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學生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如何讓學生主動、自覺的積累專業知識,腳踏實地的掌握專業技能,全面提升個人素質、思想品德,是高職院校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健全學生診斷與改進考核工作體系,摸清學生全面發展診改的依據和思路,找準診改的目標鏈與標準鏈,探索診改方法,如PDCA循環診改法,SWOT分析法,“望聞問切”四診法,有效實施學生全面發展診改,并進行實時的監測與預警,建立制度化、規范化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機制,同時,又始終保持創新的活力和動力,不斷為學生層面的質量保證體系注入新生力量,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業發展、個人素質發展和職業發展,提升育人質量是我們不斷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學生全面發展? 診斷與改進? 診改方法? 監測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1-0093-02
自2004年始,國家教育部首次啟動第一輪關于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工作,解決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規范問題。2008年在此基礎上日臻完善評估方案。2015年,教育部出臺印發《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通知》,要求各高等職業院校,從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五個層面建立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機制。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如何讓學生主動、自覺的積累專業知識,腳踏實地的掌握專業技能,全面提升個人素質、思想品德,是高職院校發展的重中之重。然而,重教輕學,人才培養方案單一,忽視學生的個性化教育,重知識輕技能等問題依然存在,因此,健全學生診斷與改進考核工作體系,開展好每一學期的自我診改、班級診改、二級學院診改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學生全面發展診改的依據與思路
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各高校要始終堅守立德樹人的根本,同時結合區域發展,立足學校“十三五”發展規劃,結合學校二級學院的學生發展規劃、學生發展標準、學生發展目標、學生發展方案、學生發展任務,以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等為依據,從學生的“學業發展”、“個人素質發展”、“職業發展”三個觀測點出發,以“思政教育、學風建設、團支部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團學干部培養、班級日常管理、就業與雙創教育、學生資助”八項輔導員工作職責為抓手,結合班級實際,包括班級的男女生比例、學生政治面貌、少數民族學生比例、學生生源地域分布、學生家庭情況(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單親家庭、普通家庭)、高考錄取類型(普招、單招、技能高考),按照“8”字型質量改進螺旋分步實施,完成高等職業院校診斷與改進工作,全面推進學生成長成才。
二、學生全面發展診改的目標鏈與標準鏈
(一)學生全面發展診改的目標鏈
在進行學生全面發展診斷與改進時,多數高職院校采用自上而下的內部考核體系,呈金字塔似的等級結構,根據學校的“十三五”發展規劃確立學校層面的診改目標,根據二級學院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生發展規劃、標準、目標、方案、任務,確立學院層面的發展目標,輔導員再據此,結合班情、學情,確立班級建設目標。現今,在“評辦分離”機制下,應轉變思想,在此考核體系上進一步完善,開展每一學期與每一年度的自我診斷與改進,撰寫自我診改報告,說明“診改”的現存問題,改進措施,使學生管理隊伍認識現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學生層面,通過在每學期初,自主填寫學生發展規劃自測表進行自我監控,并定下本學期的發展目標,期末驗收和表彰本學期所取得成果,以及下一階段的新目標和努力方向。
(二)學生全面發展診改的標準鏈
長江職業學院學生全面發展的班級診改標準是通過對照國家和學校標準,結合院部標準,制定班級規章制度來確立的。學生全面發展診改的目標鏈是由上至下,層層細化,抓住主要矛盾后,根據每個學院、每個班級的學情和班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定的。
三、學生全面發展診改的方法初探
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的指導方案是基于管理思想的戴明環,即PDCA循環。學生全面發展診斷與改進的方法也以戴明環的8字螺旋為運行單元,使學生從學業發展、個人素質發展、職業發展三個方面呈現螺旋上升趨勢。另外,通過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機會)研究分析以及對照專業在全國職業能力測評中取得的成績(優勢),結合湖北省高職學生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學生的診改措施,即SWOT分析法。
(一)PDCA 循環診改法
愛德華·戴明博士的PDCA循環,即目標-標準-計劃-組織-實施-診斷-激勵-學習-創新-改進的方法。在長江職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診改過程中:
1.首先根據電子商務專業的班級發展規劃,確立診改目標;
2.根據學校的學生管理手冊,學院的學生管理規定,以及班級的規章制度,確立診改標準;
3.根據輔導員為班級量身打造的學期工作計劃,設計診改措施;
4.由長江職業學院診改工作專班,統籌、協調診改工作,由二級學院內部質量保障小組組織、指導學生診改,由輔導員和電子商務班班干部、寢室長組成的班級診改團隊實施診改;
