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邦希 李紹金 彭學宏
【摘要】 目的 歸納總結食管癌患者術后康復期的臨床癥狀特征, 分析相關影響因素。方法 6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食管癌患者, 歸納總結術后康復期患者的各項癥狀表現, 探究相關影響因素。結果 60例食管癌患者術后康復期, 以出現氣短表現的占比最高(48.33%), 其次為疲乏(41.67%)、口干(36.67%), 少數患者會出現胸痛、咳嗽。不同年齡、手術方式患者的癥狀評分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不同性別、疾病分期、病變位置、癌癥分化程度患者的癥狀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食管癌患者術后康復期可能出現氣短、疲乏、食欲減退等癥狀表現, 應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做好預防與處理, 從而加速患者恢復, 保障治療效果。
【關鍵詞】 食管癌;術后康復期;癥狀特征;影響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7.022
食管癌是高發惡性腫瘤疾病, 其致死率位列所有癌癥第六位, 據相關調查發現, 2018年全球新增食管癌患者超過50萬例, 尤以發展中國家占比最高, 對人們的生命健康均造成危害[1]。我國屬于該疾病高發地域, 因此, 食管癌的治療始終是醫療界重點探究的課題。當前, 手術仍是徹底切除腫瘤, 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式。由于食管癌早期臨床癥狀不夠典型, 多數患者確診時該病已發展至中晚期, 加之部分患者年齡偏大, 手術創傷對患者身體機能造成的影響大, 盡管治療效果良好, 但術后易出現多種并發癥。據研究發現, 食管癌手術致死率僅為2%, 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則高達35%以上, 做好術后并發癥預防與處理是保障治療效果, 促進患者康復的重點工作內容[2]。本文以2015年3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為例, 分析其術后康復期癥狀表現特征, 并探究相關影響因素,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擇2015年3月~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食管癌患者60例, 其中男40例, 女20例;年齡45~82歲, 平均年齡(65.7±7.3)歲;Ⅰ期患者15例, Ⅱ期患者17例, Ⅲ期患者28例;食管鱗癌58例, 食管腺癌2例。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簽署知情書。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確診患食管癌, 符合《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相關要求;②所有患者于手術治療前未經放化療治療。
1. 2. 2 排除標準 ①手術禁忌患者;②合并其他可造成吞咽困難等癥狀表現疾病的患者;③意識模糊、精神障礙患者。
1. 3 方法 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合理選擇手術方式, 同時觀察記錄患者術后的癥狀表現情況, 予以整理歸納。本研究資料收集由專人負責完成, 確定符合納入標準的食管癌患者, 通過詢問患者和查閱病歷收集一般資料, 術后1個月患者復診時收集患者發生的癥狀并進行記錄。
1. 4 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一般資料及術后癥狀特征進行登記。①一般資料調查表:人口學資料主要包括性別和年齡, 疾病資料主要包括手術方式、腫瘤分期和部位。②癥狀特征調查表:主要包括反流、吞咽障礙、咳嗽、胸痛、氣短、食欲減退、口干、疲乏, 共計8項癥狀。根據患者的癥狀進行評分, 分析不同影響因素對癥狀評分的影響。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 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康復期癥狀特征 60例食管癌患者術后康復期, 以出現氣短表現的占比最高, 其次為疲乏、口干, 少數患者會出現胸痛、咳嗽。見表1。
2. 2 癥狀與影響因素的關系分析 不同年齡、手術方式患者的癥狀評分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不同性別、疾病分期、病變位置、癌癥分化程度患者的癥狀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 1 食管癌患者術后癥狀特征 食管癌屬于常見的消化系統腫瘤, 全世界每年有超過30萬人因食管癌病死亡, 其中有接近50%為我國患者, 而且男性多于女性[3]。手術治療食管癌以切除為主, 這就難以避免會對患者造成損傷, 在手術后會出現一系列不良癥狀。這些癥狀主要分為兩類:①由于手術引發患者身體機能降低, 整體呈虛弱狀態而引發的不良癥狀[4], 例如氣短、疲乏、反流等, 而根據本次研究顯示, 氣短和疲乏的發生率在所有術后癥狀中發生率最高, 分別占48.33%和41.67%, 其余癥狀(包括局部病變癥狀)的發生率則均<40%, 氣短的發生率高是因為食管與氣管距離較近, 難以避免地會對氣管造成損傷, 進而導致整體呼吸功能障礙, 而疲乏則是由于手術對患者體力消耗所引起的[5, 6];②由于手術引發的局部性病變, 例如口干、反流、吞咽障礙, 以口干發生率最高(36.67%), 這是由于手術會造成體液的流失, 包括水分和血液, 而食管癌手術會導致術后短時間內無法正常進食和飲水, 對水分的攝入量偏低。
吞咽障礙則是由于食道附近平滑肌損傷, 加之食道本身被切除, 人工瘺口和吻合口自身相對狹窄, 由于疼痛感患者無法正常進行吞咽動作。另外, 隨著全腔鏡食管癌根治術的推廣應用, 術后并發喉返神經損傷相當常見, 馬明全等[7]報道其發生率為19.2%。長時間的留置胃管同時加上神經受損會造成患者舌、腭、咽肌的失用性萎縮, 均于吞咽功能的重建不利, 容易導致吞咽障礙, 本研究結果顯示, 吞咽障礙的發生率為20.00%。由于手術對胃食管為主的消化道生理結構造成破壞, 神經損傷以及解剖位置的改變等原因, 對食管切除術后反流癥狀的發生率的報告中, 國內外文獻也不盡相同, 為2.8%~81.0%[8], 本研究結果顯示食管切除術后反流的發生率為15.00%。
