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璐
摘要: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中,二十四節氣是對農時的把握,古時以此作為農作物播種、秋收的主要時間依據。二十四節氣是中國農業發展的縮影,是全中國人民的智慧,是在中國歷史的農業發展中總結出來的。在幼兒園教育中滲透二十四節氣教育,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見證。本文就以當前新媒體與二十四節氣教育為主要研究對象,就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在學前教育中廣泛傳播二十四節氣知識提出一些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二十四節氣;幼兒園
一、二十四節氣在幼兒園傳播的主要意義
(一)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需要
節氣教育蘊含著諸多的文化內涵,古時人們靠節氣指導耕作,當前對幼兒進行節氣教育能讓幼兒充分感受自然的魅力,開拓幼兒的視野,體驗探秘自然的愉悅,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培養幼兒喜歡探究、樂于親近自然的品質。《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幼兒的學習特點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通過具體活動的直接感知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比如在冬至這一天,幼兒晨間入園時高興地將一個心形冰花遞給教師:“老師,媽媽說今天是冬至,這是我和媽媽做的,請老師和小朋友看一看。”“我也知道冬至,爺爺說冬至吃水餃,要不然會凍掉耳朵的。”幼兒在這樣的日常生活中,親身感受到冬至節氣,并且樂意與大家分享,這是對節氣知識學習的一個良好基礎。同時節氣文化中不僅包含自然界的相關知識,還有很多的節氣風俗活動,結合節氣文化,開發多種形式民俗游戲、傳統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直接獲得身體的、情感的、思維和認知等多方面的發展,同時在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態度和發展傾向,這將是幼兒持續學習與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品質。幼兒在節氣活動中,不僅能夠親近自然、學習與體驗傳統文化和習俗,同時還能感受到古代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增強自身民族自豪感。
(二)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需要
在當前精準的濕度、溫度、風力等一系列氣候條件的測量下,很多大規模的產業化農業生產已經逐漸取代了個體化的農業發展,但是二十四節氣歌是中國歷史上對歷法、對節氣、對農業發展以及地球自轉、公轉等一系列科學知識分析匯總的文化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當前的應用率不是特別高,但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濃縮的精髓,有必要在世代發展中流傳下去。在學前教育中教授而二十四節氣歌,通過朗朗上口的節奏,便于記誦的方式讓兒童進行學習,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升整個民族價值認同感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新媒體環境下二十四節氣在幼兒園的廣泛傳播
(一)通過家校共育的方式提升新媒體環境下二十四節氣的傳播
學前教育的過程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重要性是一樣的,這一時期的幼兒通過家庭教育學習道德知識,通過學校教育學習文化知識與同伴之間的相處技巧以及適應學習環境的能力等。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背后蘊含的文化知識是博大精深的,是幼兒在生活中及以后學習中要掌握的一部分知識,通過家校共育的模式進行教育,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在家庭教育中,自媒體的使用度也相對較高,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通過模仿、文化解讀的方式對二十四節氣中的相關圖片、音頻、視頻進行收集等,比如在人民日報的微信公眾號中,每一個節氣都會有專門匹配的圖片、習俗與禁忌等,沿襲中國的傳統文化。教師把這些知識整合提煉進行推送,讓幼兒在每一個不同節氣的時間段里進行學習,同時按照中國傳統的“天地人”思想,根據中醫養生理論,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飲食習慣。
(二)充分利用園內公眾號、微信群推送相關知識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負責對幼兒的生活習慣進行培養,教師負責對幼兒學習習慣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習慣進行培養,連接家庭與教師之間的主要紐帶——微信群或者公眾號等,教師將二十四節氣中的知識通過動圖制作的方式進行分解,比如在春分日時,按照周圍生活中的變化、地理原理、歷史沿革、農業發展及當前的時代發展等各個角度進行知識的拓展,幫助幼兒拓寬基于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知識,通過互聯網圖片及視頻、音頻的方式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加深記憶,為幼兒進一步學習文化知識、社會知識等打下基礎。教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推送的方式讓幼兒就身邊節氣之間的主要變化進行觀察,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記載下來,以此作為幼兒了解自然、親近自然、學習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通過網絡活動加強幼兒記憶
新媒體中,自媒體對幼兒與家長的影響較大,當前的各種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等,都開始成為人們展示自己、弘揚文化的主要舞臺,幼兒園階段,教師可以從幼兒的特長與興趣角度出發進行二十四節氣相關文化的學習,比如在互聯網短視頻平臺制作幼兒誦讀的視頻、繪畫作品展示、歌曲改編表演等,通過幼兒喜歡的方式讓幼兒在各類活動中完成對二十四節氣知識的掌握,同時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能力。在日常的二十四節氣推廣傳播中,不僅要求教師能根據節氣特點及幼兒特點進行知識的整合提煉,還要求家長做好接收者和中轉站,以此為契機提升整個教育主體對二十四節氣知識學習的熱情。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二十四節氣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時間,蘊含著大量的歷史傳說、節令飲食、養生文化、節俗慶典以及豐高多彩的民俗生活,豐富了中國人的文化精神生活,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新媒體將二十四節氣廣泛傳播,建構圍繞幼兒園的二十四節氣傳播體系,探尋行之有效的傳播途徑,使二十四節氣以更簡潔、便利、靈活的方式滲入幼兒的日常中,加深幼兒及家長對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知。
注:本文為張店區教育科學規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新媒體環境下二十四節氣在幼兒園的廣泛傳播研究”(論文編號:2019YG149)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方云.自媒體環境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以二十四節氣為例[J].民間文化論壇,2017(1).
[2]連曉環.“中華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20(16).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