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蠟染是民族文化的積淀、民族智慧的結晶,承載著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通過對貴州蠟染文化的內涵解讀以及對民族旅游文創產品的現狀進行分析,運用文獻研究法和系統方法,對貴州蠟染文化在民族旅游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將貴州蠟染文化應用于民族旅游文創產品設計,是汲取民族文化的營養,使產品呈現出豐富樣貌,擁有在文化與創意上打動人心的真實力量。是對旅游產品設計的一次顛覆性的創新,可使消費者獲得嶄新而驚喜的體驗,讓產品有了靈魂與溫度、風格與個性。
關鍵詞:貴州蠟染文化;民族旅游;文創產品;創意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凱里學院院級規劃課題資助項目“貴州蠟染文化在民族旅游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S1812);凱里學院2018年課程教學范式改革試點項目(FS201802)研究成果。
貴州蠟染文化賦予民族地區獨特的文化氣質。蠟染是民族文化的積淀,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承載著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民族瑰寶”。當前,國內對于貴州蠟染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蠟染紋樣、蠟染的傳承與發展、蠟染的應用等方面,但對于貴州蠟染文化在民族旅游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的比較少。因此,有必要結合蠟染文化對旅游文創產品的應用方法和策略進行研究。蠟染,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手工藝,也稱為“蠟纈”,它是利用蠟的隔離作用,通過蠟刀將熔化的蠟液在布或是其他織物上描繪圖案紋樣,然后用靛藍進行染色,最后將蠟去掉,布面就呈現出藍、白兩個顏色的圖案[1]。民族文化具有很深的淵源,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傳統是產品創造的文化根基,產品設計走民族化之路前景廣闊[2]。將貴州蠟染文化應用于民族旅游文創產品設計,是汲取民族文化的營養,使產品呈現出豐富樣貌,擁有在文化與創意上打動人心的真實力量;是對旅游產品設計的一次顛覆性的創新,可使消費者獲得嶄新而驚喜的體驗,讓產品有了靈魂與溫度、風格與個性。
一、貴州蠟染文化內涵解讀
蠟染,即苗族人使用蜂蠟作防染劑,從藍靛中提取汁液作染料,并使用自織的白色土布,繪花于布,染之,去蠟則見花[3]。貴州蠟染有其獨特的特征,雖然當地不同民族蠟染在風格特色方面有差異,但是精良的蠟染產品無不呈現出精美典雅、藝術效果生動和無窮的藝術魅力,特別是安順蠟染有“東方第一染”的美譽[4]。貴州省少數民族村寨仍保有制作和傳承蠟染的手工技藝,并應用于服飾文化傳承至今。蠟染的風格因地區不同而變化,獨特而有層次美感,貴州安順、黃平和丹寨素有蠟染之鄉美譽。安順地區蠟染紋樣多以植物紋和動物紋為主,裝飾于衣袖上;黃平地區的蠟染紋樣多以鳥和魚等動物紋為裝飾,構圖充滿秩序感;丹寨地區的蠟染多以動植物紋進行順位延展,尤以螺旋紋最為經典。將民族地區的賦予美感的傳統蠟染工藝在當今社會煥發出新的活力,讓旅游地區的文化創意產品在滿足審美的同時,具備更好的實用價值,讓貴州蠟染文化內涵通過旅游文創產品這個載體進行物化,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民族旅游文創產品的現狀分析
民族旅游文創產品作為旅游市場中的新興產品,不同于其他產品的設計,旅游文創產品在設計時更偏重地域文化和歷史文化[5]。文化創意產業是用文化去服務傳統產業所創造出來的新價值[6]。民族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是利用民族地區的特色文化,通過不同的設計方式創新出來的、有價值的產品載體去表達。然而,民族地區處于偏遠山區,因地理位置的不便,導致文創產品的質量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把民族地區旅游文創產品的實用性、文化性、藝術性、人文性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當前,民族旅游文創產品還存在品牌塑造力度不夠、品牌意識弱化等問題,民族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需要新視角和新模式以及新思路。
