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敏
摘要:中國是一個流傳五千載歷史、擁有璀璨文化的國家。在國家的發展中,既有輝煌燦爛的歲月,也有歷經磨難的時光,通過一代代人民的流傳,如今這些經歷都成為了歷史,也成為了中華文化魅力傳承的載體。然而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環境下,青少年容易受到外國文化的影響,對于國家歷史的理解不夠深入,導致家國情懷淡泊,因此高中歷史教學在培養青少年家國情懷有著義不容辭的義務。通過歷史課堂的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關鍵詞: 高中歷史 教學方式 家國情懷
前言: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21世紀的人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環境之中,追求和諧圓滿的生活。當下的人們,每個人都在為偉大的復興夢想而努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新的時代也注入了新的理念,但是家國情懷的核心卻不會動搖,歷史作為傳承文化的載體,對于學生的教育與啟蒙,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
一、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性
西周的宗法制時代,家和國是一體的,以血緣作為維系關系的紐帶,統治者通過家庭作為單位,對國家實行管理政策,家族的安定是國家安定的前提條件,這是家國情懷最早的闡述。
現今21世紀,世界經濟、文化發展的交融不斷增強,西方國家采取“和平演變”的策略,正在向我們國家不斷進行思想文化的滲透,侵蝕我們的民族,特別是對我們青少年的影響比較大。在這種環境下,家國情懷顯得尤其重要。少年強,則國強,在高中歷史課堂上,不斷加強家國情懷教育,有利于增強青少年對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步成型的階段,歷史課程的學習能夠作為傳播橋梁,協助教師更好地引導以及啟發學生樹立更好的家國情懷意識。構建家國情懷,升華教學理念,能夠有效的增強歸屬感、幸福感,提升時代榮譽意識,為偉大的復興而努力奮斗。
二、高中歷史課堂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具體策略
(1)高中歷史教師不斷加強學科素養。中華文化淵源流傳五千年,博大精深,能夠在課本之中體現的相較于博大的文化寶庫,只是冰山一角,因此高中的歷史教師應該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以文化底蘊作為基礎,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科素養水平。一方面,第一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拓展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史料及書籍,升華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熟悉課本知識節點,拓展家國情懷教育,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相關的影視視頻資料,以及歷史典故書籍的閱讀來增強歷史資料的知識儲備,將注意點側重于家國情懷教育之中。我現在所教的班級是高三12班,學生的歷史底子會稍弱一些,很多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度不高,課堂上滲透家國情懷的難度也會大一點。這時,我會有選擇性地節選一個跟本課相關的視頻,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融入家國情懷意識的培養。例如,在講到《抗日戰爭》時,我會找一個關于楊靖宇在抗日時期的英雄功績的視頻,為了國家和民族,即使沒有糧食,靠吃草根樹皮等也要與日本帝國主義抗爭到底,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那種濃厚的愛國之情,盡可能地將家國情懷滲透到歷史課堂上。課堂上將家國情懷融入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之中,其時代感表現明顯,跟隨文化潮流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效的、科學的結合,才能更好的傳播家國思想、構建教育機制與理念。
(2)改革創新家國情懷教學模式。新型教學課堂的改革,更為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環節之中,教師和學生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高中歷史教師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構建和諧、親密的師生關系,立足班級實際教學情況,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例如班級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借助上文所說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能夠被學生所接受的新型教學形式來傳遞家國情懷教育。講解延安長征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來標注紅軍長征走過路線,一邊標注坐標,一邊講解長征過程中發生的故事,搭配放映現如今的文化發展,讓學生能夠通過多媒體設備,感受到曾經的歷史文化發展,對如今的生活產生感想。再比如,對于剛過去的國慶70周年慶典,恰好講到《現代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我借此作為據點,聯系到祖國母親的70歲生辰,延展教學內容,提問學生對本節課程內容有什么想法? 聯系前段時間土耳其對敘利亞發動戰爭,引導學生知道我們現在能過著安定幸福的生活,最大的原因是我們背后有一個強大的國家。課后再布置作業,讓學生對祖國母親“表白”,讓學生能夠有傳遞情懷的平臺,讓家國教育自然而然地滲透。
(3)立足課本轉變教學理念。傳統的家國情懷教學方式,透過教師的講解,很容易被學生學生理解為“說教式”,單一的傳授方式很難提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立足課本轉變教學理念。例如在講解《辛丑條約》的時候,可以將重點集中在當時國家的國力對比,讓學生透過數據來意識到這款條約對當時社會帶來的重大影響,意識到條約對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在講解抗日戰爭的過程中,要利用線下時事熱點中包含的素材以及影視資料,通過新型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關注度,讓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讓學生能夠感覺到、觸碰到歷史的真相,不再是文字的闡述,客觀地了解歷史曾經發生的景象。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既要幫助學生構建愛國、愛家的情懷,讓他們感覺到身為中華兒女而自豪,更要讓學生由內而外的體會中華兒女永不放棄,不屈不撓的勇氣,以及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的決心。
三、結語
家國情懷是一個當代青年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作為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之一,應該不斷的創新、改革教育形式與方法,教師也應該緊隨時代發展潮流,實現個人道德素養發展的同時,培養具有正確核心價值觀念的21世紀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葉少勇.“家國情懷”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途徑初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05):86-88.
[2]戚建滿.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基本策略[J].學周刊,2019(16):63.
[3]姜安平.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22):46-47.
[4]劉芳.立足家國情懷談高中歷史教學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1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