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慶美
摘 要:農業經濟支撐著科技的發展,發展農業可以維持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在發展農業經濟管理時,要整合新技術、新管理方法,加快農村經濟現代化進程,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介紹了農業經濟管理的概念,分析了農業經濟管理現狀,提出了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創新;發展現狀;解決措施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2-0086-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農業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經濟管理不僅影響國家的發展,而且與農民的收入息息相關。目前,我國正在開展新農村建設,只有加強農業經濟管理,才能促進農業走向信息化、集中化發展道路。有關機構和工作人員要認真研究農業經濟管理問題,整合新農村建設的相關內容和制度,運用科學方法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確保農業經濟能夠走向信息化道路[1]。
1? 農業經濟管理綜述
農業經濟管理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并對員工進行激勵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業經濟管理能促進農業發展。其主要任務是合理組織生產力,正確管理生產條件,及時適應客觀經濟和自然法的要求,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財力和自然資源,合理組織生產、供應和分配,通過有效處理國家、企業以及勞動人員之間的關系,來調動農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以最大限度滿足社會對農產品的需求[2]。
2? 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現狀
農業開發區一般都在農村。與城市相比,農村的科技發展速度較慢。很多生活在偏遠山區的勞動人民適應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差。同時受傳統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影響,農業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導致在傳統農業向創新型農業轉型時跟不上發展進程,限制了農業的發展。要想實現農業經濟騰飛,就必須提高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水平。
3? 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1? 管理機制落后
目前很多地區在進行農業經營管理工作時,仍然使用傳統的管理模式,這導致農業管理與新農村結構不一致,農業信息化發展也受到落后管理模式的制約。而且許多地區建立的農業管理機制不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導致農業經營管理效率低下。
3.2? 技術和設施老舊
信息技術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許多農村地區使用的農業技術和設施都比較陳舊。同時,農村生活條件較差,許多農業技術人才不愿扎根農村。農村管理技術觀念陳舊,農村經濟水平得不到提高。
3.3? 勞動力轉移
在農業經營發展過程中,農村地區勞動力轉移的現象比較常見。為了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很多年輕人會選擇進城務工,導致農村勞動力明顯不足,大量土地閑置甚至荒廢,農產品供應不足。
4? 創新農業經濟管理理念措施
4.1? 管理理念要結合現代化發展
在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指導下,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也更加現代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生產工具逐步更新,生產方式也發生了變化。落后的經濟管理觀念會制約整個經濟、生產工具以及生產方式的發展,因此發展新的管理理念非常重要。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利于農業經濟的全面增長。管理者要想提升農產品的競爭力,就要提高農產品質量,需要對農產品的生產方法進行改進,對環境和生產質量進行監督。
4.2? 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
要想創新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模式,顯著提升農業經濟發展和管理效果,確保經濟管理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就必須重視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者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利用計算機和其他設備提升管理和生產環節的工作效率,保證產品信息的公開性和準確性。向社會公布公共信息,并向居民普及信息化知識,培養他們的信息技術意識,逐步實行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還需要為農業經濟信息化發展提供相應的設備,優化行政資源,為經濟管理提供科學的農業指導方針,從而提高農業經濟收入,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
4.3? 完善生產方式與管理制度
生產方式必須隨著管理體制和信息化水平的發展而改變并增加生產內容。整個生產過程必須實現現代化,以保證農民的利益,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生產上加強農業與工業的關系,在工業的協助下,農業的發展將更加現代化。建設與農業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農產品加工廠,利用原材料的優勢,與農業生產實現互利共贏。提高農業生產力,創造一體化的經濟管理模式。
創新管理方法也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關鍵。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只有制度具有可行性、科學性,才能保障農業經濟發展。同時要積極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結合區域產業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情況,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管理體制。
4.4? 經濟模式可持續發展戰略
實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基礎。創新型農業經濟發展與科學發展密切相關。農業經濟的發展不僅是指經濟值增長,還需要對環境和生產資源進行適當的保護和利用,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
從科技發展的角度來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在生產中,加大新農作物的研發力度,使新農作物能夠適應不同的土壤,在各個地區都可以種植,努力實現低投入、高產出。二是改進運輸、保鮮技術,購置食品運輸專用工具和存儲設備,保證農產品能夠獲得更長的保質期,減少運輸過程中造成的損失。
4.5? 提高生產者創新意識,培養管理人員
大部分農業生產地區的創新型人才較少,也沒有落實創新型人才的管理政策,不能留住人才。因此,要制定并落實相關政策,并培養一批專業人才,讓他們到農村基層工作,帶動農村發展。定期組織農民參加培訓,提升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讓農民直接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
5? 結束語
我國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分析這些問題可以得出,要想使經濟快速發展,就要將科學技術與新型管理模式進行有效結合,創新農業經濟管理理念,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提高農業經濟水平。同時,在發展農業經濟過程中還需與工業相結合,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勐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的研究[J].商情,2016(22):40.
[2]辛胡民.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8):30.
(編輯: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