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文霞
摘要:區角活動是學前教育的重要部分。區角環境的創設,直接關系到區角活動的有序、高效開展。幼兒園區角環境創設需要堅守一些原則:堅持適應性與有效性并重、堅持開放性與層次性并重、堅持參與性與安全性并重。只有堅守這三項原則,才能真正為幼兒創設一個適宜成長的區角環境,提升區角活動的有效性,促進幼兒健康、自主、個性化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區角環境;創設原則;探討
在學前教育實踐中,區角活動能有力促進幼兒成長。作為幼兒教師,不僅要把握所投放的材料,還需要關注區角環境的創設??梢哉f環境是幼兒不說話的教師,是除父母、教師之外的第三位“教師”?!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就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以幼兒發展為本、創設幼兒發展所需要的教育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區角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的性格、審美、品格等方面都有重要影響。在區角環境創設中,教師除了自己身體力行外,還要關注幼兒的自主意識,引領幼兒參與區角環境創設,利用適宜環境來啟發幼兒的智慧與創造力。那么,怎樣搭建適宜的區角環境?又有哪些原則?
一、堅持適應性與有效性并重
皮亞杰在《智力的起源》中強調“一個人,不太注意熟悉的東西,因為司空見慣;不太注意不熟悉的東西,因為與他的圖式思維沒有聯系?!眳^角環境的創設,不單是主題、材料的選擇問題,還要能夠與幼兒的生活體驗相結合,提升區角教育活動的質量。如在小班區角環境創設時,由于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少,要突出對小班幼兒注意力的吸引,就要考慮色彩艷麗、形象生動的材料,使其契合小班幼兒的心智特點。同樣,對于不同階段的幼兒,在區角環境設計時要適應相應幼兒的成長需要。如新入園幼兒,對幼兒園不熟悉,與父母家人分離后,感到不適應。在“娃娃家”區角環境中,張貼美味食物的圖片、小朋友的全家福照片,以及投放一些毛絨玩具,幼兒會逐漸停止哭鬧,愿意走進區角,參與游戲,漸漸適應與其他小朋友進行交往。同樣,區角環境的創設,還要彰顯有效性。對中班幼兒來說,具備一定的社會與生活經驗,在認知上表現欲強。在區角材料與環境搭建上,可以突出情境氛圍。如準備一些演出服裝,張貼童話劇人物、音樂、歌唱、舞蹈類照片,特別是搭建小舞臺,滿足幼兒的表演欲。對于大班幼兒,獨立意識增強,更喜歡展開思維與探究。在區角環境上,宜引入益智材料、科學探索環境,讓大班幼兒能夠自主去想象,去體驗探索的樂趣。
二、堅持開放性與層次性并重
區角環境的創設,要體現開放性。開放性環境,更有助于激活人的自主學習意識。對于每個幼兒來說,在面對區角環境時,都迫切地希望參與操作與體驗。所投放的材料、設施,并非都需要精致、完美,但必須要有探索價值。如對于做工精美的高結構性材料,幼兒的專注度往往較低,一段時間后就會喪失興趣。但對于低結構化材料,如水、土、沙子等,反而可以玩一天而不覺得厭倦。這些低結構化材料,為幼兒想象力的開發提供了探索機會。因此,從區角環境設計上,要關注幼兒的興趣點,還要突出區角主題與幼兒心智特點的契合。注重開放性設計,給幼兒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間,這顯然更有效。同時,對區角環境的開放性設計,還要突出多主體的共同參與,如教師、家長、其他幼兒的共同合作,來增進師幼、親子關系。在幼兒園區角環境創設上,對同齡段區角環境、混齡段區角環境的設計,也要有所變化。教師要把握參與主體間的協作性,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區角材料。區角環境創設要具有層次性,要讓幼兒有選擇的機會。每個幼兒,對區角游戲的選擇性并不完全一致。囿于認知水平、動手能力的差異性,在區角環境設計上,可以通過高結構性與低結構性材料的混合,來滿足不同幼兒對材料的多樣化需要。如在圖書角環境搭建中,對書的類型進行科學劃分,故事書應該如何選擇、哪類故事適宜哪些幼兒。對繪本的選擇,應該如何投放。一些繪本,幼兒已經耳熟能詳,我們可以結合故事繪本,延伸故事卡片、故事角色頭飾,讓幼兒在多樣選擇中根據自己熟悉的情節,創編故事。這種體現分層的區角環境,更有助于開發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也讓區角環境變得更豐富、更多樣、更有趣。
三、堅持參與性與安全性并重
區角環境的搭建,其主要目標在于激發幼兒對區角活動的參與性。但區角材料的準備與投放,要把握合理的“度”,否則將成為材料倉庫,無法有效地發揮區角環境的探究意義。對于每個幼兒,需要多少材料,要充分了解,如果材料太多,則無法實現幼兒專注力的激活。通常,教師在布置區角環境時,會根據人數來投放數量,以避免幼兒對一些材料的爭搶。但這種方案,會減少幼兒與同伴間的橫向交流。區角環境的創設,在強調幼兒自主性的同時,還要強調教師的引領與指導,提高區角活動效能。如在某“小醫院”區角環境搭建中,很多幼兒都爭著要扮演“小醫生”,而對“小患者”卻無人問津。這時,教師以“小患者”身份參與其中,提出要進行全身體檢。各個“小醫生”忙碌起來,有的負責量身高,有的負責稱重,有的負責看牙,有的負責開藥。在“小醫生”忙起來時,其他的“小患者”也逐漸加入其中。由此,對于區角環境,并非僅限于外在的空間布置,還要融入教師的指導與參與。另外,對區角環境,安全性要貫穿始終,安全性是確保區角活動的根本條件,在區角環境布置上,教師要優化區角各項設施、材料的選擇。如地面要平整,不懸掛易碎物品,無外漏電源插孔。對小班幼兒,要避免易吞材料的投放;對鐵制品、木制品、邊角進行處理。
四、結語
總而言之,區角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其有效創設對幼兒的成長意義非凡。在實踐操作中,幼兒教師要勇于面對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堅守以上三條創設原則,為幼兒搭建快樂、益智、趣味、豐富、安全、恰當的活動空間,讓幼兒從操作、探索、交流、合作中獲得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宿麗娟.優化幼兒園環境? 創設幼兒發展的“天堂”[J].學周刊,2019(23).
[2]袁愛英.幼兒園環境創設對幼兒教育的影響[J].學周刊,2019(8).
[3]白曉紅.幼兒園區角環境創設原則的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8).
[4]曾亞萍.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的原則及策略[J].甘肅教育,2016(15).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