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妮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不斷發展和課程改革逐步推進,廣大教育工作者逐步將全新教育理念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探究出許多能夠實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和提高其積極性與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但同時暴露了一些形式化弊端。這時就需要教學工作者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模式,以提升小學階段數學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低段;數學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嚴重地抑制了小學生的思維空間,對他們的個性發展產生了阻礙。因此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采用更符合現代教育觀的教學方式,為小學生的數學課堂增添新的力量。適合學生理解知識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對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起到引導的作用,從而在長時間的熏陶之下,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模式,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的實力提升。
一、借助思維導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當思維導圖第一次進入學生的視野當中,以一種全新的模式映入眼簾,讓學生感覺到進入一個奇幻的空間,在這里盡情放飛自我,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樂趣。利用圖形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看清楚每一步呈現的思路,培養學生系統、整體看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像大樹的根,緊緊伸入到思維深處,井條有序。不僅能促進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還能激發學習的熱情。
例如,在學習“數字”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彩色的卡片把看見的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關系制成思維導圖的模式,供學生觀察。然后教師根據學生自己畫的導圖進行講解,使學生清楚的認識數字之間的關系,并能夠快速對比與找到。最后,教師將接下來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去做,教師再去分析給學生正確的答案。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段,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獨立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方式,促使學生間接愛上數學知識,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借助微課分層,使教學更加精準
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剛開始數學學習,不少學生由于還未適應課堂的數學學習,導致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且學生本身就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和學習方式,而這些不同也在影響著數學課堂的教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看到學生之間的這種差異性,及時借助微課實施分層化的課堂教學,避免班級兩極分化現象的擴大化。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數學教師不妨借助微課開展分層化教學。首先,分層。教師可以對班級的學生實施精準化的分層,而在分層中主要應當參考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學習潛力、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和數學知識儲備情況,確保分層是精準的和科學的。其二,任務布置和微課制作。小學數學教師要為每個層次的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而這些任務應當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指引性。如對于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的學生,任務可以設置為:(1)初步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2)知道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3)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等。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升任務的難度,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數學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合理的制作成畫面和諧、銜接自然的分模塊微課,并將這些微課視頻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學習對應的內容。其三,分層指導。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情況,給予學生精準化、具有針對性的影響,有效破解小學生在分層任務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促進每個層次的學生較好的學習和理解該節課的教學內容,讓課堂充滿教師人性化的關懷。
三、借助實際生活,幫助學生建構量感
除了在課堂教學之外,利用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量感也大有可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很緊密,而生活中有很多跟量有關的知識,比如雞蛋的重量、桌子的長度、花園的面積等,這些都是關于量的教學題材。小學數學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和感知量。這樣一來,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量感,還會促進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
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就可以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教學。首先,筆者向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是一厘米的物體嗎?學生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學生有的說橡皮的厚度,有的學生說瓜子的長度。筆者讓學生用手中的尺子量了一下自己大拇指指甲的長度,剛好是一厘米。筆者又讓學生估算一根粉筆的長度,讓學生用尺子實際量一量,這樣他們對厘米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認識。筆者帶學生在學校的操場上進行了一個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測量自己的步子,來感受一米的長度。筆者還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觀察、實踐,比如考察家中杯子的高度、電視的寬度,這樣會幫助學生逐步建構量感。
總而言之,數學教師要充分的認識到教學創新的重要性,積極的聯合優秀的數學教師同行,一起探索和研究有效教學方法和策略,并借助思維導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借助微課分層,致使教學更加精準;借助實際生活,幫助學生建構量感,從而不斷提升教學的效果,助力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萬潔.淺談小學低段數學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123.
[2]魏建榮.新課程背景下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