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航
摘要:文章通過對創新思維的定義,創新思維培養的意義等方面探討了在今天的大學校園中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希望該文章的分析能夠對從事相關教學改革及研究的教師們有所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思維
創新(innovation)源于拉丁語,有 “更新“創造新東西,改變”這三層含義;而創新作為一種理論是由哈佛大學教授熊彼得于1912年最早將其引入了經濟領域。而今天,這一詞匯在世界乃至我國已然是一個高頻詞匯。習主席曾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高校,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創新思維的含義
要創新就要有創新思維,創新思維就是用新穎獨創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過程,這種思維能夠突破墨守常規的思維界限,用超常規、反常規的方法、視角來思考問題,提出不同尋常的解決方案,而后產生出新穎、獨到,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一般來講,創新思維是相對常規思維而提出的一個概念,具有相對性;這種思維活動除了具有一般思維的特點外,還要有自己的特點。
二、培養創新思維的意義
是否具有創新性思維對學生個人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這個知識性時代,是否具有創新性思維是評價一個現代優秀人才的基本素質之一。創新思維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的思想,甚至命運。在市場經濟中,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備受關注,他們也將會得到更多的就業機會,他們終將成為國家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的骨干力量。創新不是一個人單打獨斗,閉門造車,它要求學生要有團隊合作的精神,因此參與創新能夠樹立學生良好的集體意識,團隊意識,合作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感,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個人謀生能力,以及對自己的信心。擁有創新思維必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培養有重要意義。
創新思維能力的大小,將會決定一個人事業的廣闊程度。從古到今,在事業上有所作為的人,其創新能力都比較強。他們憑借自己不同凡響的思維能力,對事物加以優化組合,通過自己的評價方式,對相關信息進行科學判斷,并對其認真梳理,而這些常人都在使用的方法由于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讓人民看到了他們的智慧,特色,獨一無二的點子,開拓出了他們事業上的廣闊天地,不但造福自己,也造福人民。
學生如能夠準確了解自己在那些方面有創新思維的能力并能夠把握自己創新思維能力的大小及其表現形式,這將對他們的個人目標定位及目標設計有很大的幫助。由于人的思維方式會有個體差異,有些人善于邏輯思維、應變思維;有些善于幻想思維、空白思維;有些善于靈感思維、頓悟思維,有些善于比較思維、批評思維;有些善于互動思維、規范思維;有些善于宏觀思維、戰略思維;有些善于無界思維、縫隙思維;有些善于展開思維、聯想思維;有些善于風險思維、競爭思維等。不同的工作領域,會需要不同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的不同,將會影響行業中創新能力的發揮。因此如果清楚了自己創新思維能力的高低及自己所擅長的方面,可以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科學地設計自己,從而才能更好地鍛煉發展自己并且修正完善自己。一個人事業的成功甚至輝煌往往是一個人與他所從事的工作與其能力,興趣,個性,風格和價值觀念的結合體。如果不了解自己屬于何種素質,那種類型的人才,就不太容易做出正確選擇,也必將導致在工作中不能完全施展才能,也將談不上事業有成,甚至最終浪費自己的天賦。
三、創新思維的培養
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高等教育已納入創新教育。教育過程中的創新思維就是人們的大腦對客觀事物所進行的有價值的求新探索從而獲得的獨創結果的思維過程,是人們利用新穎并且獨特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他是思維的高級形式。在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進行。
首先對大學課程體系的設置進行優化。研究證明,人的創新能力源自于創新思維,創新思維又是建立于合理的知識結構上的。因此,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必須優化大學課程體系,讓大學生有合理的知識結構。當前,課程體系優化的關鍵是實現課程綜合化。一方面要加強基礎課程的講授,基礎課程也被稱為核心課程,其目的是根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標準來制定讓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更加合理的課程。另一方面要文理滲透,文科生要對計算機應用等自然科學領域有一定的了解,而理科生對人文科學領域也要有所涉獵,這樣就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情趣,文化品味,人文素質以及創新素質。而且,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還要通過多種渠道來優化課程體系,比如可以縮減課堂總學時,增加線上線下課程比例,以及增加選修課的比例等,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輕松環境;可以實行比較彈性的學分制,主輔修兼有制,跨系,院,校選課等,力促大學生的專業知識由單一型向交叉型方向轉變;教師要積極進行教材改革,反對一種教材走天下情況,要實時更新教程內容,充分利用并吸納現代科學技術的新內容,新思想,新信息及新成果。
其二對大學課堂上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要堅持以生為本,學為主體教學形式。課堂教學在當前依然是高等學校教學的主要形式,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首先,不能再用填鴨式,教條式等刻板的教學方法,大力提倡啟發式的,小組討論模式,提出問題形式以及誘發學生進行研究等多種的教育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提問,通過教師的引導,對學生的啟發,點撥等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已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為了讓課堂教學優化,教師可以利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對學生知識面已及綜合素質的提高上可以運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的拓展上可以運用自學式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的在長期的實施下,學生會不由自主地被引入學習中,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除了課堂教學方法上的改革,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營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發揮的環境。傳統教學中,總是以教師,課堂,課本為中心,而新的教學理念卻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活動,經驗為中心,學生的主動自主成為課堂教學的焦點。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學生學習環境的創意者,學習環境和學習方法的策劃者,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是學生學習團隊的隊長;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對權威的盲目信奉者,而是學習的主動者。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種環境來容忍標新立異甚至有些脫離常規的思維方式。教師要做到能夠尊重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的疑問,觀念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并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要多鼓勵學生去質疑,去爭辯,去自由討論,并且要向學生證明這些觀念的重要性。要給學生學習,試錯的機會,通過教師營造的這種“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環境,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真正得到激發,學生的認知功能以及情感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最終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在創新思維的培養方面,教師還要善于運用一些培養創新思維的訓練方法。比如頭腦風暴法和戈登技術法。頭腦風暴法上1957年奧斯本提出的一種在課堂上集體解決問題,教師為了便于學生積極發言,暫緩做出評價。該方法鼓勵學生提出各類改進或補充意見,鼓勵學生的各種想法,越多越好,追求一些與眾不同,關系并不密切,甚至離題的想法,面對這些想法,教師不立刻做出評價。而與頭腦風暴不同的另一種培養創新能力的技術:戈登技術。美國學者戈登在1961年提出的這一技術,主持者只拋出一個抽象問題,然后通過不斷地縮小問題的范圍,最終得到相應答案。
實踐教學也是高校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教學要減少演示性、驗證性的實驗,增加一些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密切聯系實際,讓學生實打實地做好畢業設計,完成畢業實習。鼓勵學生通過一些社會活動,如參觀訪問,咨詢服務,社會考察,科技開發,勤工儉學等活動將自己所學理論知識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得到踐行,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 結語
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離不開優化的課程體系,需要教師不斷創新的教學方法,也離不開教師營造的讓學生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環境,以及前人們的一些培養創新思維的訓練方法,只要將優化的課程體系,心理安全自由的學習環境,以及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及其有效的訓練方法相結合,學生的創新思維必將會被開啟!
參考文獻:
[1]?紀兆華 廉福生等 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 《研究科技資訊》,2017(2)
[2]?夏志紅 論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下旬刊》 2012(11)
[3]?張公武 論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邵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2(24)
(作者單位:西安外事學院人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