根據臨床研究顯示, 食管癌患者術后癥狀通常在手術結束后3個月內最為嚴重, 而隨著術后時間的延長, 人體自身各項機能的逐漸恢復, 各類不良癥狀的程度也會逐漸緩解, 大多數患者的病情會在術后6個月內趨于平穩, 最終逐漸消失。而在術后癥狀發生時, 單純依靠患者自身恢復和忍耐能力是無法完全抵消不適感, 還需要部分藥物進行干預, 但需完全依照醫囑進行[9]。
導致食管癌患者手術后產生各類不良癥狀的原因在于手術對于食管周圍平滑肌造成損傷, 同時對迷走神經也會產生不良的刺激, 術后長時間無法正常進食還會導致消化系統紊亂, 也是引起食欲減退、反流的主要原因[10]。另外, 由于食管括約肌破壞, 使得阻擋食道反流的功能喪失, 也就使得反酸的幾率高于食欲減退, 而此類癥狀發生后患者需借助藥物才能緩解。
3. 2 食管癌術后癥狀發生的影響因素 根據本次研究顯示, 影響食管癌術后發生不良癥狀的因素包括年齡和手術方式兩個方面, 其中年齡>65歲患者的術后癥狀評分要高于≤65歲的患者, 這就說明術后不適癥狀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造成該因素的主要原因在于高齡患者本身身體機能正處于減退狀態, 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和適應能力要低于中青年人群。而手術難以避免地會造成機械性損傷, 老年人群自身恢復能力也相對較差, 因而更容易在術后發生各類不適癥狀, 另外該類患者群體不適癥狀的持續時間也要高于其他年齡段人群[11]。
本文針對四種手術方式進行評估, 其中經左胸切除術患者癥狀評分最高, 相對的全胸腹腔鏡切除手術的評分最低。經左胸手術不同程度對心臟牽拉、膈肌切開損傷影響呼吸, 患者術后產生的不適癥狀也會更高。全胸腹腔鏡、胸腔鏡輔助下三切口術、Lvor-lewis手術則是經右胸、無需切開膈肌, 從而避免對心臟刺激及膈肌損傷對呼吸系統影響, 因此術后患者不適癥狀的程度要低于經左胸手術[12]。全胸腹腔鏡手術優勢在于切口小、手術視野更廣, 對胸壁、腹壁神經損傷更小, 術后不適癥狀的發生幾率低[13]。因此可以看出, 食管癌患者手術, 經左胸雖然手術時間最短、但術后發生不適癥狀的幾率高, 而且經左胸手術由于主動脈弓遮擋影響, 淋巴結清掃不徹底, 對遠期生存率影響。全胸腹腔鏡手術時間長, 但術后發生不適感幾率低。但由于部分食管癌患者年齡大、體質差, 無法耐受手術時間長, 不得不慎重選擇經左胸手術。為此必須加強術后不適癥狀高發生率術式患者的重視度, 通過強化干預的方式盡量緩解各類癥狀。
參考文獻
[1] 丁柏英, 曾淑超, 郭英杰. 三維適形放療聯合化療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預后的影響. 現代腫瘤醫學, 2019(21):3812-3815.
[2] 劉楊, 王昆侖, 楊原源, 等. 食管癌患者生存分析及不同治療方式影響因素的回顧性研究.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9, 47(10):1208-1211.
[3] 胡守佳, 范宗民, 岳文彬, 等. 食管癌高、低發區食管鱗癌患者生存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腫瘤防治研究, 2019, 46(9):829-834.
[4] 于永魁, 馬軍, 魏秀峰, 等. 食管癌術后早期進食顯著改善患者的“疲勞/疼痛”型和“吞咽困難”癥狀.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9, 28(2):179-182.
[5] 繆艷, 謝欽, 李亞玲, 等. 食管癌患者術后康復期癥狀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19, 35(10):1-5.
[6] 韓芳, 李麗, 伊力亞爾·夏合丁, 等. 食管癌化療患者術后癥狀群困擾及其對病患日常生活的影響.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17(2):156-159, 166.
[7] 馬明全, 姜宏景, 唐鵬, 等. 胸腔鏡微創與開放食管癌根治術圍手術期并發癥和淋巴結清掃情況的回顧性比較.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5, 31(5):260-263.
[8] Ginex P, Thom B, Jingeleski M, et al. Patterns of symptoms following surgery for esophageal cancer. Oncol Nurs Forum, 2013, 40(3):101-107.
[9] 謝延芳, 張少見, 文藝, 等. 全程護理對食管癌手術患者健康知識及術后康復的影響.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8, 18(7):170-171.
[10] 馬俊杰, 于德志, 楊振鋒, 等. 腔鏡食管癌根治術與開放食管癌根治術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影響.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8, 18(3):125-127.
[11] 毛友生, 赫捷, 高樹庚, 等. 我國食管癌外科治療目前存在的熱點爭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5 (9): 851-854.
[12] 徐震壯, 吳小波, 紀勇, 等. VATS食管癌切除胸部淋巴結清掃術的效果及對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 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 2019, 13(1):33-36.
[13] 劉俊峰. 食管癌食管胃結合部癌術后殘余食管與胸腔胃的功能變化.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2, 28(12):755-758.
[收稿日期: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