,有效提高教育質量。
(三)豐富互動活動,保障合作效果
為確保家校合作效果,促進學生德育成長,就需要在家校合作當中深化多維互動,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家校合作活動,進一步打造和諧寬松的教育氛圍,增進學校和家長彼此的了解,在消除隔閡當中進一步提高合作的密切程度。學校在組織合作活動時,需要選準科學化的主題,同時還需要保證活動特色鮮明,能夠真正為學生德育素質的發展提供支持,并且體現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功能。例如,可以組織親子閱讀活動,選擇道德與法治課程相關的書籍,通過家長和學生共同閱讀與深度解讀的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教學效果。當然學校也可以挖掘并利用家庭教育資源,邀請不同職業特長的家長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增強家長的參與意識以及成就感,促進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三、結語
隨著以德為先和立德樹人理念的貫徹落實德育的受關注度日益提高,小學對德育重要性的認識也進一步提升。開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并對課程教學進行優化設計的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給學生的德育成長提供主陣地和重要平臺。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想最大化地滿足德育要求,只是依靠學校單方面力量,是無法獲得良好效果的,還需要尋求家庭教育的支持,構建家校合作的教育新模式,有效調動學生的道德情感,同時促進小學德育體系的完善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祁潔瓊.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學生德育教育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2).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