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仙
摘? 要:傳統的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無法滿足目前人才市場的需求,隨著現代社會不斷發展,人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逐漸趨于多元化、專業化,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如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能夠保障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是考核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施過程、整合優化各類資源的內在訴求。本文主要分析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建設
針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戰略,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在這種形勢下,我國高職院校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探索并實踐創新創業教育,并將其充分融入到各素質教學活動當中,以期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在這種情況下,逐漸確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地位。然而,就目前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現狀來看,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如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不完善、管理體制待優化、缺乏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軟硬環境等,這些問題都會制約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水平與質量,因此,高職院校應該要積極建設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為創新創業教育保駕護航。
一、高職院校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養的需求所在
為了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各大高職院校紛紛嘗試尋找能夠體現自身辦學特色與人才培養的規劃。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時人才培養總目標的需求所在,人才培養在現代已經不僅僅在于對人才進行理論知識培養,而是要培養人才的知識、素質以及能力,建立“以理論知識作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以素質為目的”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將其貫穿到創新創業教育當中,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綜合型人才。如此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
(二)提升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需求
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的數量越來越多,學生數量減少,各大高職院校面臨著較大的招生問題。一般來說,高職院校的就業情況與辦學水平會對學校招生產生直接影響。在新形勢的背景下,要想提升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要以就業作為導向,從而開展各種各樣的有效的教學活動,調整專業結構,做好相應的宣傳,從而解決招生難的難題。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可以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性,是推動畢業生就業的重要保障,解決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能夠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打響高職院校的知名度,對高職院校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作用與意義。
二、高職院校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需遵循的原則
(一)指標全面性原則
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屬于一項系統化工程,覆蓋面較廣,且具有較大的深度,因此,在構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時應該要正確認識該工作的開展對象。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目的在于通過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因此其開展對象應該是全體學生,在構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時要遵循指標全面性原則,不但要顧及政府的政策支持評價,還要考慮到行業企業的參與力度,同時要注重高職院校本身的師資隊伍建設、教育理念以及經費投入等。
(二)目標導向性原則
高職院校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目標在于提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水平與質量,引導各大高職院校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與實施,高職院校在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時,應該要思考如何將其貫穿在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中。根據教育管理心理學的觀點來說,目標是一種期望,一個人樹立自身的目標,將會對其行為有激勵、驅動、凝聚的作用,因此,在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時應該要具有目標導向性原則,通過給學生設立相應的目標,利用目標激勵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自覺形成根據指標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潛在意識。
(三)指標操作性原則
在設置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指標時,應該要注意指標的操作性原則與全面性原則,并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在選取指標時,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復雜,過于簡單無法充分體現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質,過于復雜則會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難度,從而使學生望而卻步,因此,在設計指標時應該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當地人才市場的具體需求,遵守指標操作性原則與全面性原則,保證指標結構層次清晰,內容具體,并賦予相應的權重,保證高職院校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時易于遵循,可操作性強。
三、高職院校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現狀
目前雖然我國高職院校均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開辦創新創業教育教學,但其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與不足,主要體現在:部分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較為落后,從而影響創新創業教育的水平與質量,使得創新創業教育無法真正融入到專業教學當中發揮其作用;部分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方式較為落后且單一,目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教學仍處于發展階段,且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創新創業教育主要還是以校園教學與課堂教學為主,學生沒有過多的時間接觸到社會,不具備社會經驗,因此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師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時并不具備創新創業教育意識與能力,學生由于缺乏較為專業的指導,因此創新意識不強,創業能力也較為薄弱,導致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在相應創新創業教育號召時都開設了相應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并利用第二課堂活動的形式進行相關輔導教育,如組織創新創業大賽、舉辦創新創業訓練營等。但是就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來看,課程設置與學生專業的匹配度一般,且課程設置數量較少,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性也不強,為此,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還應進一步加強。
四、高職院校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策略
(一)結合高校辦學特色建立評價體系
由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提出時間還較短,因此國內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均處于發展初期,正在經歷摸索階段。不同地區的高職院校由于地域人文環境、辦學特色以及人才培養模式不同,因此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建立也應該有所差異,高職院校在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時應該要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地域人文環境以及人才培養模式,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使用同一的標準去評價學生的情況。以智能裝備制造業與信息技術產業為例:該學校注重的是學生的專業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在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時應該要堅持錯位發展與協調發展,針對當地服務能源產業改造、升級發展需求,應該要合理的分階層、分層次的進行,除了核心評價指標之外,在其他指標的選取上可以適當添加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需求,從而促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評價指標設計
高職院校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前提就是合理設計評價指標,在設計評價指標之前,應該要充分借鑒國內外優秀的研究成果,并結合高職院校具體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選擇最適合本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開展指標。在此基礎上,還需要聘請相關專家,加上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選取的評價指標進行全面性、操作性以及目標導向性的篩選、優化。在初步篩選階段,高職院校可以針對教師與學生兩類群體分別設計不同的調查問卷,對評價指標的設計進行初步篩選;在改善、優化評價指標階段,則可以采用走訪、電聯等方式與相關專業專家進行相應的溝通,就初步篩選后的評價指標對其完整性、科學性進行相關研究,對其可行性進行進一步評定,并根據專家意見或建議進行合理修整,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質量與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評價指標權重賦值
在定下評價指標之后就要對其權重進行賦值,針對一級或二級的評價指標分別進行不同的標識,評價指標權重賦值的方法通常有排序法、層次分析法與專家經驗判定法。為了保證創新創業教育評價指標權重賦值更具有實用性與合理性,可以采用專家經驗判定法,充分收集專家建議與意見。一級指標權重的確定需要根據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是構造判斷矩陣,根據一級或二級的不同標識構建判斷矩陣,對不同指標相對重要的進行比較、對比,評價量化,根據各元素的值判斷各指標的重要性;第二步是計算層次權重一級一致性檢驗,從而獲取各評價指標的權重賦值。
(四)確定考核評價體系模型
在確定考核評價指標以及權重賦值之后就可以建立考核評價體系模型,考核評價體系模型是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考核當中較為重要的一步,可以采用模糊數學的方式將評價考核體系的二級指標權重進行量化,從而建立考核評價體系模型。在確定考核評價體系模型之前,應該要做好創新創業教育評價內容的設計,高職院校在制定創新創業教育評價內容時應該要符合高職院校的整體規劃。可以從學生的品質、意識、精神、能力等方面入手,全面評價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水平與質量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息息相關,為了保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水平與質量,就必須要做好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建設。該體系建設是高職院校的一項系統化工程,需要立足于高職院校的地域人文環境與高校實際情況,堅持以學生為本,將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貫穿到學生的專業課程當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增強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白旭東.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探索與思考[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2):61-65.
[2]屈賢,余烽.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交通職業教育,2018(0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