(一)民族旅游文創產品品牌塑造力度不夠,品牌意識弱化
旅游消費者在一個陌生環境對于產品消費有一定的警惕性,在消費者旅途疲憊過程中,是否能心儀一件文創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占重要位置。在“手作”產品充斥旅游區的環境下,如何打造民族品牌顯得尤為重要。品牌是對產品質量的監控,也是消費者在購買時是否保有辨識度的一個標志。
(二)旅游地區的產品種類繁多,各地區的旅游產品較為相似,產品同質化泛濫,凸顯不出民族地域文化
目前,貴州地區的旅游產品多以工藝品為主,以裝飾性的紀念品為主,產品質量不高。現在的生活方式在悄悄發生變化,旅游區的消費者不僅僅停留在購買有地域紀念品的層面,他們對于各種生活用品的需求也在增加。這無疑給文化創意產品更多拓展空間,旅游者在旅游區的生活用品例如旅游頸枕、眼罩、充電器等旅游途中的物品存在一定的購買空間。如果結合民族地區的文化,開發和拓展旅游文化創意產品,不失為一個好的契機。另外,旅游者一般有一些文藝愛好,例如文具類的文創產品,也是開發的一個方向。
(三)旅游文創產品銷售區域局限于旅游區,地域范圍的限制不利于旅游文創產品的發展
現在是文化融城消費時代,文化已經不僅體現在某一個區域,如果在旅游區的上一級城市也能出現旅游文創產品,無疑能夠在消費空間上打破限制。在省際范圍內拓展文化,通過文創產品把地域文化和城市聯系起來,把創意融入進去,通過文創產品了解地區的文化風俗,從而了解一座城市、一個省份,進而產生情感鏈接,宣傳民族地區的文化。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就很好地解讀了當地文化內涵,有助于旅游消費者解讀地域文化,從而產生購買欲望,促進了產品銷售的同時也傳承了文化。
三、貴州蠟染文化
在民族旅游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民族旅游文化創意產品簡稱民族旅游文創產品。產品不能僅僅停留在滿足產品功能的基礎階段,產品的品牌持久力是文創產品營銷策略中的關鍵,創新的設計和消費體驗是文創產品的活力源泉。通過深入挖掘民族地區文化創意產品背后的精神內核,融人民族特色的蠟染文化內涵,滿足消費者購買時的交互體驗,從而建立一種新的消費鏈接。使消費者在接觸民族旅游區的產品時能深刻感受到產品和服務帶給自己的靈魂與溫度,從而體現產品的風格和個性,這些都源于創新的挖掘與應用。
(一)文化創意產品品牌價值的探索
文化創意品牌的核心在于它所確立與倡導的價值觀與生活行為信仰。它們重構了人與物的關系,傳遞信念,建立價值與信任的基礎,進而影響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6]。每一個品牌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品牌故事,品牌故事傳遞的是創始人的情懷和價值觀念。他們通過文創產品品牌的視覺感受,把產品的創意內化為產品的細節,在功能、材質、形式完美結合的同時產生產品的觸覺體驗。再到產品的營銷和服務環節,每個步驟都體現出品牌的內涵和氣質,這種源于文化根基的品牌特質在民族地區的土壤中浸潤,進而升華。民族地區的文創品牌會因地域、民族和文化的差異而不同,但產品樸素的使用價值體現的生活價值適用于任何消費者,這也是民族地區文化創意產品需要著力加大品牌文化探索的關鍵。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苗族、侗族的少數民族人數相對較多,苗、侗族的蠟染、刺繡是民族地區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樹立民族品牌,強調品牌的價值是民族旅游文創產品的基石。同時在維護和提升品牌價值過程中,可以借助文化名人的影響力,成功提升一個品牌的調性,完善品牌的持久度。
(二)新民族圖形在文化創意產品上的創新應用
新民族圖形是把傳統的民族圖形打破原有的格式進行重新創作而得的圖形。貴州蠟染紋樣豐富,但在傳承古老紋樣的同時,開發和設計一些新的紋樣來對應不同的產品是圖案上的一種創新。蠟染符號紋樣可以通過不同的設計方法演變成新民族圖形并應用于現代的文化創意產品上,迎合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節奏。
首先,對于傳統紋飾進行解散、打碎、重構、再設計,把原有的圖案融入立體化雕刻技術,運用于文創產品中。例如文具類文創產品,把貴州蠟染中的動植物圖案進行立體畫處理,延展設計成紙雕書簽。如“魚躍書海間”“蝶戲書叢中”“鳥棲書林間”等,提取貴州傳統蠟染中的“魚”“蝶”“鳥”等紋樣元素進行設計,運用紙板雕刻工藝設計成動植物書簽等文具類文創產品,活化靜態的紋樣,使文創產品充滿趣味性。以書簽為例的貴州蠟染文創產品設計效果圖如圖1所示,該書簽以魚為造型,選取蠟染紋樣中魚型為構型基礎。通過圖案的構成形式進行書簽設計,深色部分是書簽的頭部顯現于書籍上部,淺色的魚形狀的紋樣倒影表示書簽的底部夾于書籍中,形成魚影隨行的意趣效果。使讀者在閱讀中也能深刻感受民族文化的美麗,感受魚的美好狀態,心情放松、愉悅,從而給人帶來嶄新而驚喜的體驗,讓產品有了靈魂與溫度、風格與個性。
