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旭東 鄭秀青 孫澤峰
摘要:通過堅持全員成本目標管理理念,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和大數據信息化手段,融合搭建了以財務價值管理為核心的全員目標成本管理平臺,創建了“動因驅動,數據共享,對標考核,實時預警”的全員成本目標管理模式,采取全過程、全方位的動態目標管理,創新實現了成本消耗點預算管控、物資逐級配撥、成本項目全周期管控等,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關鍵詞:全員成本;預算管理;目標管理;對標;核算
一、背景
1.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需要。全員成本目標管理以管理為核心,核算為手段,效益為目的,對成本進行事前測定、日常控制和事后考核,使成本由少數人核算到多數人管理,成本管理由核算型轉為管理型,形成一個全過程、全員管理的目標成本管理體系,從而達到最佳經濟效益。
2.目標成本融合管控的需要。全員成本目標管理是一個全員、全過程管控體系,需要各專業部室及各基層單位根據各自的經濟責任指標,實時掌控成本完成情況,開展建標、對標分析,從中發現管理薄弱環節、挖掘內部潛力,尋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的途徑。如何實現各職能部門與責任單位目標成本橫向與縱向的融合管控,確保目標成本管理“數據統一、口徑一致”,這需要建立規范的全員成本目標管理信息化平臺,用標準流程去規范目標成本的運行,確保目標成本數據上下結合、橫向融合、過程可控。
二、主要做法
嚴格按照“全員預算”“全員成本”“全員參與”“全員考核”“全面分析”“全面控制”的全員成本目標管理理念,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和大數據信息化手段,融合搭建了以財務價值管理為核心的全員目標成本管理平臺,創建了“動因驅動,數據共享,對標考核,實時預警”的全員成本目標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建立健全成本目標管理指標體系
按照“源頭有指標,過程重控制,目標促提升”的原則,選取產量、業務量、價值量、單耗等各類能反映管理現狀的指標,建立動態更新的全員成本目標管理指標體系,為其順利開展提供支撐。突出生產管理特性,建立經濟技術指標體系;夯實管控基礎,建立成本消耗點指標體系;建立“分級對標,逐級管控”的對標評價體系;實時風險預警管控,建立以問題為導向的經營風險管控指標體系。
(二)夯實成本管理基礎??強化目標過程管控
按照“節點化管理,流程化審批”的原則,對全面預算、全員成本管理等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和優化,強化成本“點對點,標對標”的目標提升,真正實現全員成本目標的全過程、全方位動態管理。
1.建立全員預算管控體系,實現“節點化管控”。一是成本消耗點雙控制,實現“預算到點”。按照成本消耗點指標體系中要求的340個成本消耗點,細化ERP系統基金控制層次,實現成本消耗點預算的提報,預算提報受切塊成本預算及單位責任成本預算的雙控制,總額一旦突破則無法提報。年初預算時,將公司整體成本預算分解至各明細切塊項目,在年度預算范圍內各單位可根據月度生產運行安排,選擇對應的明細切塊項目,分解至單井站等消耗點,基層預算人員費用開支預算要明確到成本消耗點,做到“消耗點預算清,列支渠道清”。二是建立預算“逐級申報、過程管控”機制,實現預算“管控到點”。建立預算橫向控制與縱向控制的銜接機制,基層預算及切塊預算實現預算一體化編報,分級次下達。
2.創新方式,夯實基礎,細化成本目標過程管理。一是建立成本日清日結制度,效益“日日清”。為提升全員成本管理的實時管控,讓各層級管理人員實時掌握成本開支及工程項目的進展情況,在多系統集成抽數的前提下,建立成本日清日結制度,做到當天收入清、工作量清、費用清。系統自動生成各層級日清日結報表,清楚了解每日成本及利潤情況。二是工程項目全周期管理,實時管控風險,項目“時時清”。建立規范的項目管理信息化流程,從項目初始預算的提報審批、項目方案編制論證、項目預算編制、審批、下達,合同簽訂、項目進度及履約反饋的辦理到發票結算掛帳,及竣工驗收后項目的后評估工作,都明確具體的業務管理范圍、施工周期及進度、風險關鍵指標、具體責任人等內容,管理人員根據項目開展情況及時錄入施工情況,并在項目的前期論證、可研批復、招標談判、簽訂合同、項目實施、完工驗收、竣工結算等關鍵節點,實時定向發送項目進度提醒、施工風險提示、廉潔及法律風險提示等內容信息,防范項目運行中的潛在風險。
