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碧瑩 吳霜
摘要:馬克思的實踐哲學是指馬克思以實踐為核心建立起來的哲學,關注人、解決人的問題是馬克思實踐哲學的核心,以實現人類解放為終極關懷,馬克思把實踐哲學置于人類學的視野之下,是哲學史實踐哲學的一場偉大革命,超越了以往的實踐哲學。本文探討了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產生的背景、主要內容及其意義,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有利于促進哲學思維方式的偉大變革、改變人類社會中出現的不合理的現象、最終實現人類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實踐哲學;人類學
馬克思哲學的核心觀點是實踐,不同學者對實踐哲學有各自的認識,形成了實踐認識論、實踐本體論、交往實踐論等觀點,筆者認為這幾種理論都有各自的道理與不足,本文比較傾向于另一種實踐哲學研究的理論——人類學實踐論,人類學實踐論認為行為與觀念是有機的統一體,實踐是總體性,人也是一種總體性。
一、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產生的背景
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的產生是對傳統實踐哲學的整合與超越,其產生受到青年黑格爾派的影響,尤其是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與赫斯的行動哲學,并且與當時現實社會背景是分不開的。另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不但具有客觀性特征,同時還依賴于馬克思的大才創造,恩格斯不懈的努力以及他們兼具科學家和革命家的品質等主觀條件。
1.對傳統道德實踐論和技術實踐論的整合與超越
實踐哲學在歷史上有兩種傳統,一種是道德實踐論,另一種是技術實踐論,亞里士多德是道德實踐論的創始人,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是直接指向最高的善,主要指人與人交往的道德活動,而不是人與自然交往的生產活動和技藝活動,亞里士多德稱之為“制作”。但是隨著中世紀結束,人們越來越重視生產活動和技藝活動,培根批判了古希臘以來重道德輕自然的哲學,形成了技術實踐論,培根看到了技術實踐可以產生的功利性后果,提倡物理學之下的機械學。馬克思看到了這兩種傳統實踐哲學的片面性,它們不認為人類行為具有完整性,馬克思看到了人類行為的完整性,融合了兩種實踐哲學傳統,馬克思認為這兩種傳統沒有看到人的本質和主體性,對兩種傳統進行了超越。
2.對青年黑格爾派的繼承與揚棄
黑格爾建立了以絕對精神為基礎的哲學體系,但是資本主義不斷發展,其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青年黑格爾派對其進行了批判,其中對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影響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與赫斯的行動哲學,費爾巴哈看到了人的重要性,人本主義是其哲學的核心。赫斯將實踐理解為“行動”,但是他的行動是在精神領域內進行的,但是他的實踐思想也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赫斯還認為實現共產主義是人類的共同事業,對馬克思的實踐哲學意義重大。
社會背景:由于在19世紀的初期,西方資本主義的快速萌芽,資本家對于工人階級的剝削逐步加劇,資本主義其中的矛盾逐漸的發酵,生產的社會化和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更加的不可調和,無產階級開始崛起并不斷發展壯大,對資產階級形成了巨大挑戰。無產階級想要通過革命斗爭來拯救自己和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就迫切需要批判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理論武器,即更適合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指導。在這種情況下,馬克思主義應運而生,成為無產階級運動重要的思想武器。
可見,現代資本主義的到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但是這種社會生產力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雖然是人們進行創造的,但是反過來卻成為統治人的力量,人的主體性不斷喪失,產生了異化的現象,由此馬克思關注到了人的現實生活,對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的主要內容
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是以現實的生活實踐為出發點,而不是傳統的思辨的世界,通過實踐改變不合理的世界是其目的,把實現人類徹底解放作為最高理想,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一)現實的人的生活是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的出發點
馬克思把實踐視為以物質生產為基礎的人類生活的總體生產,它包括人的生產、物的生產、人與自然關系等辯證歷史運動過程,人與人的生產關系是其基點,它不是傳統的形而上學的世界,馬克思的實踐哲學實現了哲學向現實生活的轉變。
(二)以實踐為手段改變不合理的世界是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的目的
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是以改變世界為目的的,而不是僅僅認識世界,要通過實踐改變社會中不合理的現象,去批判舊世界建立新世界,比如人類社會出現的種種異化現象,是要通過以人為主體的實踐去不斷克服,最終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
(三)實現人類的徹底解放是馬克思人類學哲學的宗旨
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看到了人的主體性,關注人、解決人的問題,其最高理想就是實現人類的徹底解放,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實現人的本質的真正回歸。
三、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的意義
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其改變世界的目的有利于改變社會中出現的種種不合理的現象,其實現人類的徹底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宗旨有利于發揚人的主體精神、培養人的主體能力。
(一)有利于促進哲學思維方式的偉大變革
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形成了從人的主體性去理解人與世界的思維方式,改變了傳統從唯物或唯心角度看待哲學的思維方式,它關注到了全人類的需要,為實現人類的徹底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
(二)有利于改變社會中出現的不合理的現象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領域出現了不合理的現象,人失去了本身的主體性,而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關注人的主體性,實踐是人進行的主體性活動,這對于改變人類會中出現的種種不合理的現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有利于實現人類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展
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不僅僅要解釋實踐,更重要的是改變世界,通過改變世界中不合理的現象,關注人、解決人的問題,最終促進全人類的解放,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可見,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標志,毛主席在《實踐論》中也曾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其中一個就是階級性,讓我們明自其是為了無產階級服務的,另外一個是實踐性,理論來源于實踐。馬克思人類學實踐哲學為我們理解馬克思的實踐哲學提供的一種新的視角,有利于我們正確看待我們的現實生活,為實現全人類的徹底解放提供了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現東.馬克思哲學觀探略[D].新疆師范大學,2009.
[2]楊鑫.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價值研究[J].學理論,2020(04):45-46+49.
[3]李宏民.馬克思終身為人民而戰[N].學習時報,2020-02-26(03).
[4]劉瓊豪,戚雯涇.馬克思人類學哲學:以實踐改變不合理世界的實踐哲學[J].思想戰線,2019,45(05):2-8.
[5]吳猛.青年黑格爾派的解體:四個敘述框架[J].世界哲學,2018(05):46-55+160.
[6]郭凱.馬克思私有制批判思想及其啟示[D].東華理工大學,2012.
[7]丁立群.論人類學實踐哲學——馬克思實踐哲學的性質[J].學術交流,2005(07):1-6.
[8]楊耕.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主題、理論基礎和理論結構的再思考[J/OL].學習與探索,2020,5(21).