其次,對于生活用品類的文化創意產品,融入蠟染元素,白藍之間的強烈對比,能夠體現一種高雅的生活品質。選取餐具生活用品,把蠟染的適合紋樣圖案進行深度設計,結合現代意趣的插畫設計風格,開拓新民族圖形運用于白瓷中,展開一場白瓷和藍染之間的視覺碰撞,滿足實用價值和設計感的同時,感受視覺與味覺的前衛體驗。
貴州蠟染紋樣中多見幾何紋樣,貴州是茶文化之鄉,茶具文創產品的開發也是一個不錯的拓展方向。在茶具的細節處理上,把蠟染幾何紋樣立體化于茶漏的網孔中,改變單調的茶漏網孔單一標準化模式,融入一定的特色紋飾,有助于在調茶的過程中產生一種文化的體驗,細化生活品質。
總之,要在新民族圖形的創新和應用上最大化地利用產品的特征,讓產品不僅能滿足基本功能,還增添更多樂趣,并體現出樸素的民族審美意識。融合民族氣質與現代元素美感的文創產品是藝術思維模式在生活方式上的創新。民族文創產品的創新不僅僅是拿到手上的滿足感,更能給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帶來新的影響。
(三)文化創意產品的交互式消費體驗設計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消費觀念逐漸形成,人們越來越注重個人的情感需求,體驗式購物空間在近年逐步流行。從購物空間過渡到生活空間,把原來購物的場所改變為生活的場所,除了銷售一些文創產品,是否可以考慮茶餐廳、飲品屋、會議室等服務空間。在新的時代,是否能滿足消費者在挑選完滿意的產品后可以享受一定的休憩服務,是否可以提供鏈條式可供全天休閑購物的空間,這是需要思考的一個方向,也是互動消費空間的嘗試。
好的文創產品在制作的過程中加入互動體驗,使消費者在完善一件文創產品時參與其中,會有一種情感性的融入,進而使制作出來的產品更易被接受,在滿足文創產品不同功能的同時,給消費者帶來的愉悅感潛在提升著產品的魅力,這就是參與性的互動消費體驗。文創企業可以制作開發相關的產品APP,在體驗制作過程結束后,可以引導消費者關注文創產品的網絡信息,在宣傳產品的同時拓展潛在的消費群體。
四、結語
蠟染是民族文化的積淀,是民族智慧的結晶,通過深度挖掘民族旅游文創產品品牌背后的精神內核,融人民族特色的蠟染文化內涵,滿足消費者購買時的交互體驗。從而建立一種新的消費鏈接,使消費者在接觸民族旅游區的產品時能深刻感受到產品和服務帶給自己的靈魂與溫度,從而體現出產品的風格和個性。通過對貴州蠟染文化進行研究,強調蠟染文化的應用,從整體上把握旅游文創產品的設計趨勢,從本質上注重蠟染文化分析和心理分析對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的應用。利用多維的視角來審視研究對象,從蠟染文化與民族旅游文創產品的設計的多維的視角來開展對貴州蠟染文化在民族旅游文創產品中的應用研究,構建一個民族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研究的新視角、新模式及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史賢琴.現代繪畫蠟染詮釋——以貴州蠟染的改良和創新為例[J].美術大觀,2014(6):54-55.
[2]李丹.對產品設計民族化的探索與思考[J].美術大觀,2009(6):126.
[3]吳一文,覃東平.苗族古歌與苗族歷史文化研究[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0.
[4]王瀅.貴州民族原生態蠟染文化產業發展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6(3):88-91.
[5]寇大巍.融合滿族文化特色的沈陽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工業設計,2017(4):127.
[6]沈婷,郭大澤.文創品牌的秘密:從創意、設計到營銷[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7.
[7]谷彥彬.草原旅游紀念品設計研發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
[8]趙春燕,黃晶.基于成語典故文化的“體驗式”旅游文創產品設計探析[J].大眾文藝,2018(1):244-245.
作者簡介:李娜,凱里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編輯:劉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