(三)建立物資一體化管控的“四級”物資管理體系
1.立足于保供,建立“需求到點,統一采購”物資需求采購體系。一是建立物資消耗定額。通過積極探索物資消耗規律,結合歷年來物資消耗實際情況,建立氣田物資消耗定額體系。二是改變以往層層匯總上報需求計劃的方式,搭建規范的需求計劃提報管理流程。各基層單位在年度物資預算范圍內,隨時通過線上方式提報需求計劃,經過各級審批后,由物資保障部根據平庫情況采購,統籌安排企業的物資采購,編制科學、合理的物資采購計劃,且各單位可實時查詢采購計劃執行辦理情況。
2.立足于降本減費,建立“消耗到點,儲備到點”的物資倉儲新模式。一是建立材料四級配撥制度。改變將過渡中心材料消耗分配至具體消耗點的手動操作,實現與ERP系統物資收、發、存的完全融合。二是建立分公司級、采氣廠級、采氣區級、集氣站場級的物資四級庫存管理制度,在財務核算上采用假退料管理模式。
(四)建立“對標優化,動因分析”的目標管理考核分析體系
一是在強化全員成本過程控制的同時,建立系統、動態的考核分析、對標評價體系也至關重要。將全員成本目標管理各項單耗、成本等指標,固化模板,強化對比分析,實現各層級全員成本目標管理的需要。建立全員成本目標管理的分析制度,各層級分析人員在同一個數據中心下開展分析,確保數據口徑一致,從對標中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形成的主客觀原因,完善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二是建立全員成本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制定考核評價標準和細則,強化過程控制,科學合理評價執行結果。建立全員成本壓力傳遞機制,逐級考核問責,分解量化成本控制指標到最細化的成本消耗點,并落實到具體責任人,“人人頭上有指標,人人身上有任務”,使每名員工、每個成本消耗點都“先算后干,邊干邊算”,真正實現“全員參與、全方位管理、全過程控制”的全員成本管理目標。
(五)建立“數據模型驅動,實時預警”經營風險預警體系
本著“風險評估及時準確、風險項目及時掌握、風險預警及時到人、監督追責及時到位”的原則,搭建規范的預警監控流程。針對不同經營風險建立相應的風險應對預警模型,以數據驅動決策為理念,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和大數據技術手段,對各類經營風險精細化分析并實時化預警。
三、取得成效
1.以目標管理為核心的全員成本目標管理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及提升。嚴格按照“全員預算”“全員成本”“全員參與”“全員考核”“全面分析”“全面控制”的全員成本管理目標,定位于業務流程處理和操作標準規范,定位于精細管理和分析展示,定位于統一數據來源和數據共享,搭建以財務價值管理為核心、多系統集成的全員目標成本管理平臺。創新建立了“數據動因驅動,目標過程管控”的全員成本目標管理模式,全員成本目標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2.全員成本過程管控實現信息化提升。按照“節點化管控,流程化審批”的原則,對全面預算、全員成本管理等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和優化,搭建規范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實現了成本“全過程、分階段”實時管控,提升成本目標,真正實現全員成本目標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全方位動態目標管理。
3.建立“對標優化,動因分析”的全員成本目標管理考核分析體系。按照“細化目標、細分責任、細致分析、細節提升”的原則,結合高含硫氣田的特性,以各類經濟技術、成本開支、單耗、單井站投入產出等指標,創新建立了全員成本對標分析平臺,實現對標分析系統化、目標管控動態化及考核的常態化。
4.經營風險預警機制逐步形成。本著“經營風險評估及時準確、風險預警及時到人”的原則,搭建規范的風險預警監控體系,重點強化對經營風險的分析預警。以數據驅動決策為理念,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和大數據技術手段,梳理企業各種經營風險,根據不同的風險,建立不同的風險應對預警模型,對各種經營風險精細化分析并實時性預警。
5.建立移動辦公平臺,實現“全員管理,隨身而動”。實現移動辦公審批預警、共享數據查詢等功能,為全員成本目標管理“全員參與、全員管理”提供保障,為目標成本“實時化過程管控”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