5.以思想政治工作、學生日常管理、黨團建設、班級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資助工作、學風建設、就業雙創教育幾個方面為抓手,制定工作要點,明確負責人,確定完成時間,保障診改順利實施;
6.對照確立的標準鏈、學生的全面發展自測表,診斷學生在學業發展、個人素質發展、職業發展等方面暴露的問題;
7.通過“示范班級”、“五四紅旗團支部”、“文明寢室”、“文明學生”“優秀班團干部”、“優秀學生”等集體和個人獎項的評選,建立激勵與懲罰制度,激勵學生下一階段發現問題、自我診斷、自我改進;
8.輔導員以及班級診改團隊通過理論學習,借鑒他人先進經驗,通過班級實際診改工作中所累積的經驗教訓,促進能力提升,制定新的診改方案;
9.在第一輪診改實施基礎上,創新思維,探索新的方法,尋找新的診改途徑;
10.通過第一輪診改,解決前一階段診斷出的問題,結合診改反饋、企業調研、市場分析、畢業生跟蹤調查情況,建立更高的目標。
由此,形成如圖2所示的8字螺旋診改。
(二)SWOT分析法
本文以電子商務專業班級全面發展診改為例,通過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研究分析以及對照本專業在全國電子商務職業能力測評中所獲得的成績,結合湖北省高職學生人才培養方案,確定電子商務學生診改措施。
1.優勢:歷屆學生創業成績突出,優秀畢業生在網絡信息公司、淘寶跨境公司備受青睞,校企合作基礎扎實,人才培養模式基本形成;
2.劣勢:高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習方法欠佳、留守兒童居多,缺乏社會責任感和明確的擇業目標;
3.機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迅猛,以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為龍頭,大大小小的電子商務公司林立,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空前,人才需求旺盛,學校創新“十三五”發展規劃,基本形成二級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4.威脅:互聯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對學生各方誘惑逐漸增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動蕩不安;在畢業生就業方面,省會城市人才爆炸,學生擇業困難。
根據SWOT分析法,分析出學生全面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以理論來指導診改實踐。
四、學生全面發展診改的監測與預警
學生全面發展診改通過以上三種方法,依據班級的班情、學情,制定一系列診改措施,達到診改成效。在診改過程中,強有力的監測手段和辦法,是保證診改順利實施的重要一環;對于思想倦怠、學業荒廢、缺乏人生目標、出現心理危機的學生及時進行預警和提醒,也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充分利用學校診改數據平臺,實施監督與控制
完善學情綜合分析平臺,完善數字化校園系統課外學分采集登記,實現學生全面發展診改過程、結果數據實時采集、實時分析處理、實時反饋。
(二)定期查看教學日志,監測學風建設
由學校教務處、二級學院教務科、輔導員與學習委員組成自上而下的自查體系,定期查看教學工作日志、學生聽課記錄本,及時發現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同時檢視學生上課的主動性與參與度。
(四)關注學工處聯合巡查通報,監測學生良好習慣養成
由學校學生工作處、二級學院學生科、校學生會、校團委學生干部組成的學工領導、后勤人員、社團學生干部多維度的監測人員體系,定期對學生的責任教室、寢室進行衛生聯查,并在宣傳欄、班級QQ群及時公布聯合巡查通報,可以很好的監測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三)定期心理測評與訪談,監測學生心理健康與思想狀況
在新生入學前,對全體學生進行心理測評和篩查,出現心理危機的學生由學院輔導員、學工干部、學校心理咨詢師層層關注;每學期對學生采取不同形式的心理測評與團體或個人心理輔導,不斷跟進心理測評情況,記錄學生的心理訪談情況,監測學生心理健康與思想狀況。
利用長江職業學院教學診改數據平臺、長江職業學院數字化校園系統課外學分登記記錄反饋、查看教學工作日志、聽課記錄本、輔導員工作手冊、學生心理健康記錄手冊以及關注學工處的聯合巡查通報,明確學生的預警參數,合理設置預警閾值,構建學生預警體系。
五、結語
學生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如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建立制度化、規范化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機制,同時,又始終保持創新的活力和動力,不斷為學生層面的質量保證體系注入新生力量,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業發展、個人素質發展和職業發展,培養培訓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升育人質量是我們不斷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強偉綱,王鑫芳,姜敏鳳.高職院校內部學生層面質量保證體系建立與診改機制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8(2):1-5.
[2]平怡.管辦評分離制度下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動態調整機制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9(2):12-14.
[3]王玉晶,郝媛.高等院校學生工作診改之師生共進的過程性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8(7):26-31.
[4]楊應崧,李靜,陳錫寶.高職院校專業質量保障的主體定位與頂層目標[J].上海城市管理,2015(3):88-89.
[5]張華.基于學生層面的個性化診改思路[J].河南教育·職成教,2019(7):45-47.
作者簡介:
邱貽潔(1991-),女,漢族,河南鄭州人,華中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長江職業學院專職輔導員;主要研究方向:課堂教學、跨文化交際、高校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