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曉斐
摘要:折紙是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中手工教育的內容之一,是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所以它有著自身獨特的教育目的和意義。將折紙作為班級的特色教育貫穿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以孩子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快樂折紙為教育目標,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作者通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總結出折紙教學五部曲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幼兒教學;折紙;個體差異;欣賞評價
幼兒園的折紙教育是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折紙興趣,探究欲望,并不是要教會幼兒多少數量的作品。我認為幼兒學習折紙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尤其是中大班幼兒,教師應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嘗試、探索,發現問題,并通過互動來解決問題,享受活動和成功的樂趣。
一、序曲:選材循序漸進,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選擇一些幼兒喜歡又符合其折疊水平的物體,同時還提供給幼兒造型好看、折疊工整的范例,為幼兒欣賞折紙作品提供了機會。我們在日常的折紙教學通常都是按照主題設定所折的物體,這樣一來,每學期就會出現多種基本型折法,孩子掌握不熟練,折紙就變成了他們眼中的難事。因此,要制定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計劃,每學期熟練掌握一到兩個基本形折法,在實踐中,我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提供圖例,幫助幼兒學習基本的折疊方法。如:先學習對邊折——對角折——兩邊向中心折——向心折——集中一角折——雙三角折——雙正方形折——單菱形折——雙菱形折。同時,在幼兒學習某個基本折法的時候,提供與這一折法相關的多種圖例,鞏固對基本折法的掌握。如:學習雙菱形折法時,提供了菱形的變形:茶壺、啄木鳥、鶴的圖例。這種舉一反三的教學方法,不但使幼兒學會了一個基本折法,而且為將一物體變形成另一物體打下基礎,開拓了幼兒思維的多維性。
二、前奏:激發幼兒看圖折紙的興趣
幼兒對圖例是否感興趣,取決于要折的物體對幼兒是否具有吸引力。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次集中教育活動,首先我折了幾個幼兒喜歡的小動物,請幼兒欣賞,孩子們看了以后都爭先恐后地要跟教師學習折小動物。與此同時,教小朋友認識了一些折疊符號。如峰線、谷線、正折、反折符號以及它們的折疊方法,并且提供了“狗頭、貓頭”等圖例,讓小朋友按照折疊符號折紙。
三、主旋律:因人施教,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
面向全體提出要求。剛開始讓幼兒學習看圖折紙時,我采用集中教學的形式,啟發、引導幼兒掌握基本的折疊方法,提出折疊要求,如邊和邊、角和角對整齊,折痕壓平整等。
通過分組教學、個別指導的形式讓每名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分組原則視具體教育目標而定,有時按以強帶弱的形式混合分組,對于能力強的幼兒側重于培養幼兒獨立突破難點完成作品的能力,而且折疊的作品要選型美觀、棱角分明。對于動手能力稍弱的幼兒注重其觀察力的培養,通過教師指導、示范或讓小朋友幫助折出物體,并允許幼兒拆開范例,跟別人學折難點部分來逐步培養幼兒獨立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求新、求異的思維品質。在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交談,互相協作,在自己學會的同時幫助同伴共同進步。
四、再起: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指導
由于幼兒年齡小,自制力差,手部小肌肉的發育尚未完善,且折紙過程較為復雜,學習方法單調,因而掌握比較困難。因此,我在實踐中,總結出幾個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
(一)教學模式探究化
在折紙教學中,我經常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法,通過原來的折痕進行作品還原,難點也隨之解決,摒棄了“教師說教,幼兒跟學”的無趣教學模式,體現了幼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語言趣味化
在折“向心折”時,幼兒把握不住中心的位置。于是教師富有童趣地告訴他們:“現在有4個角寶寶到中心點去做客,請小朋友把寶寶送去。”幼兒帶著游戲的心情開始認真地折疊。
(三)教學形式兒歌化
在折紙活動《花蘑菇》中,教師以兒歌“三個角,擠中間,邊蓋角,真友好,翻個跟斗做游戲,兩邊一拉在一起”形象生動地介紹了折紙步驟,幼兒在游戲中輕松掌握了折法,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過程自主化
引導幼兒主動學習、認識各類符號,讓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游戲過程中輕松地認識和理解各種折疊符號。折紙《小紙變魔術》,出示折紙的基本符號,如出示↓符號,引導幼兒做腹背運動,出示←符號,幼兒做左體轉運動,用形象的動作表示折紙的不同方法或不同方向,幼兒認識也理解了折疊符號。
(五)教學內容整合化
折紙與故事創編整合,豐富折紙內容,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構圖技能,并大膽講述創編故事。折紙與表演延伸整合,在游戲中,幼兒大膽再現故事情境,表現故事中不同角色間的對話,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折紙教學與數學整合,折紙的過程是將點、角、線等反復重合折疊,構成三角形、正方形等各種形狀,滲透了數的概念、數序的規律,提高幼兒對數的理解力。
(六)教學評價鼓勵化
對幼兒活動給予適當的支持與鼓勵,調動幼兒的主動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人的態度對幼兒動作和意志行動的發展至關重要,在折紙活動中,成人的鼓勵和表揚可以激發幼兒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和毅力,使折紙活動順利完成。
五、結語
積極評價是孩子不斷努力學習的催化劑。教師應用賞識教育來肯定孩子創作中所蘊涵的價值,使他們在獲得經驗的同時,更加有創作的欲望和熱情。重視折紙活動的評價欣賞。折紙活動中注重幼兒同伴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通過交流,可以得到許多新信息、新經驗,發現和重新認識同伴的許多長處和價值。作品展示,利用折紙作品進行游戲或美化環境,給他們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臺,給幼兒作品進行肯定的激勵性的評價,滿足了幼兒體驗成果的快樂。
參考文獻:
[1]陳錦霞.幼兒折紙藝術課程實施策略[J].江蘇幼兒教育,2016(4).
[2]徐益丹.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折紙教學探究[J].成才之路,2019(10).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