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鳳



【摘要】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形象性、藝術性、趣味性的特點,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利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往往可以使高度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靜止內容活動化、數形結合的內容形象化、模擬實驗的內容直觀化,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理解? 運用? 掌握? 深化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1-0113-02
數學內容自身的特點:抽象、多變、枯燥等,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仍然是“一張嘴、一支筆、一塊黑板、一本書”的教學模式,會使本來基礎薄弱的中職生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有可能發展到放棄數學。如何能激起學生對抽象枯燥的概念和嚴格生硬的定理、公式、法則感興趣?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形象性、藝術性、趣味性的特點,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利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往往可以使高度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靜止內容活動化、數形結合的內容形象化、模擬實驗的內容直觀化,將一些概念和定理變得生動、通俗、具體、直觀,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中職數學教學,是當前中職數學教師要深入進行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有助于理解
中專數學教材中許多概念都是由具體的事物觀察而抽象出來的。要正確理解概念,就必須引導學生對概念逐字逐句加以推敲分析,對于那些不易被理解的詞語,用具體的事例引出并加以歸納,以求把抽象的東西變得更具體化,這樣能使學生容易理解數學概念。而多媒體信息技術恰好能巧妙地將具體的事例通過豐富色彩的圖片、動聽的聲音、有趣的動畫等融于一體直觀地展示出來,讓學生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并加以歸納,使概念變得簡單形象、趣味化。
例如,在講函數的概念時,如果按照課本用很抽象的語言描述函數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若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制作實際事例的動畫片,突出函數的概念形成過程,給學生具體的印象,有助于理解。展示如下:
1.實例引入:(選用學生熟知的購物情景錄制成視頻,使學生自然的走向知識點)
動畫片里有一位學生說:今天太熱了,聽說學校商店新進了一批果汁飲料,我得去嘗一嘗。然后店員告訴他說:“每瓶2.5元。”
(1)問題(質疑、思考)
學校商店銷售某種果汁飲料,售價每瓶2.5元,購買果汁飲料的瓶數與應付款之間具有什么關系呢?
(2)解決(仔細分析講解關鍵詞語,引導啟發學生體會對應)
設購買果汁飲料x瓶,應付款為y元,則計算購買果汁飲料應付款的算式為y=2.5x。
(3)歸納(充分講解函數變量和法則之間的關系)
因為x表示購買果汁飲料瓶數,所以x可以取集合{0,1,2,3…}中的任意一個值,按照算式法則y=2.5x,則應付款y有唯一的值與之對應。
兩個變量之間的這種對應關系叫作函數關系。
(4)概念(帶領學生總結上述問題得到函數概念)
在某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和y,設變量x的取值范圍為數集D,如果對于D內的每一個x值,按照某個對應法則f,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它對應,那么,把x叫作自變量,把y叫作x的函數。
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錄制的視頻從實例入手展示,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地顯示出來,同時也刺激了學生的感覺器官,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到概念的關鍵特征上,提高理解概念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使靜止內容活動化,有助于運用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畫函數的圖像都是用三角板、直尺等手繪“描點法”制作,是靜態圖形,不能分清同類曲線在同一坐標系中位置關系這一教學難點,要認識它的位置關系需要教師用語言描述和學生的想象能力。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畫出的圖像進行動態展示,能使學生從形式上和圖像上直觀地對各種現象進行觀察、探索,不僅能看清同類曲線在同一坐標系中位置關系,而且可以分清不同類型曲線的變化規律。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完成了從靜止圖形到運動圖形的飛躍,加強學生的直觀印象,加深了感性認識,很快從本質上抓住圖像的特征,使學生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3,分析對數函數的圖像的特點,能輕易歸納出對數函數y=logax(a>0且a≠1)性質。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得到對數函數的動態曲線,曲線的變化狀況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撥,啟發學生主動觀察、主動思考、歸納揭示問題的本質,總結出對數函數的性質,有助于對知識的發現、接受和運用。
三、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使數形結合的內容形象化,有助于掌握
中職數學研究的對象可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數,一部分是形,它們稱之為數形結合。數形結合是數與幾何圖形的關系,即通過數與幾何圖形相互轉化來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數學思想方法。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裂分家萬事非。”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借助數量關系的問題轉化為與之相應的幾何圖形性質問題來解決,或者借助幾何圖形的性質問題來解決數量關系問題。充分利用這種結合,使問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從而解決問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動態變化可以將數與形結合起來,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起來,有助于對知識的掌握。
例如,在講授直線與圓位置關系時,傳統的教學是將直線的方程與圓的方程聯立組成方程組,通過對方程組的解進行討論,來研究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理論上講是很簡單,實際操作的運算過程很麻煩。而利用幾何畫板演示動畫,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通過比較半徑與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的大小來研究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方法,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讓學生觀察幾何畫板演示操作過程,固定圓不變,移動直線靠近或遠離圓,使直線與圓位置關系發生變化,通過觀察、演示,提出問題:
(1)你知道直線和圓有幾種位置關系?
(2)移動過程中哪些量在變化?
(3)設圓O的半徑為r,直線l到圓心的距離為d, d與r具有怎樣的大小關系?
學生通過觀察(或動手操作)容易得到結論:
(1)圖4:d (2)圖5:d=r:直線與圓相切。 (3)圖6:d>r:直線與圓相離。 借助形和數的對應關系,帶領學生觀察分析,把形的問題轉化為數來研究;再通過方程,把數的研究轉化為形來討論。經過這樣數形結合的動態展示,引導學生形象地掌握數的變化過程,從中獲得感悟,同時也掌握知識。 四、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使模擬實驗的內容直觀化,有助于深化 對于數據較多、較繁的概率與統計的計算,或者難以演示的數據處理功能實驗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模擬操作,把實驗引進數學課堂,努力創設符合學生認識規律、適應學生認知結構的“演示情境”,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從屏幕上看到活生生的動態圖是怎樣操作形成的,這對幫助學生從復雜的內容中理解和區分有著直觀的啟示作用。 例如,在講授用樣本估計總體時,用頻率分布計算實驗進行例題的教學,隨機抽樣30個數據,讓學生參與輸入30個數據,按確定后數據列表顯示30個數據,接著引領學生觀察分析數據,其最大值是358,最小值是341,它們的差是358-341=17。取組距為3,確定分點,將數據分為6組。告訴學生分析數據的一種基本方法是用圖將它們畫出來,一是從數據中提取信息;二是利用圖形傳遞信息。接著在頻率分布計算實驗輸入組距3,按下確定(如下圖),最后讓學生自己對頻率分布表與頻率分布直方圖進行比較,從而清晰地知道其各自的特點,前者準確,后者直觀,兩者放在一起,使我們對一組數據的頻率分布情況了解得更清晰,更清楚的看到整個樣本數據的頻率分布情況,估計總體中某事件發生的概率。 通過例題模擬計算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參與實踐中自己去分析歸納總結出方法,這樣使學生體會到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對相應知識的形成過程也有深刻的理解,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 多媒體信息技術進入數學課堂教學,提供了動態演示曲線的形成過程,以生動、有吸引力的事例和動畫片、形象逼真的模擬實驗來輔助教學,學生有了更多的觀察、探索、試驗的機會,讓學生動手、動腦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他們在參與中發現規律、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求,從而突破傳統數學教學中的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曉莉,鐘敬堂,羅祥華.《多媒體組合教學與數學教學改革》,《數學通訊》,1997.4 [2]蔣春雷.《現代教學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數學通訊》,1998.7 [3]晨旭.《數形結合》,《數學通訊》,19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