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欣
摘 要:作為企業存亡決定性的因素,資金管理的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隨著供給側結構以及經濟發展思路的引導,多個行業都在進行不斷地整合、分散,資金問題也隨之相應出現,各行業均有資金鏈的斷裂情況,在進行資源的整合過程中,資金的整合是關鍵,基于對集團的資金管理下統借統貸的相關問題進行探析,為問題的解決提供最佳方法。
關鍵詞:資金集中管理? 統借統貸? 財稅? 政策
資金整合的關鍵環節之一為資金的集中管理,部分集團中通過統借統貸的形式進行集中的整合管理,企業需要通過在沿線的經濟建設參與實現自身短板的補償,促進資源整合力度強化,最大限度地促進優勢資源力量的發揮。我國對于統借統還的業務也大力支持。
一、資金集中管理下統借統貸操作模式
資金集中管理下統借統貸將財務公司作為基礎,進行資金的集中管理,將存量資金盤活提升使用的效率同時將可能帶來的風險減低到最小程度,通過資金的統籌管理,將管理的模式最大程度調度,統借統貸的管理將借款集中向下屬單位分撥的形式,這種借款的形式能夠完成系統的資金管理,財務公司為基礎的資金的統一調度管理,通過外接的款項實現通借的資金獲取的形式,通過向所屬的財務公司進行管理的統貸,完成債權及資金的獲得后,在集團及下屬單位間簽署必要的合同同時進行資金的分撥,后收取利息后轉向企業的集團,向債券的購買方統一歸還。
二、資金集中管理下統借統貸的財稅問題
(一)統借統貸財稅政策解讀
當前財政部、國稅總局對于借貸的相關業務內容的統一有規范性要求,對于企業以及企業中心的核心單位的所屬財務的公司,規范為支付金融機構單位的借款利率及債券票面的利率維持在核心企業及集團財務水平之下,企業及單位下屬的利息在增值稅的免稅項目中,支付與金融機構的利率及債券票面的利率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同時需要交納對應的全額增值稅務。
(二)統借統貸財稅的實務操作
(1)當前的主體及款項利率對應相對較為困難,無法實現全面的“資金提供方”與“資金使用”還需要承擔如支付承銷以及登記服務等費用,承銷的費用維持在債券面值的 0.5‰到 1‰額度,同時票面的利率為統借方的實在對外支付的資金成本。
(2)計稅基礎的規定不利于資金的收取,在計稅過程中,通常對于統借方有較高的要求,規定統借方的資金高于支付于金融機構以及債權的票面利率水平,同時將繳納的全額增值稅付清,即使所收財務出現部分較小份額的誤差,也會導致全額的增值稅務繳納,基于對于沉沒成本等相關探討,在統借于企業的過程中,利率上浮導致實際資金成本覆蓋,但是不在規定的免稅的相關政策中,因此此項計稅政策沒有體現增值稅對于增值環節征收稅金的實質。
三、資金集中管理下統借統貸的財稅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遵守財政稅務政策
在當前的財務制度下,以相關內容為基礎,對工作進行完善,強化自身的企業基礎工作,合法遵守相關的免稅政策。這需要企業不斷地強化制度規范,對臺賬的管理以及主體、款項、利率等問題針對性提出統借統貸的政策,確保主體責任及資金管理模式的應用落實,完善統借統貸的合同范本的設計,將借出、借入的利率匹配得當,完善臺賬內容的管理,對于資金管理的相關進行記錄,同時保留經營的存留資金。
(二)做好機關的溝通工作
應該及時做好與稅務機關的相關溝通工作,將備案向集團的資金集中管理下的統借統貸方向歸納,形成合理、規范的制度模板以及稅務溝通的備案內容。
(三)人性化設計稅務制度
稅務制度應該更加具有人性化的呈現形式,其實際的操作與傾斜應該保持現有的資金財稅政策下,維持利率水平及計稅基礎的細化,從而更有利于免稅統計統貸政策落實,對使用者的利率上限設置為非票面的利率,同時如果出現較為復雜的問題,應該根據對應的借入以及借出的利率采用綜合的利率形式,在進行計稅的基礎工作調整時,對于統借方以及資金的使用者,應該收取較為高利率的增值繳納稅以及非全額納稅,從而實現增值稅的流轉本質,如果全額進行征收,為實際上的重復征稅,也是營增改不完全的體現。
四、結束語
資金整集中管理被政策的支持,根據當前對我國的經濟形式的觀察,資金的集中管理是實現成本降低以及資源配置優化的有效途徑。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企業需要通過在沿線的經濟建設參與實現自身短板的補償,促進資源整合力度強化,最大限度地促進優勢資源力量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張潔.關于資金集中管理下統借統貸的財稅問題討論[J].現代經濟信息,2017,(18):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